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友驊滑倒》跌倒成長者死因第2位 肌力訓練預防跌倒
葉立斌/核稿編輯
〔健康頻道/綜合報導〕現年69歲的政論名嘴張友驊在昨(3)日傍晚與妻子在北市信義區散步時,疑似不慎滑倒,頭部重擊地面,失去生命跡象,目前仍在醫院搶救。
警消表示,在昨日晚間,張友驊與妻子在住家附近散步,張友驊不慎踢到花圃,跌倒且頭部受重擊。妻子連忙向警方求助。警方同時請救護人員同時抵達。救護人員發現張友驊已失去生命跡象。現場實施心肺復甦與AED,雖心肺復甦但仍無意識。
衛福部表示,據衛生福利部110年死因統計顯示,跌倒是65歲以上長者事故傷害死亡原因的第2位(每10萬人24.3人)。造成跌倒的多重危險因子包括身心功能下降、疾病、多種藥物同時服用、不安全的環境以及穿戴或使用不適合的鞋子或輔具等。近年來因疫情影響,長輩待在家中時間變長,導致活動量減少、肌力下降或居家環境安全與否,都是潛在的風險,而透過長者或由親友協助檢核居家環境安全與增加長者體能訓練,就能避免許多看不到的危險。
透過新科技 自我評估行動、認知、視力等能力
衛福部國健署參考世界衛生組織(WHO)「長者整合性照護指引」(Integrated care for older people,ICOPE),推動「長者整合性照護評估」,因疫情關係,為提升線上自我評估的便利性,今年建置「長者量六力」Line官方帳號,根據6大指標進行評估,並分析去(110)年參與評估的7萬多名長者資料,異常個案人數最多依序為行動功能(7.7%)、認知功能(4.1%)及視力障礙(3.3%),此3項指標亦與跌倒息息相關,建議可由家屬協助或長者自行檢視評估,及早發現跌倒的風險:
1. 行動能力:非常擔心自己會跌倒?過去一年是否曾經跌倒?坐著時,必須抓握東西才能從椅子上站起?(任1項答是,則須注意)
2. 認知功能:最近一年來,是否有記憶明顯減退的情形?(答是,則須注意)
3. 視力:您的眼睛看遠、看近或閱讀是否有困難?若有,過去一年內是否曾接受視力檢查?(第2項是否接受視力檢查,答否,則須注意)
若評估後的結果顯示異常,可於回診時請教醫師,或是參考健康資訊與社區資源,及早發現失能的風險因子,就能及早預防。
全面防跌:環境改善 運動也有用
根據國民健康署106年「國民健康訪問調查」分析長者室內發生跌傷的地點依序為臥室(35.6%)、客廳(30.8%)、浴室(17%),除定期至醫院檢查身體外,透過環境安全、規律運動等日常生活,就能降低長輩在家中跌倒的風險,國民健康署整理出以下「居家環境3部曲」與「運動3處方」,讓危險因子無所遁形:
「居家環境3部曲」營造安全的居家環境,預防跌倒的發生:
1. 充足照明:室內燈光如樓梯、廚房及流理台等具備充足照明。
2. 居家防滑:地毯踏墊下方加上防滑墊、樓梯階梯邊緣加上夜光防滑條、浴室地磚防滑處理及室內保持乾燥,都可以降低滑倒的風險。
3. 輔助扶手:樓梯、床邊、浴室與馬桶等安裝扶手輔助站立。
「運動3處方」增加長輩身體適能,以下動作請重複做10次:
1. 肢體柔軟度訓練(雙肩旋轉:雙肩往前與往後旋轉;腳踝運動:腳平放地板,將腳尖往上提起,靜止10秒後再放下)。
2. 平衡訓練(墊腳運動:手扶椅背,腳尖、腳跟輪流上提)。
3. 肌力訓練(每項動作請維持10秒)
平躺抬臀:雙腳屈膝,將腰部往上抬起;
站姿腿後抬:手扶椅背,輪流將腳往後抬起;
坐姿抬腳:坐在椅子上,輪流將雙腳抬起;
坐姿踏步:坐在椅子上,做踏步動作。)
發燒新聞
網友回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