晴時多雲

  • 2024-04-24 17:16

    食物中毒病因物質首位 諾羅病毒蟬聯9年

    近日多起腹瀉群聚案檢出諾羅病毒,衛福部食藥署今(24日)表示,近9年食物中毒病因物質首位都是諾羅病毒,以去(2023)年為例,共有187件、1658人遭殃。醫師提醒,諾羅病毒少量就可致病,吸入患者嘔吐物飛沫也會感染,建議落實不生食、不生飲、勤洗手、要消毒,來加以預防。

  • 2024-04-24 15:39

    腸病毒創10年新高!專家籲嚴守「生病不上課」

    腸病毒傳染力強,近期疫情快速上升,根據疾管署公布最新監測資料顯示,目前全國腸病門急診就診人次統計,已超過流行閾值,且是10年來同期新高,彰化縣衛生局呼籲家長和教托育機構提高警覺,嚴格執行「生病不上課」的原則。目前,全國腸病毒感染疫情持續惡化中,實驗室的監測顯示,克沙奇A型病毒是目前的主要病原,而可能

  • 2024-04-21 16:35

    腸病毒將進入流行期! 醫列10大QA:一直嘔吐當心腦炎前兆

    葉立斌/核稿編輯民眾注意!國內腸病毒疫情持續上升,疾管署推估今年4月底疫情會進入流行期。對此,橙安親子診所院長陳敬倫整理出10大QA,表示腸病毒可能在剛發病人不舒服或是口腔潰瘍無法吞嚥時,把食物吐出來。但一直噁心嘔吐要懷疑是腦幹腦炎的重症前兆。另外,孩子常喉嚨痛到不吃不喝,所以可吃冰涼的食物,來緩解

  • 2024-04-19 11:43

    健康網》月底恐進腸病毒流行期! 一次看懂重症「333原則」

    沈莉馨/核稿編輯疾管署於16日公布,腸病毒門急診就診人次為近10年同期最高,預計將於4月底進入流行期;對此,兒童感染科醫師陳凱威表示,腸病毒攻擊對象不分老少,但3歲以下孩童為高風險族群,感染後可能會出現喉嚨水泡,嘴巴周圍、手或腳掌、四肢關節處出疹,以及其他類似感冒的症狀,不過若持續發燒3天,出現肌躍

  • 2024-04-16 19:28

    諾羅病毒懶人包》感染後注意3件事! 症狀、預防一次看

    沈莉馨/核稿編輯近來食物中毒事件頻傳,衛福部疾管署今(16日)公布,上週門急診就診達到近14萬人次,較前一週上升15.7%,其中腹瀉群聚通報案件中,以諾羅病毒占80%為主。究竟感染諾羅病毒後有哪些症狀?哪些人要注意?該怎麼預防?《自由健康網》幫民眾整理有關諾羅懶人包。

  • 2024-04-15 09:10

    健康網》「諾羅」季來臨! 營養師:中鏢掌握3關鍵好更快

    葉立斌/核稿編輯近期諾羅病毒來勢洶洶,不少大人、小孩都在上吐下瀉。營養師高敏敏表示,想預防感染諾羅,建議吃飯前、如廁後應用肥皂勤洗手,以及確實戴好口罩、環境勤消毒。飲食方面則建議吃飯時也要用公筷母匙,以及避免生食生飲、感染者勿烹調食物。另外,若不幸中了諾羅,呼籲應補充水分和電解質、清淡飲食並少量多餐

  • 2024-04-12 12:22

    溪山里集體腹瀉》醫:水髒煮沸未必有用 有「這」症狀要小心

    沈莉馨/核稿編輯台北市士林區溪山里因自設水源接的山泉水大腸桿菌群超標,多位民眾連日出現上吐下瀉。醫師姜冠宇表示,雖然相關單位說要把水煮沸再飲用,但假如水真的夠髒,煮沸也不見得有用,若民眾出現嘔吐症狀請提高警覺,「因為有些病原體預先形成的毒素,例如金黃色葡萄球菌的腸毒素,或仙人掌桿菌的催吐毒素,這些毒

  • 2024-04-11 14:48

    健康網》食物中毒、急性腸胃炎怎麼分? 醫教2招判斷

    沈莉馨/核稿編輯最近食物中毒案頻傳,除先前寶林茶室外,王品旗下初瓦、嚮辣及藏壽司、八方雲集也疑似發生食物中毒事件。但由於食物中毒與吃壞肚子症狀相似,要如何分辨?胸腔暨重症專科醫師黃軒表示,民眾可透過發病時間、症狀嚴重程度等2方法判別。另也提醒民眾,飯前飯後及如廁後一定要用肥皂洗手,因為酒精是殺不死諾

  • 2024-04-10 10:47

    47歲男在院腦中風 立即搶救加ROSA手術精準抽吸血塊免於失能

    47歲鄭先生去年10月下旬出現莫名持續頭暈及嘔吐的症狀,嚴重時甚至頭暈目眩跌倒,儘管當時有去醫院檢查,卻無診斷出任何異常,10月底時突然出現左上肢無力偏癱、說話口齒不清等症狀,所幸當時正在部立雙和醫院看診,醫護人員察覺異狀後立刻送他去急診,緊急安排腦部電腦斷層,發現是出血性腦中風,會診神經外科並轉入

  • 2024-04-10 09:10

    健康網》肚子咕咕叫只是餓了? 醫:出現5種狀況要小心

    葉立斌/核稿編輯明明肚子不餓,但還是發出咕咕叫(腸鳴)聲音,小心是身體警訊!桃園鴻林診所腸胃科醫師鄭泓志表示,胃酸分泌過多、腸胃炎、腸道氣體太多、便秘、腸阻塞也會發生腸鳴,其中,要特別注意腸阻塞造成的腸鳴,可能還會伴隨腹痛、腹脹、嘔吐、便秘、無法排氣等症狀,而且這些症狀比腸鳴更為明顯和嚴重。所以提醒

  • 2024-04-09 15:56

    健康網》初瓦嚮辣案檢出「諾羅病毒」! 醫曝感染3症狀

    相關新聞請見:王品初瓦嚮辣腹瀉案 疾管署:初步檢出諾羅病毒葉立斌/核稿編輯日前位於同棟樓的「初瓦」韓式料理、「嚮辣」和牛麻辣鍋西門店疑似發生食物中毒,至今累計通報達82人,部分檢體檢驗出諾羅病毒。蘆洲愛林診所醫師林智葳醫師表示,諾羅病程又兇又猛,在接觸1-3天後,會出現發燒+全身無力、噁心嘔吐、絞痛

  • 2024-04-02 16:08

    今年第二例百日咳! 3個月女嬰染百日咳又中新冠肺炎

    國內出現今年第2例百日咳確定病例!衛福部疾病管制署疫情中心副主任李佳琳指出,根據過去經驗,國際間百日咳疫情劇升,約每3至5年會有一個百日咳疫情循環,國內也出現今年第二例確定病例,由於清明連假將至,不少民眾都有出遊計畫,提醒民眾如果要到流行地區,嬰幼兒務必完成基礎疫苗接種,成人也可先至旅遊醫學門診評估

  • 2024-04-01 05:30

    10歲童高燒呼吸喘 驚罹第1型糖尿病

    10歲的小宥最近幾個月,胃口變得很好,可是家人卻覺得他反而變瘦了,覺得他可能是青春期快要來了,也就沒有放在心上。就醫前1-2天,他因為高燒而到診所就診,因而確診A型流感,並開立克流感服用。沒想到症狀沒有好轉,反而增加嘔吐的問題。就醫當晚,他來到外院急診。醫師注意到他呼吸很喘,覺得並不單純是流感或是抗

  • 2024-03-30 17:05

    寶林茶室案》毒素傷臟器恐不可逆 醫:上吐下瀉、腹部不適速就醫

    沈莉馨/核稿編輯寶林茶室發生食物中毒事件至30日上午,已累計接獲25例通報,其中2人死亡。林口長庚醫院兒科急診主治醫師吳昌騰表示,米酵菌酸目前為無解毒藥物,所以要注意觀察症狀,及時應變,食物中毒後出現嘔吐、腹瀉、腹部不適等症狀必須迅速就醫,一旦轉進加護病房治療,且毒素到達各臟器,就可能導致不可逆的損

  • 2024-03-28 21:44

    寶林茶室案》死者解剖檢出米酵菌酸! 食藥署:國內首見毒素不易被破壞

    相關新聞請見:寶林案死者解剖檢出「米酵菌酸」 王必勝:未來住院患者也要驗寶林茶室案》米酵菌酸常見於「9食物」要小心羅碧/核稿編輯台北市信義區「寶林茶室」中毒案目前有18例個案,其中2人死亡,衛福部今(28日)晚間臨時召開記者會證實,其中1個解剖檢體血液驗出「米酵菌酸」,是國內首見毒素,食藥署提醒,米

  • 2024-03-28 16:31

    健康網》兒得諾羅病毒「拉到剩水屁」 醫教做好預防4措施

    葉立斌/核稿編輯近期卓越皮膚科兒科聯合診所院長顏俊宇發現,病毒性腸胃炎的案例顯著增加!就連自己的兒子也中鏢。因此提醒民眾,諾羅病毒不分大小朋友都有可能中鏢,所以建議用餐前記得肥皂或洗手乳正確洗手;避免生食生飲;避免共食和共用餐具;出入人多場合盡量配戴口罩。

  • 2024-03-27 12:38

    寶林茶室案》食物中毒嚴重恐急性腎衰竭 醫曝5就醫時機

    相關新聞請見:寶林茶室案》醫揭常見5細菌:外食族易中標葉立斌/核稿編輯台北市餐廳疑似發生食物中毒案,截至昨(26)晚共接獲9人通報,食安風暴持續擴大。林筱琪診所醫師林筱琪表示,食物中毒嚴重恐致脫水,甚至休克,引發急性腎衰竭,因此就醫時機十分重要,若是出現24小時內6次以上腹瀉、嘔吐物或大便中有血絲、

  • 2024-03-27 11:55

    健康網》腸病毒創近10年同期新高! 4大重症前兆一次看

    葉立斌/核稿編輯近期早晚溫差大,腸病毒活躍,鄭煒達診所主治醫師鄭堪弘提醒,截至24日,腸病毒門急診就診人數已過5700人次,與歷年相比創近10年來同期最高,尤其5歲以下嬰幼兒為腸病毒併發重症的高危險群,若出現4大腸病毒重症前兆,包括:嗜睡、肌躍型抽搐、心跳加快、持續嘔吐情形,應立即就醫,掌握黃金時間

  • 2024-03-27 11:06

    寶林茶室案》醫揭常見5細菌:外食族易中鏢

    相關新聞請見:寶林茶室疑食物中毒再延燒 累計通報9例葉立斌/核稿編輯台北市餐廳疑似發生食物中毒案,至今已累計9名通報病例;胸腔暨重症專科醫師黃軒表示,食物中毒案最常發生於營業場所,其次則是學校、自宅。而常見的細菌性食物中毒,包括:腸炎弧菌、沙門氏菌、金黃色葡萄球菌、仙人掌桿菌、肉毒桿菌,因此應確保食

  • 2024-03-27 10:01

    屏東腸病毒提前進入流行期 就診人次超去年同期

    近期氣溫早晚溫差大,腸病毒活躍,全國腸病毒門急診就診計五千七百多人次,與歷年相比已創近十年以來同期最高,而屏東縣就診人次同樣比去年高,縣府呼籲民眾注意家中嬰幼兒身體健康狀況,並請醫療院所、學校及幼兒園,持續注意幼童傳播風險及腸病毒重症前兆病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