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即將進入之新聞內容 需滿18歲 方可瀏覽。
健康網》別被孤獨感打敗 專家籲「當志工」利己又利他
羅碧/核稿編輯
〔健康頻道/綜合報導〕世界衛生組織(WHO)估計,有1/4的老年人曾感到社交孤立,國健署一項調查也發現,65 歲以上者經常感覺沒有伴(孤獨)的比率為4.39%,多項研究證實,社會孤立與孤獨感對於身心健康、生活品質和壽命有嚴重影響。專家建議,若經常感覺孤獨者不妨抽時間擔任志工,利己又利他。
每年當志工逾100小時 較少感覺孤獨
美國密西根大學社會工作學院學者在2022年11月發表於《老年社會工作期刊(Journal of Gerontological Social Work)》的研究指出,從事志工服務不僅讓人覺得人生有意義,還可以減少孤獨感,特別是每年從事志工服務超過100小時的情況下。
該項研究是採用「健康與退休研究(HRS)」中,2006-2018年的數據,研究對象為5000名在2006年未感到孤獨的60歲以上人士。調查中詢問其志工服務的參與程度,分為沒有參與、每年參與少於100小時、每年參與超過100小時3組類別;並詢問感到孤獨的頻率。結果發現,每年從事超過100小時者較沒有參與志工服務者,較少產生孤獨感,但每年少於100小時的參與者沒有觀察到此保護作用,且志工服務在舒緩孤獨感的好處上也沒有性別差異。
振興醫院特約身心科醫師蔡佳芬表示,有不少研究已證實,志願服務可減少孤獨感,此篇更強調活動參與的時數,就是「量」的重要性,像大家都知道運動可保持身體健康,說自己在運動但其實量不足,須達到一定的運動頻率或強度才有成效。
蔡佳芬說,志願服務活動比其他活動更能舒緩孤獨感的差別在於,不僅增加與人連結的機會,也與社會連結,體會社會的需要,如擔任醫療院所,投票所或節慶大型活動的志工等;同時會讓人有愉悅的感覺,做這件事本質上幫助到他人及社會,產生利他的感覺,成就感及價值感更高,且有些志願服務屬於多人去協助,「一起」就可以消除部分的孤獨感。
先求有再求好 勇敢踏出第一步
蔡佳芬建議,踏出第一步去從事志願服務是最困難的,起初可能會自認為體力不夠、什麼都不會,可先了解不同單位的志願服務內容,從中挑選較容易的內容做起,採取先求有再求好的策略;身旁家人想幫助年長者增加些社交互動的話,可投其所好,連一拉一,吸引長輩。
董氏基金會心理衛生中心主任葉雅馨說明,年長者因周邊事物變少,或退休後與他人互動相對減少,產生孤獨感的機率比其他年齡層高,面對高齡孤獨不妨從提升社交活動及善用科技著手,可報名參加鄰近社大或樂齡中心開辦的多元課程;因應科技發達,學習由網路社群(line、fb等)來維繫及擴展社交關係。
除上述提到的志願服務外,葉雅馨表示,主動幫助晚輩照顧孫子,或身體狀況不佳,可考慮參加病友團體,和他人敘述自己的狀況,除幫助類似情況的他人外,也降低孤獨感,同時是一種利他的行為。
孤獨是主觀感受 正視內心感受很重要
她說,孤獨是一種主觀感受。獨處時,不一定會感到孤獨,反而有機會重新與自己的內在對話,感到平靜與自在,即使身處在人群中也可能產生孤獨感。
她建議,現在志願服務選擇很多,不知如何著手時,可找此時此刻有興趣、令你感動的活動,或是年輕時很想要幫忙,但當時沒有時間,不妨這時付諸行動。
網友回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