晴時多雲

頻道logo
  • 2025-04-17 12:14

    錯誤睡姿恐害命!衛福部:8成猝死寶寶原可繼續長大

    衛福部公布的回溯分析報告發現,2022至2023年間通報的84起嬰兒猝死案例中,有超過8成屬於「可預防性死亡」,主要與不當睡姿及睡眠環境有關。國民健康署今(17日)提醒,家長應建立正確照護觀念,從仰睡、不共床等日常細節做起,降低寶寶窒息與猝死風險。

  • 2024-09-28 14:55

    健康網》中風翁連續5年喘不停 醫放「這根」一次解決大患

    沈莉馨/核稿編輯7旬中風老翁,連續4、5年每天時常喘個不停,這次喘到送醫急診,住院中就算給氧氣還是很喘,但是X光沒有明顯的肺炎,血氧也沒有減少,醫師蘇一峰仔細觀察,結果只花了兩分鐘就找到禍首,原來是患者下巴短舌頭後倒阻塞呼吸道,鼻咽喉呼吸管(Nasopharyngeal airway)一放進去,病人

  • 2024-06-09 05:30

    定期肺功能檢查 特定族群保肺別忽略

    肺功能是指肺臟的功能,包含通氣功能、氣體交換功能,以及特殊狀況檢查,像是支氣管擴張劑試驗。只要一口氣從吸入到吐出的路徑上,有功能障礙都有可能造成胸悶、呼吸困難、喘鳴聲等症狀。若是已經形成結構性病變疾病,也能從肺功能檢查提早看出端倪。提早發現狀況 不限呼吸疾病患

  • 2024-06-08 05:30

    呼吸道融合病毒》RSV傳染力比流感高3倍 長者重症率風險高

    口罩解禁後,上呼吸道感染的狀況居高不下,不只新冠病毒,其他常見的上呼吸道感染病毒也時有所見,其中的呼吸道融合病毒(RSV)更是常引發小朋友感冒的一種病毒;不過根據國外的研究,老年人合併慢性肺病或代謝疾病時,感染RSV病毒會引發慢性肺病的急性惡化,甚至會增加呼吸衰竭及死亡的機率。

  • 2024-05-30 15:43

    國健署公布死因回溯分析 兒虐、睡眠猝死成幼兒殺手

    國健署近期發布「6歲以下兒童死亡原因回溯分析結果報告」,2022-2023年間,高度可預防性案件計122案、佔整體案件的35%,較2010年至2021年的21%略增,且高度可預防性案件中,除睡姿相關猝死案件外,事故傷害類別又以兒虐案件為大宗,是未來的2大重點預防方向。

  • 2024-02-12 13:29

    健康網》魚刺卡喉嚨! 醫:發「ㄝ」聲找元凶

    沈莉馨/核稿編輯農曆春節一定少不了魚,也讓魚刺卡喉嚨而掛急診的人增多!林口微笑親子耳鼻喉科診所主治醫師張弘表示,想知道是否有魚刺卡住,可先照鏡子,對鏡子發出「ㄝ」聲音,看看有沒有明顯異物,即使沒有看到,若出現強烈喉部異物感、喉嚨痛、吞嚥疼痛等明顯症狀,建議盡快找耳鼻喉科醫師檢查,也切勿嘗試偏方,如吞

  • 2023-09-09 18:30

    健康網》60歲男肉串吃太快 醫傻眼:竹籤貫穿咽喉!

    60歲男性因肉串吃太快誤吞竹籤求診,林口微笑親子耳鼻喉科診所醫師張弘聞言不可置信,內視鏡檢查「驚悚」畫面顯示,竹籤兩頭各別貫穿後咽壁及下咽部,移除過程中若大出血,嚴重可能窒息,提醒吞下異物時,覺得呼吸困難,可用力咳嗽排除;覺得喉部異物感、疼痛,建議前往配備鼻咽喉內視鏡的耳鼻喉科。當已卡至食道,24小

  • 2023-09-07 17:44

    女與男友餐敘吃雞肝噎死 醫師教如何自救與救人

    40多歲張姓女子與男友到小吃店用餐,吃雞肝時不慎卡到氣管,喘不氣過來,跑到店外透氣後,倒地不起,路過外送員見狀趕緊替她施以心肺復甦術,經送醫仍不治。基隆地檢署相驗後認定,張女因氣管被雞肝堵住窒息身亡,已將遺體發交家屬處理後事。耳鼻喉科醫師李偉華表示,民眾吃東西噎到至窒息至少還有1分鐘自救的黃金時間,

  • 2023-09-04 15:20

    不必住院睡一晚 睡眠呼吸中止症也能「快篩」

    現代人常輕忽睡眠障礙對健康的威脅,像是「阻塞性睡眠呼吸中止症(Obstructive Sleep Apnea, OSA)」已被證實與心血管疾病、血脂異常、憂鬱症、失智等有關,然而其診斷率極低,除了自我察覺不易,民眾往往需到睡眠中心睡一晚,且排等檢測一等就是半年。台大醫院今分享與國內生技業者安克生醫合

  • 2023-09-01 09:56

    外籍師不明原因流鼻血 竟是水蛭作怪

    25歲艾瑞克是外籍英語教師,左邊鼻子不明原因流鼻血的情況已經發生3個禮拜了,每次出血都是一陣一陣的,有時還會突然出現大量鮮血,雖然去診所檢查過,但沒有找到原因,經他到大醫院耳鼻喉科就醫,醫師詢問病史發現病人前陣子曾到山區玩水,遂以軟式的鼻內視鏡仔細檢查鼻腔的每個孔洞,最後在病人中鼻道處發現一坨約4公

  • 2023-07-21 05:30

    嬰兒猝死是可預防的

    最近「降低台灣新生兒死亡率研討會」中,提到台灣新生兒死亡率高於日韓,引起很多討論。值得注意的是第3大死因「意外事故」,大部分與趴睡有關,這就是第6大死因「嬰兒猝死症候群」的一種,所以嬰兒猝死症候群的預防是很重要的課題。嬰兒猝死過去是個類似百慕達三角洲的醫學之謎,定義是一歲以下的嬰兒突然死亡,病理檢查

  • 2023-02-10 05:30

    喉嚨久痛無解 急性會厭炎惹禍

    患者就醫時說:「左邊的脖子有點怪怪的,吞口水的時候,左邊喉嚨會痛,已經好多天了。有到診所看診,吃了藥之後,還是沒有改善。」我心裡想:「聽起來應是喉嚨發炎吧!」雖然大部分急性咽喉炎是雙側,但有些人確實會出現某一側比較痛的情況。嚴重恐致呼吸道阻塞 危及生命

  • 2023-01-13 05:30

    兒童打呼 恐影響日間學習表現

    大人睡覺打呼很常見,但其實也有高達10-20%的小孩睡覺會打呼。打呼需要治療嗎?打呼可能伴隨睡眠呼吸中止,嚴重者在大人會提高中風風險,小孩就可能影響日間的學習表現及情緒,家長應該要注意。●因腦部的驅動異常而引起的中樞型呼吸中止。●阻塞型呼吸中止症。當呼吸道的氣流受到阻塞,患者必須更費力呼吸,氣流擾動

  • 2022-10-22 12:00

    健康網》幼童確診併發哮吼 醫揭3症狀快送醫:嚴重恐呼吸衰竭

    本土武漢肺炎(新型冠狀病毒病,COVID-19)疫情未歇,醫師表示,疫情對兒童的威脅從未消失,且Omicron流行期間,確診兒童常會出現哮吼併發症,而哮吼主要會出現聲音沙啞、狗吠聲咳嗽與吸氣時喘鳴聲等3症狀,嚴重可能導致呼吸衰竭,若孩子完全發不出聲音,加上胸骨上肌肉凹陷,應立即送醫治療。

  • 2022-07-22 22:05

    健康網》改善打鼾4穴位 終止惱人「夜間交響曲」

    躺在床上正想進入甜美夢鄉,卻被枕邊人的鼾聲吵得睡不著嗎?六福堂中醫診所表示,打鼾可分成痰濕、血瘀、氣血不足3種證型,透過按摩迎香穴、中脘穴、豐隆穴、曲池穴能有效改善打鼾。為什麼人會打鼾呢?六福堂中醫診所在臉書解釋,人在睡眠時因為呼吸道肌肉張力降低,讓呼吸道變得狹窄,若本身的鼻腔、鼻咽、口咽或咽喉結構

  • 2022-02-12 05:30

    非肺結核》熟女吃飯竟咳出一碗血 切肺保命

    台南1名年約50歲婦人,因有慢性咳血情況,但她起初並不以為意,不料,某日與家人共進晚餐時,突然呼吸變喘、大量咳血,咳血量達200-300毫升,經送急診後,竟是支氣管擴張症併發肺炎感染。支氣管擴張症併發肺炎感染奇美醫學中心胸腔外科主治醫師陳照坤表示,該名婦人在咳血治療穩定後,曾拔掉呼吸管轉至普通病房,

  • 2022-02-11 12:16

    50歲婦晚餐突咳出一碗血 醫:支氣管擴張症別輕忽

    台南一名年約50歲的婦女,因有慢性咳血的情況,起初並不以為意,孰料,某日她與家人共進晚餐時,突呼吸變喘、大量咳血,咳血量達200至300毫升,經緊急送醫檢查後,竟是支氣管擴張症併發肺炎感染。奇美醫學中心胸腔外科主治醫師陳照坤表示,該名婦人在咳血治療穩定後,曾拔掉呼吸管轉至普通病房,但又再次突發性大咳

  • 2021-11-16 16:41

    健康網》寶寶被噎到千萬別用手挖! 家長必學的呼吸道急救法

    近日中國江蘇省一位奶奶給8個月大的嬰兒餵排骨粥時,直徑2.5公分的碎骨不小心卡入了寶寶的食道,家長用手去挖反使碎骨掉入食道更深處。醫師指出,一歲前的寶寶不會咳嗽,但千萬不能用手去挖,因異物有可能會被推往呼吸道內,除盡快送醫治療外,若噎住呼吸道且寶寶意識還清楚,可用「背擊法」、「壓胸法」急救。

  • 2021-09-16 14:40

    厲害了! 台南救護週天天不同主題影片很實用

    為推廣民眾救護相關知識,消防署特訂9月9日為救護週,台南市第二救災救護大隊官田消防分隊本週天天推出各種救護、急救主題的影片,來教導民眾緊急案件處理方式,非常實用。官田分隊隊員林建豪與胡嘉哲今天就推出小兒異物哽塞及急性心肌梗塞兩項急救主題。林建豪說,小兒異物哽塞是緊急且致命的情況,家中有小兒的家長往往

  • 2021-07-27 18:37

    老菸槍咳不停、發燒憂染疫 原來慢性阻塞性肺病發作

    台中63歲詹姓男子,是有30多年菸齡的老菸槍,多年前就出現易喘,但未按時追蹤服藥,且繼續抽菸,日前武漢肺炎(新型冠狀病毒病,COVID-19)疫情期間發現爬樓梯呼吸喘、久咳不癒,並出現發燒,讓家人相當緊張,擔心難道感染武漢肺炎?所幸送醫檢查才確診是慢性阻塞性肺病發作,住院治療後順利康復,讓他決定要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