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即將進入之新聞內容 需滿18歲 方可瀏覽。
健康網》老婦日服15種藥傷神又傷身 整合門診幫「減負擔」
羅碧/核稿編輯
〔健康頻道/綜合報導〕罹患多種慢性病的陳老太太經常在不同醫療院所看病,雖然病情穩定,但是每次看診時,總會向不同醫師描述自己的不適症狀,以致服用藥物多達15種,每天光是整理藥物及吃藥就讓她吃不消,覺得很有壓力且疲憊;在朋友介紹下,她到整合門診就醫,醫師發現有些藥物是類似成分,重新整合後,只需服用7種藥,大大減輕她的身體負擔。
國泰綜合醫院老人醫學科主治醫師郭惠伶指出,台灣預計於2025年邁入超高齡社會,屆時每5人中,就有1名是65歲以上的長者。隨著人口老化,罹患多種慢性病且多科別就診的長者不斷增加,多重用藥的問題也日益受到重視。
跨科、跨院所就醫 需留心重複用藥
郭惠伶表示,多重用藥通常是指使用的藥物數量超過5種,或是服用沒有相對應臨床適應症的藥品。造成多重用藥的常見原因包括:多種慢性病、於多個科別或不同醫療院所就診、開立更多藥物治療前一種藥物副作用所引起的症狀(即所謂的「串聯性投藥」(prescribing cascade),以及自行購買成藥服用等。
根據台灣近年的研究,老年病患中,服用超過5種藥物的比例約為28%;而在較衰弱且需要長期照護服務的老年病患中,多重用藥的比例更高達84%,可見多重用藥已成為普遍存在的問題。
隨著年齡增長,身體組成會發生改變,肝腎功能退化,造成藥物的吸收、分布、代謝與排除能力受到影響,使得藥物副作用及交互作用的風險進一步提高。
多重用藥恐增跌倒風險 詳實記錄不可少
多重用藥已被證實與老年人多種不良預後密切相關,包括增加跌倒風險、藥物間交互作用、藥物不良反應、住院風險與住院天數增加,甚至提高死亡風險,也與認知功能障礙及整體生活功能下降有關。
為了避免多重用藥帶來的潛在問題,郭惠伶建議,民眾在開藥或領藥時,向醫師及藥師了解藥物的使用原因與治療目標,並適當記錄與分類藥品。在回診時,務必向醫師告知服藥狀況(效果如何、是否有按時服藥),並評估是否需要調整治療方案。
網友回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