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5-03-29 10:34
健康網》長者騎自行車有助長壽 日研究:降低照護與死亡風險
葉立斌/核稿編輯從前已有研究顯示,自行車使用者通常具有較多的社會交流機會,且身體活動量較高。日本筑波大學研究,騎自行車是一種重要的生活方式因素,年長者騎自行車,可以降低日後需要長期照護和死亡的風險,該研究發表於《交通研究F部分-交通心理學與行為》(Transportation Research Pa
-
2025-02-22 14:32
健康網》給失智者動力!國健署曝「3技巧」融洽相處
葉立斌/核稿編輯台灣失智者人口約35萬,所以更應該關心失智者!國民健康署在臉書專頁發文分享,與失智者友善溝通的3個小技巧,要耐心傾聽,且觀察對方的情緒;溝通時簡單明瞭,語氣溫和且面帶微笑;寫簡短的備忘錄,來提醒重要訊息。千萬不要以考試的口吻跟失智者話家常,小心破壞氣氛,打擊失智者志氣!
-
2024-12-27 10:25
健康網》老年人走不動? 肌肉減少、血管功能退化是主因
葉立斌/核稿編輯隨著年齡增長,許多人會發現日常活動如爬樓梯或快走變得更加吃力。恆新復健科診所醫師王思恒指出,不僅是因為肌肉量減少,更重要的是血管功能退化。最新研究發現,即使肌肉量相同,老年人的運動能力仍顯著低於年輕人。王思恒在臉書專頁「一分鐘健身教室」發文說明,關鍵功率是指運動時能維持穩定狀態的最
-
2024-12-17 05:30
老翁肌少症走不穩 可從飲食改善體力
76歲林姓老翁因牙口狀況不佳,導致進食意願下降,走路步伐不穩容易跌倒,讓他幾乎足不出戶,直到去醫院營養諮詢門診接受糖尿病飲食諮詢時,營養師赫然發現他疑似有肌少症,建議從飲食著手改善體力,經過半年調養逐漸增強腿部肌力,已恢復自行去逛大賣場,讓他開心享受健康生活。
-
2024-11-07 21:57
健康網》別被孤獨感打敗 專家籲「當志工」利己又利他
羅碧/核稿編輯世界衛生組織(WHO)估計,有1/4的老年人曾感到社交孤立,國健署一項調查也發現,65 歲以上者經常感覺沒有伴(孤獨)的比率為4.39%,多項研究證實,社會孤立與孤獨感對於身心健康、生活品質和壽命有嚴重影響。專家建議,若經常感覺孤獨者不妨抽時間擔任志工,利己又利他。
-
2024-10-27 19:55
健康網》秋天防乾癢 中醫:血虛3族群要注意
沈莉馨/核稿編輯秋天氣溫變化大,空氣乾燥,倘若又喜歡吃重口味的食物,容易讓人皮膚乾燥、發癢、脫屑,甚至破皮流血。民權馬光中醫診所院長杜哲修指出,秋冬乾癢可分為風寒型及血虛型,尤其是血虛型特別容易發生於老年人、身體瘦弱、常熬夜的人。中醫的肺與西醫不同
-
2024-10-26 05:30
切190公分小腸又罹大腸癌 84歲嬤術後營養照護成功延命
84歲黃阿嬤10多年前因小腸中風及腸沾黏切除長達190公分的小腸,影響腸胃吸收、營養不良,去年又罹患大腸癌,讓她大嘆「活不下去!」在台大醫院營養支持團隊介入下,透過靜脈營養、調整三餐質地與烹飪方式並補充營養品,1年後阿嬤成功增加體重,現在不僅能正常經口進食,消化功能也逐漸恢復正常。
-
2024-10-25 14:21
8旬婦切190公分小腸後竟患大腸癌 醫揭續命關鍵
84歲的黃姓阿嬤10多年前因小腸中風及腸沾黏,切除了長達190公分的小腸,影響腸胃吸收,去年又罹患大腸癌,讓她一度大嘆「活不下去!」在大醫院營養支持團隊介入下,通過靜脈營養、調整三餐質地與烹飪方式,並補充營養品,一年後阿嬤成功增加體重、恢復健康,現在不僅能正常經口進食,消化功能也逐漸恢復正常。
-
2024-10-24 14:49
健康網》老婦日服15種藥傷神又傷身 整合門診幫「減負擔」
羅碧/核稿編輯罹患多種慢性病的陳老太太經常在不同醫療院所看病,雖然病情穩定,但是每次看診時,總會向不同醫師描述自己的不適症狀,以致服用藥物多達15種,每天光是整理藥物及吃藥就讓她吃不消,覺得很有壓力且疲憊;在朋友介紹下,她到整合門診就醫,醫師發現有些藥物是類似成分,重新整合後,只需服用7種藥,大大減
-
2024-10-19 16:45
健康網》日本7旬翁吃柿子 吃出5公分大「柿胃石」
相關新聞請見健康網》囫圇吞「柿」導致胃結石! 醫巧用「可樂」軟化後順利取出葉立斌/核稿編輯秋天吃當季水果「柿子」很美味,且畢竟柿子是水果,不少人覺得對健康助益很大;卻有人吃出胃結石!怎麼會呢?日媒《福井電視台》報導,福井大學醫院的醫師大谷正博說明,柿子的單寧酸會與胃中的成分起化學作用,成為蛋白質複合
-
2024-10-16 05:30
長者拿雨傘當手杖 當心反而容易跌倒骨折
75歲王姓老婦到公園散步,因剛下完雨土地濕軟,她拿雨傘當手杖,結果傘插入鬆軟的土中,她為了用力拔出雨傘而跌倒,導致髖關節骨折,就醫後才發現T值-4.2﹙低於-2.5即為骨鬆﹚,患有嚴重骨質疏鬆。醫師呼籲,骨鬆已是世界第二流行病,呼籲民眾「保密防跌」,維持骨質密度,並預防跌倒,將危險減至最低。
-
2024-10-05 13:52
聽力是造成失智原因! 雲縣府、台大發表「十全樂活」課程
台大醫院雲林分院在社區推動長者預防及延緩失能,計畫主持人、神經部主任張楷杰指出,團隊發現長輩視力、聽力問題長期被忽視,但視力不好會影響生活品質,聽力甚至是造成失智症最大原因,醫院團隊針對長輩聽力、視力、認知、營養、活動及憂鬱等6面向,設計相關課程,經在4個社區試辦長輩在各方面都有明顯進步。
-
2024-10-04 11:17
張友驊滑倒》跌倒成長者死因第2位 肌力訓練預防跌倒
葉立斌/核稿編輯現年69歲的政論名嘴張友驊在昨(3)日傍晚與妻子在北市信義區散步時,疑似不慎滑倒,頭部重擊地面,失去生命跡象,目前仍在醫院搶救。警消表示,在昨日晚間,張友驊與妻子在住家附近散步,張友驊不慎踢到花圃,跌倒且頭部受重擊。妻子連忙向警方求助。警方同時請救護人員同時抵達。救護人員發現張友驊已
-
2024-10-02 05:30
7旬嬤多重用藥 竟低血鈉精神倦怠
70歲的李奶奶有高血壓、憂鬱症等多重共病,每天要服用5種藥物,服藥1個月後覺得身體虛弱、精神倦怠,醫生發現她因多重用藥而出現低血鈉症狀,考量鈉離子濃度在短時間快速下降會傷害中樞神經,妥適處置後已平安出院。台北慈濟醫院老人醫學科主任劉修勳指出,同時服用5種以上藥物就稱為多重用藥,根據台灣健保資料庫分析
-
2024-09-27 17:42
肺炎回升國人第3大死因 醫:65歲以上可打公費肺鏈疫苗
71歲李爺爺平時定期至醫院追蹤高血壓和糖尿病,回診時聽醫師建議,接種流感和肺炎鏈球菌疫苗。李爺爺告訴醫師,2年前曾因流感併發細菌性肺炎住院,治療後雖已痊癒,但體力大不如前,也覺得免疫力下降。定期回診時,醫師評估身體狀況和說明疫苗種類後,李爺爺去年接種流感疫苗和13價肺炎鏈球菌疫苗,心裡覺得安心些,感
-
2024-09-17 05:30
止暈藥吃久了 也會頭暈!
78歲的張媽媽平時身體健康,並沒有常見的三高問題,但是今年初患了陣發性的眩暈之後,就開始使用止暈藥物,剛開始暈是改善不少,但是幾個月下來,她卻自覺忘東忘西,腦袋好像不怎麼靈光,甚至又開始頭暈了,所以自行前來就醫。張媽媽就醫時說:「最近我常常剛出門口,就忘記了我要去哪裡,然後才剛講完電話,就在找手機。
-
2024-09-11 13:40
健康網》「隱匿性骨折」照X光難揪 醫教預防、應對
葉立斌/核稿編輯「醫師,我這邊之前照過X光,看起來沒骨折,怎麼過了一個多月還是又腫又痛,寸步難行?」醫師陳鈺泓表示,這種狀況通常是「隱匿性骨折」,常發生骨頭的細小裂縫或難以察覺的位置,好發於小孩、老人及運動員身上。當疼痛超過2到3週,即使X光片顯示正常也應進一步檢查。並要保護脆弱部位、攝取足夠鈣質及
-
2024-09-09 14:28
8旬嬤吃藥誤吞鋁箔包裝 喉嚨痛卡1週害食道潰瘍
南投縣1名84歲蔡姓阿嬤,習慣將整排藥物剪成單顆取用,日前誤將未剝掉外鋁箔包裝,整顆吞下,使藥丸、鋁箔包裝卡在食道上,待喉嚨痛且感覺卡卡1週後才就診,部立南投醫院肝膽腸胃科門診內視鏡檢查發現,藥丸連同鋁箔包裝卡在食道上,食道已潰瘍,後來住院以胃鏡取出異物。
-
2024-09-05 09:53
超高齡社會!8成患者不知自己罹肌少症 30萬高齡者恐肌少症
台灣預計於2025年進入「超高齡化社會」,屆時65歲以上人口將占總人口數的20%,隨著民眾年紀增長,也會加速肌肉流失,不僅影響身體健康、行動能力,連帶也會影響生活品質,醫師指出,台灣65歲以上肌少症盛行率約為6.8%,意指有將近30萬人罹患肌少症,其中80歲以上男性的罹患率更高達30%,這些患病者中
-
2024-08-30 11:15
健康網》對抗肌少症只吃蛋白質沒用 研究:肌力訓練很重要
沈莉馨/核稿編輯想要對抗肌少症,只是單純補充蛋白質恐怕沒有幫助!恆新復健科診所醫師王思恒分享2021年丹麥的研究,發現如果沒運動,無論是喝膠原蛋白還是乳清蛋白,都未顯著改善受試者的肌肉質量和力量,效果跟麥芽糊精(安慰劑)一樣。王思恒在臉書專頁「一分鐘健身教室」發文表示,這項研究探討單純補充蛋白質,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