-
2025-02-18 19:52
健康網》久坐會讓屁股變大? 醫揭1關鍵害蜜桃臀崩塌
沈莉馨/核稿編輯上班族總是坐著不動,屁股真的會越來越大嗎?板橋亞東醫院骨科主治醫師陳鈺泓指出,久坐的真正影響是讓臀部肌肉失去力量,當肌肉萎縮,脂肪開始接管,讓屁股變扁、變鬆、甚至變下垂!更重要的是,久坐還會對身體健康造成肥胖、筋骨痠痛及血液循環不良等危害。
-
2024-10-26 11:58
健康網》按摩算運動嗎? 醫解析3種運動形式適用情況
葉立斌/核稿編輯運動的形式多樣,不同類型適合不同的健康狀況,乃至於可近性都是需考量的因素。針對「按摩算是運動嗎」的疑問,林口長庚風濕過敏免疫科醫師於臉書發文說明,運動可以分為被動運動、輔助性主動運動以及主動運動3種類型,依個人參與程度及健康需求有所不同。
-
2024-10-24 13:16
對抗肌少症 台中慈濟醫院「骨、肌訓練中心」啟用
台灣明(2025)年將邁入超高齡社會,銀髮長輩肌少症是健康老化關鍵!台中慈濟醫院復健醫學部針對肌少症、骨質疏鬆疾病設立「高骨力肌力體能訓練中心」,今(24)天揭牌!復健醫學部團隊結合醫療專業與運動科學,提供個人化訓練方式及預防性檢測,避免衰老疾病悄然上身。
-
2024-10-15 05:30
41歲男從小就下肢無力 6年前才確診罹患SMA
41歲何先生出生10個月大時,出現雙腳無力,卻查不出病因,病情逐漸惡化,2018年到童綜合醫院進行基因檢測,才確診罹患「脊髓性肌肉萎縮症」(Spinal Muscular Artophy,簡稱SMA),因罹患SMA的律師陳俊翰去世,健保署自今年8月起擴大健保給付用藥範圍,童綜合醫院為他爭取專案用藥,
-
2024-10-14 12:39
41歲男不到一歲就下肢無力 健保給付治療SMA獲新生
41歲台中市何姓男子,出生10個月大時因媽媽揹他時跌倒,造成他腳骨折,但治療好了,雙腳卻無力行走,逐漸地雙手也舉不起來,2018年到童綜合醫院進行基因檢測,才確診罹患「脊髓性肌肉萎縮症」(Spinal Muscular Artophy,簡稱SMA),因無力負擔藥費,病情每況愈下。
-
2024-10-12 11:44
張友驊滑倒離世》防跌8招 醫推居家運動防肌肉萎縮
葉立斌/核稿編輯資深媒體人、電視名嘴張友驊本月3日晚間散步時跌倒,頭部重創,緊急送醫搶救,仍於昨(11日)離世,享壽69歲。為預防憾事一再重演,河堤復健科診所院長李炎諭分享8招預防,像是從環境方面著手:如改善照明、保持地面乾燥等;個人方面:除了預防骨鬆與肌少症、注意眼睛問題等,也可從事「防跌運動」來
-
2024-09-16 14:21
手指無力疑頸椎出狀況 竟是「手肘隧道症候群」
33歲的陳小姐是上班族,因工作時常要搬沈重的文件和書籍,1年前開始出現左手前臂痠麻和手指無力的症狀,一開始以為是頸椎問題,但復健5個月沒起色,近日再度就醫,檢查後才發現左手肘的尺神經受到壓迫,已出現手掌肌肉萎縮凹陷的「爪狀手」,確診為「手肘隧道症候群」,經接受尺神經減壓手術,讓她萎縮的肌肉順利恢復。
-
2024-08-25 17:12
健康網》6旬婦腸癌術後臥床9天 肌肉萎縮腿軟慘「摔破頭」
葉立斌/核稿編輯60歲女患者到醫院進行直腸癌手術,因傷口較小、恢復快,正常情況預計3到5天就可以出院,但患者認為開完刀就是要躺在床上靜養,直到第3天醫師提醒不下床會肌肉流失才勉強下床。未料,下床時雙腿發軟,讓她站不起來,總計住了9天才出院。結果隔沒兩天,患者在家上廁所突然雙腿無力,頭部外傷跟四肢多處
-
2024-05-10 05:30
肩膀痛舉不高 臂神經叢發炎作祟
1名約50歲男病患來到門診,主訴肩膀疼痛舉不高,以為自己是五十肩,自行買止痛藥吃了一陣子不見好轉,因此前來求診。理學檢查後發現他的肩膀無法自行抬高,包含前舉、往外展開都受到影響,但幫他做肩膀被動關節活動時是正常的。進一步檢查後觀察到他的肩胛骨附近的肌肉稍微萎縮,且疼痛感會往手臂下延伸。於是安排超音波
-
2024-04-10 19:36
眼神是最後溝通橋樑 ! 繪本「送給我的熊」幫助理解漸凍症
「大熊的腳開始結冰.....甚至全身都結冰,除了眼睛以外全身都不能動。」透過繪本故事,讓人理解漸凍症患者,只剩眼睛對外連結的艱辛。據資料顯示,台灣每年新增病患至少100人,但許多人仍對此疾病非常陌生,趁著4月兒童月,漸凍人協會攜手實踐大學於今(10)日共同舉辦「送給我的熊」繪本發布茶會,將概念與想法
-
2024-02-21 15:02
6旬姊妹花自小被誤以為小兒麻痺 基因檢測才知罹罕見肢帶型肌萎症
有一對約6旬的姊妹花坐輪椅到三總求診,該對姊妹花說從小發病至今都不知道病因,有醫師說是小兒麻痺,也有說是先天問題,三總安排該對姊妹花接受「全外顯子基因檢測」,才知道原來是罹患遺傳型的肌肉疾病中的肢帶型肌肉萎縮症。肌肉疾病是一種異質性疾病,直接損害肌肉功能,三總精準醫學暨基因體中心主任陳燕麟表示,這類
-
2024-02-01 21:33
健康網》開「身障玩笑」是了解不足 醫:SMA各年齡皆可能罹患
羅碧/核稿編輯近期有節目邀請中國媒體人王志安討論台灣大選,其中談話間影射到台灣人權律師陳俊翰。新北板橋復健科醫師王竣平表示,會開這類玩笑,可能是因為對脊髓性肌肉萎縮症(SMA)了解不足,因此介紹SMA症狀、發病年齡、治療等。其中各年齡層皆可能罹患SMA,不過產前、嬰兒時期發病者為最常見且最嚴重的類型
-
2024-01-22 17:00
健康網》坐30分鐘站起來5分鐘! 醫曝2穴位促循環、鬆肌肉
葉立斌/核稿編輯現代人工作忙碌,經常久坐,久了容易腰痠背痛。康禾中醫診所主治醫師楊宗翰引述國外研究指出,每30分鐘的靜態活動,應休息5分鐘(如走路),以助於血糖與血壓的控制。此外,休息時也可搭配按壓足三里、血海2穴位,來促進循環、放鬆肌肉,減緩久坐不適感。
-
2024-01-17 12:59
民眾疑:登革熱藥劑致肌肉萎縮?衛生局:用藥審核合格
台南蘇小姐投訴去(2023)年登革熱疫情緊急室內噴藥後,造成她的先生肌肉逐漸萎縮,目前仍未好轉,質疑與藥劑內合成除蟲菊精含有其他成分有關。 市衛生局則回應表示,使用藥劑是審核合格環境衛生用藥,投訴民眾可提供藥劑給衛生局檢驗,以利釐清事件。衛生局表示,依據傳染病防治法及登革熱防治工作,動員清除社區孳生
-
2024-01-10 20:36
健康網》「滑鼠手」恐釀肌肉萎縮 醫授4招改善
羅碧/核稿編輯上班族打電腦打到手腕又麻又痛,恐是腕隧道症候群(俗稱滑鼠手)。陽明交大附醫神經外科主治醫師謝炳賢表示,因為手腕長時間受到壓迫,就容易使腕隧道勞損而變窄,進而壓迫到神經造成疼痛或麻痺的現象。他建議,適當休息、避免反覆彎曲、維持正確姿勢 適時伸展活動都是改善滑鼠手的方法。
-
2024-01-08 19:07
健康網》運將開車手麻「腕隧道症候群」作祟 醫點5方式治療
羅碧/核稿編輯「醫師,我每次晚上跟開車的時候,手會麻,但手甩一甩就會好一點。」林口長庚神經內科主治醫師謝珮甄分享陳姓計程車司機這樣說,而他這樣的情形是「腕隧道症候群」,可透過口服類固醇藥物、復健蠟療、穿戴護木或超音波導引神經解套術治療,嚴重者則可能需要手術。
-
2023-12-12 05:30
孕婦罹罕見髖關節壞死 「微創置換術」開心做媽媽
34歲黃女很開心懷了寶寶,不料懷孕6個月左右,左邊髖關節出現疼痛感,因擔心影響寶寶,不敢照X光,也不敢吃止痛藥,症狀越來越嚴重,到了臨盆前已經舉步維艱,直到小孩出生就醫檢查,才發現左側髖關節,罹患罕見的「懷孕期間髖關節壞死」,經安排「微創正前開髖關節置換手術」後,疼痛和長短腳不見了,讓她開心可以照顧
-
2023-11-26 18:22
健康網》嬰兒得罕病SMA死亡率高! 醫:父母都帶因再做「2檢查」
脊髓性肌肉萎縮症 (Spinal Muscular Atrophy,以下簡稱SMA)是嬰兒死亡率最高的遺傳疾病。對此,苗栗為恭紀念醫院婦產科主治醫師陳柏廷建議,婚前、孕前、孕初期就要抽血做篩檢,若父母皆為帶因者,可再進一步透過「絨毛膜穿刺」或「羊膜穿刺」,做小孩的基因檢查,藉此決定後續的方向。
-
2023-11-14 15:29
健康網》膝蓋痛適合什麼運動? 醫推超慢跑:低衝擊
別再以膝蓋痛做為不運動的藉口了!醫師表示,排除外傷後,若停止運動,反而會讓關節活動度下降,肌肉群肌力降低,因此建議患有關節炎的民眾優先選擇低強度、低衝擊的運動,像是超慢跑、散步、快走、固定式腳踏車、滑步車等。何謂超慢跑?初日診所醫師許芷瑜、李唐越在臉書專頁「初日診所」發文分享,相較於傳統跑步,超慢跑
-
2023-11-05 17:21
健康網》手肘麻痛無力? 醫:小心「肘隧道症候群」!
肘隧道、腕隧道傻傻分不清楚嗎?對此,陽明交大附醫神經外科主治醫師謝炳賢在臉書專頁「守護家人的帶刀侍衛 謝炳賢醫師|宜蘭神經外科推薦 礁溪診所 陽明醫院 頸椎 腰椎 微創手術」發文分享,相信不少人都有不小心撞到手肘,出現又麻又痛感覺的經驗,這正是因為「尺神經」受到撞擊所導致,而如果這個區域受到壓迫,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