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5-04-15 16:28
健康網》微波食品害致癌? 營養師:不會!反倒注意1件事
葉立斌/核稿編輯現代人工作忙碌,便利商店的微波食品成為最方便的選擇,然而卻時常聽聞「微波食品容易致癌」的說法?對此,營養師鄭玲君表示,微波主要是利用特定頻率,讓水分子快速震動加熱食物,因此並不會大量破壞食物中的營養,也不會致癌,反倒提醒注意盛裝容器選擇,以免溶出環境荷爾蒙,害傷身。
-
2025-04-15 05:30
攝護腺數據異常找不到病灶 正子攝影揪出癌細胞
62歲江先生10年前因攝護腺癌接受機器手臂輔助根除性攝護腺切除手術,術後攝護腺特異抗原(PSA)一度下降,但隨後數值又逐漸上升,即使加上荷爾蒙去勢治療仍無法穩定病情,進一步透過正子攝影檢查發現骨盆腔內隱藏局部復發病灶,所幸經放射治療後,PSA指數接近歸零,追蹤1年半未再復發。
-
2025-04-14 16:34
中年男攝護腺數據異常 正子攝影揪癌細胞藏身處
62歲江先生10年前因攝護腺癌接受機器手臂輔助根除性攝護腺切除手術,術後攝護腺特異抗原(PSA)一度下降,但隨後數值又逐漸上升,即使加上荷爾蒙去勢治療仍無法穩定病情,進一步透過正子攝影檢查,發現骨盆腔內隱藏局部復發病灶,所幸經放射治療後,PSA指數接近歸零,1年半追蹤未再復發。
-
2025-04-14 14:10
吃出肺癌? 研究驚揭飲食與「肺腺癌」意外關聯
提到肺癌,多數人聯想到的是吸菸或空污等危險因子,但最新研究發現,飲食中的碳水化合物與體內儲存的糖分子「肝醣」(glycogen)可能影響肺癌風險,為預防疾病提供了新的思路。據《ScienceAlert》報導,研究團隊分析人類肺部組織樣本,發現「肺腺癌」(lung adenocarcinoma)中肝醣
-
2025-04-14 11:59
健康網》「食」戰預防大腸癌 營養師推青花菜、堅果這8物
黃宜靜/核稿編輯大腸癌曾15年穩居癌王稱號,且有年輕化趨勢。營養師程涵宇於臉書粉專「程涵宇營養師 Dietitian Han-Yu Chen」發文指出,大腸癌初期警訊包含排便習慣改變(時而便秘、腹瀉)、排不乾淨、大便帶血或黏液、經常腹脹或便秘、突然變瘦、貧血。推薦食用8種食物,青花菜、豆類、莓果、堅
-
2025-04-14 10:43
上班族三餐外食長瘜肉 醫:定期篩檢遠離大腸癌
46歲張姓男子是1名上班族,因三餐幾乎外食,用餐時間也不固定,經親友建議近日至醫院進行大腸癌篩檢(糞便潛血檢查),結果異常,進一步檢查發現,長了早期的瘜肉,經切處恢復狀況良好,醫師提醒,大多數大腸癌從良性瘜肉轉化成惡性,定期接受癌症篩檢,能及早揪出大腸瘜肉與潛在危機。
-
2025-04-13 19:39
大便灰白、尿色變深別輕忽! 醫:當心「無痛性黃疸」癌症前兆
臉色發黃卻不會痛?當心可能不是小毛病,而是致命警訊!肝膽腸胃科林相宏醫師提醒,臨床最讓他擔心的不是病人肚子痛、黃疸,而是「無痛性黃疸」。他強調,這類病人往往沒有明顯不適,卻可能隱藏著胰臟癌等嚴重病變,千萬不可輕忽。林相宏近(9)日在臉書「胰臟醫師 林相宏 禾馨民權內科診所」發文分享一名60歲女性病患
-
2025-04-13 12:11
肥胖助長乳癌轉移 研究揭「高脂飲食」驚人影響
肥胖不僅提高罹患乳癌的風險,還可能加速癌細胞擴散至其他器官!西班牙國家癌症研究中心(CNIO)最新研究發現,高脂飲食讓癌細胞利用血小板作為保護盾,躲避免疫系統攻擊,同時改變肺部環境,為轉移鋪路。這項研究成果已發表於《自然通訊》(Nature Communications)。
-
2025-04-13 08:30
健康網》補維生素D護骨更抗癌 學者:少曬太陽也要食補
葉立斌/核稿編輯維生素D又稱陽光維生素。營養學者洪泰雄於臉書發文指出,除了保護骨骼,也有越來越多研究指出維生素D可調節免疫系統、降低發炎反應、抑制癌細胞增生。如果比較少曬太陽,建議食用魚類如鮭魚、鯖魚、秋刀魚,或蛋黃、香菇等食物;骨質疏鬆、年長者、長期少曬太陽者、癌症或慢性疾病患,則可諮詢醫師,服用
-
2025-04-10 17:15
健康網》蕭萬長抗肺腺癌14年 仍神采奕奕!醫:治療與5招照護
相關新聞請見健康網》吃對食物抗肺癌 營養師推5大營養素快筆記葉立斌/核稿編輯86歲前副總統蕭萬長在2011年確診肺腺癌第3期,林口長庚醫院血液腫瘤科醫師廖繼鼎表示,86歲的前副總統蕭萬長,至今與肺癌和平共處已超過14年,「背後有不少值得借鏡的地方」。蕭萬長不僅積極接受治療,重點是後續自我照顧,皆幫助
-
2025-04-10 15:20
兒欲捐肝救父 兩階段活體肝移植解決「肝太小」問題
屏東57歲劉先生罹患B型肝炎合併肝硬化,並診斷出肝癌,部分肝臟雖接受手術切除,雙側肝癌仍反覆復發,也歷經多次的燒灼和栓塞治療,兒子表達捐贈意願,但評估兒子的左側肝臟體過小不適,為搶救延續劉男生命,高雄長庚團隊完成兩階段活體肝臟移植(LD-RAPID),成為台灣肝臟體積過小的捐贈者捐肝救家人之新曙光。
-
2025-04-09 07:31
健康網》豆漿喝多會致癌? 醫揭豆製品4大好處破迷思
沈莉馨/核稿編輯豆漿被視為好的植物蛋白質來源之一,卻也有傳言豆漿喝太多可能會致癌。對此,好日子診所醫師洪珮華說明,這是長久以來的迷思,科學研究顯示,適量攝取豆漿不僅不會增加癌症風險,甚至可以幫助腸道好菌生長、降低膽固醇、有益心血管、骨骼健康以及調節更年期女性荷爾蒙等4好處。
-
2025-04-07 12:04
癌症免疫治療嚴重皮膚副作用 長庚團隊發現治療利器
免疫檢查點抑制劑是對抗癌症的重要武器,但有極少數患者用藥後,會出現嚴重的皮膚不良過敏反應。林口長庚醫院藥物過敏中心主任陳俊賓說,長庚團隊發現,TNF拮抗劑可有效治療免疫檢查點抑制劑引起的嚴重皮膚不良過敏反應,且有助於維持患者本身的免疫力與癌症控制,並可預防嚴重副作用。
-
2025-04-06 20:30
健康網》壞脂肪讓身體鬧內亂 「這些油」過量成癌細胞幫兇
沈莉馨/核稿編輯炒菜調味少不了用油調味、防沾鍋。台北榮總遺傳優生科主任張家銘指出,有研究發現,吃進太多壞脂肪如來自Omega-6的花生四烯酸,不只會影響心血管,還可能恐影響白血球判斷能力,讓免疫系統倒戈,成為癌細胞幫兇。張家銘在臉書粉專「基因醫師張家銘」發文指出,我們一直以為油只是炒菜的調味品,吃起
-
2025-04-05 16:14
健康網》茶葉營養比拚! 「這款」兒茶素最高護心又防癌
葉立斌/核稿編輯品茶不只陶冶性情,還有益健康。營養師林俐岑指出,兒茶素有護心、促進代謝、甚至預防消化道癌症及乳癌等效果,當茶類發酵程度越低,含量越高,又以綠茶為佼佼者;反之,如紅茶、普洱茶等,發酵程度高,兒茶素越低,但含有豐富「茶多酚」也有助於促進消化、減少壓力等好處。因此只要是無糖茶都有助健康。
-
2025-04-04 17:25
健康網》葉欣眉健檢揪「神經內分泌瘤」 醫:通常無症狀
葉立斌/核稿編輯藝人葉欣眉曾與胡瓜主持《百變智多星》以及不少節目,是胡瓜的子弟兵之一。然她在今(4)日於FB表示自己體內有「神經內分泌瘤」。胃腸肝膽科專科醫師吳宗勤說明,神經內分泌瘤發生時通常無症狀,只要正確切除後定期追蹤即可;且切除後預後相當好。然因為容易與瘜肉混淆,若用息肉切除術經常切不完整,需
-
2025-04-03 12:17
開車看不到路?腦腫瘤壓迫視神經 鼻孔開腦只要3天就出院
60歲張姓男子近年來視力下滑,開車時險象環生,還常撞到路障,就醫檢查後發現是大腦腫瘤壓迫視神經,高雄秀傳醫院神經外科醫師洪裕昌利用內視鏡,從鼻孔直搗顱底深處的腦下垂體腫瘤,不但未留下疤痕,張男也在3天後出院,連同事都看不出來他有動過手術。洪裕昌指出,腦下垂體腫瘤雖多為良性,卻像顆「不定時炸彈」深埋顱
-
2025-04-02 20:37
健康網》切除子宮一併摘輸卵管 醫:降低卵巢癌風險
羅碧/核稿編輯子宮切除術是女性常見婦科手術之一,通常針對患有子宮肌瘤、子宮腺肌症等患者進行。婦產科醫師謝筱芸引述研究指出,如果因相關疾病需要切除子宮,可以同步諮詢醫師,考量一併切除輸卵管,降低未來卵巢癌風險;手術時長僅增加10分鐘,而且因子宮與輸卵管不分泌荷爾蒙,切除不影響卵巢功能,更不會提早進入更
-
2025-04-02 18:06
健康網》「冰人」方基墨謝幕 台灣喉癌年佔4%多為男性
葉立斌/核稿編輯好萊塢影星方基墨(Val Kilmer)在暌違36年《捍衛戰士》續集《捍衛戰士:獨行俠》中飾演身患喉癌的冰人,最後一次當獨行俠的僚機,並在電影中離世。如今他的女兒證實方基墨於本月1日逝世,享壽65歲,死因為肺炎。綜合媒體報導,方基墨在2014年就被診斷出有喉癌,需要進行氣管切開手術來
-
2025-04-01 12:34
健康網》3習慣增加胃癌風險! 早期檢測可降低風險
葉立斌/核稿編輯胃癌位居國人10大癌症發生及死因的第8位,其中高達8-9成的病例與幽門螺旋桿菌感染有關;對此,國民健康署近日在臉書專頁發文提醒,民眾透過早期檢測與治療,可有效降低胃癌發生風險。此外,應避免共杯共食、使用公筷母匙、優先選擇熟食,能避免幽門螺旋桿菌感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