晴時多雲

頻道logo
  • 2025-04-27 15:25

    健康台灣全國論壇 賴清德:癌症新藥基金「用多少補多少」

    賴清德總統今日出席2025健康台灣全國論壇,並於致詞時強調,未來癌症新藥基金會維持在一定水位,且「用多少隔年補多少」;健康台灣推動委員會副召集人陳志鴻則提出促進健康台灣的「5大支柱」,尤其希望政府加強醫療工作條件改善、強化醫療韌性,及確保全民健保永續經營等。

  • 2025-04-26 05:30

    癌症放療口乾舌燥 中醫針藥合治恢復吞嚥

    60歲蔡先生罹患口腔癌,歷經手術與放化療後,嚴重口乾3個月無改善,常因喝水過多,每晚入睡每半小時就要起來如廁,經奇美醫院中醫部針灸與中藥合治,症狀大幅緩解,順利恢復進食與睡眠,生活品質明顯提升。蔡先生曾接受左臉腫瘤切除與淋巴清除手術,並以左大腿皮瓣修復臉頰。放射線治療中段出現口乾舌燥,症狀隨治療累積

  • 2025-04-26 05:30

    婦氣切臥床24年 竟確診子宮頸癌3期

    在創世基金會苗栗分會臥床24年的51歲婦人,因大量陰道出血,被緊急送到苗栗大千醫院急診,經檢查後確診為子宮頸癌第3期。因不適合手術治療,因此安排她住院接受化學及放射治療,歷經3個月醫治,病人的子宮頸腫瘤已完全消失,癌症指數也恢復正常,已順利出院,返回創世基金會,繼續接受安養照護。

  • 2025-04-25 19:48

    健康網》男比女易染HPV! 醫:接種疫苗「杜絕6癌1病」

    羅碧/核稿編輯不只女性要施打HPV疫苗,伴侶一起接種更有保障!禾馨醫療泌尿科醫師廖奕安提醒,事實上,相比於女性,男性感染HPV機率更高,況且HPV除了是誘發子宮頸癌的禍首外,還與外陰癌、陰道癌、頭頸癌、肛門癌、陰莖癌及菜花有關,因此呼籲男性也要接種疫苗,做好安全性行為等防護措施,遠離病毒。

  • 2025-04-25 17:35

    健康網》誤當痔瘡拖延就醫 一查竟是大腸癌 醫:5症狀應及早檢查

    葉立斌/核稿編輯兩位罹患大腸癌的女性患者,之前因糞便出血卻都認為是痔瘡出血,拖延了四個月以及六月才求醫。其中一位甚至因嚴重貧血導致頭暈,經醫師檢查發現是一位是大腸癌第三期,另一位是直腸癌合併肝臟轉移,是第四期。科博特診所院長劉博仁指出,大腸癌的症狀多樣,容易被忽視,如有出現血便、排便異常、腹部不適、

  • 2025-04-25 16:22

    NGS納健保逾2千件 基因資料建置指引5月出爐

    次世代基因定序(NGS)是可評估癌症用藥或骨髓移植的檢測,去(2024)年5月納入健保以來,已申報2041件,給付3487萬元,以肺癌、攝護腺癌及卵巢癌等大宗,健保署進一步規劃NGS報告標準化作業,7家醫學中心測試中,預計5月底前指引出爐,下半年全面施行,可望成為有助藥品研發與臨床藥效評估的資料庫來

  • 2025-04-25 16:03

    健康網》胰臟炎後2年內癌變機率高達19倍 5招預防胰臟癌

    葉立斌/核稿編輯胰臟癌帶走蘋果創辦人賈伯斯等多位名人,若曾得過「這疾病」,未來發生胰臟癌的可能性大增。基隆長庚紀念醫院胃腸肝膽科主治醫師錢政弘指出,由於胰臟是再生能力很弱的器官,只要急性發炎一次,胰臟細胞就難以恢復,容易癌變。據2024年韓國延世大學統計顯示,急性胰臟炎發生後的2年內出現胰臟癌的機率

  • 2025-04-25 14:53

    口腔癌放療後口乾難耐 中醫針藥合治助恢復吞嚥

    60歲蔡姓男子罹患口腔癌,歷經手術與放化療後嚴重口乾三個月無改善,常因喝水過多,每晚入睡每半小時就要起來如廁,經奇美醫院中醫部針灸與中藥合治,症狀大幅緩解,順利恢復進食與睡眠,生活品質明顯提升。蔡男曾接受左臉腫瘤切除與淋巴清除手術,並以左大腿皮瓣修復臉頰。放射線治療中段起出現口乾舌燥,症狀隨治療累積

  • 2025-04-25 14:27

    健康網》癌症篩檢有輻射 罹癌風險增?醫:及早發現更佳

    葉立斌/核稿編輯過去不少人常說自己不喜歡照X光,甚至不想做低劑量電腦斷層掃描(LDCT),原因是「擔心有輻射」。然林口長庚醫院血液腫瘤科醫師廖繼鼎說明,乳房X光篩檢以及低劑量電腦斷層掃描,其暴露的輻射量相當低;且透過篩檢及早發現癌症,提高治癒率與存活率,是遠遠大於潛在風險的。

  • 2025-04-25 10:26

    臥床24年婦女 罹子宮頸癌第3期

    在創世基金會苗栗分會臥床24年的51歲婦人,因大量陰道出血緊急送至苗栗市私立大千綜合醫院急診,經檢查後確診為子宮頸癌第3期。因婦人已不適合手術治療,因此安排住院接受化學及放射治療,歷經在3個月治療,病人的子宮頸腫瘤已完全消失,癌症指數也恢復正常,已順利出院,返回創世基金會繼續接受安養照護。

  • 2025-04-25 05:30

    會流血的痣 恐是皮膚基底細胞癌

    40多歲的陳先生(化名)就醫時,指著左臉上1顆黑色病灶說:「江醫師,我左臉這顆痣最近只要一摳到就流血。」以肉眼審視病灶中心略微凹陷、色素分布不太尋常。再以皮膚鏡細看,發現黑色色素呈楓葉狀分布,周圍有小條的微血管增生供應養分。這並非單純的痣,而是1顆典型的基底細胞癌。當筆者告知病人可能的診斷及建議手術

  • 2025-04-25 05:30

    胃癌轉移肝 3管齊下助重獲生機

    33歲的吳先生去年8月因解黑便及吐血就醫,確診罹患胃癌並且肝轉移,已經胃癌第4期,肝腫瘤有11.8公分大、佔據1/3肝臟,傳統化學治療效果有限,台中榮總首次運用化療加免疫療法,結合釔-90放射栓塞術,3管齊下治療,成功縮小胃及肝腫瘤,能接受手術切除,術後恢復良好,醫療策略突破晚期胃癌治療瓶頸,為患者

  • 2025-04-24 19:11

    健康網》年輕男患脂肪肝 「沒服藥+吃1物」甩油降血脂

    沈莉馨/核稿編輯1名上班族3餐不正常,愛喝飲料、吃零食,下班後又愛吃消夜,回家後還熬夜追劇。公司體檢時發現,體重過重,且患有中度脂肪肝、膽固醇過高及肝指數異常,因擔心中風或肝硬化而就診。就醫時男子表示自己不愛吃藥,因此醫師建議,先戒消夜、飲料,早睡早起、規律運動,同時在吃午或晚餐前,先吃點酪梨,6個

  • 2025-04-24 18:13

    肺癌患者骨頭痛 醫提醒2轉移警訊快就醫

    57歲林先生有多年吸菸史,前年因慢性咳嗽就醫,確診罹患肺癌,持續在腫瘤科治療。然而近1個月來,他發現右側鼠蹊部及髖部隱隱作痛,尤其在站立、行走和夜間睡眠時疼痛尤為明顯,嚴重影響生活。回診後發現右側近端股骨有癌症轉移到骨骼,醫療團隊評估病況與病理性骨折的風險後,決定做預防性固定手術,患者術後6天出院、

  • 2025-04-24 17:15

    33歲男吐血、解黑便 驚見胃癌第4期!3招治療恢復良好

    33歲的吳先去(2024)年8月因解黑便及吐血就醫,確診罹患胃癌並且肝轉移,已經胃癌第4期,肝腫瘤有11.8公分大、佔據1/3肝臟。傳統化學治療效果有限,台中榮總首次運用化療加免疫療法,結合釔-90放射栓塞術,3管齊下治療,成功縮小胃及肝腫瘤,能接受手術切除,術後恢復良好,醫療策略突破晚期胃癌治療瓶

  • 2025-04-24 17:04

    大腸癌年輕化元凶?研究指向童年腸道毒素暴露

    研究發現,童年時期接觸由特定大腸桿菌產生的毒素「colibactin」,可能是全球50歲以下大腸癌病例上升的原因之一。這項刊登於《自然》期刊的研究,為年輕族群罹患大腸癌比例激增的現象,提供了新視角。近年來,全球多地觀察到50歲以下年輕成人罹患大腸癌的比例攀升,其中英國、紐西蘭、波多黎各和智利增幅最為

  • 2025-04-24 15:38

    鳳山醫院肺癌篩檢1746人 榮獲2025亞洲醫療照護獎

    肺癌雖高居國人癌症死因首位,存活率高度仰賴「早期發現」,而低劑量電腦斷層掃描(LDCT),已被證實是有效降低肺癌死亡率的篩檢工具,高雄市立鳳山醫院自前年2月參與衛生福利部國民健康署「肺癌早期偵測計畫」,幫1746名符合篩檢條件民眾,免費完成低劑量肺部電腦斷層篩檢,成功揪出了11例肺癌個案,其中高達8

  • 2025-04-24 13:01

    走路也能防癌!科學家揭日常活動抗癌新證據

    美國國家衛生研究院(NIH) 與英國牛津大學合作的一項大型研究顯示,每日增加身體活動量,即便是做家事、走路等輕度活動,也與顯著降低罹患癌症的風險有關。研究指出,每日總步數可能比運動強度更為關鍵。據《每日科技網》(scitechdaily)報導,這項針對超過8萬5000名英國成年人進行的前瞻性隊列研究

  • 2025-04-23 18:19

    家人相繼罹癌 健康壯年女主動諮詢獲4項免費癌篩

    46歲張女士平時身體狀況好、無慢性疾病,鮮少就醫,但因家人相繼罹癌,她到成大醫院家醫科門診諮詢。醫師評估年齡、家族病史等整體狀況,張女符合乳癌、子宮頸癌、大腸癌及肺癌4項公費篩檢資格,院方即協助轉介做各項檢查,最終檢查結果皆無異常,讓她安心不少;而公費補助更免除原本需自費負擔,直呼「真是賺到了!」。

  • 2025-04-23 15:23

    竹市國健整合性篩檢啟動 婦產科醫成功篩出直腸癌患者

    新竹市衛生局啟動年度「健康新竹,全齡樂活」整合性健康篩檢,代理市長邱臣遠表示,今(2025)年竹市「一次受檢,全面篩檢」服務,提供30歲以上市民年年做篩檢;今年加碼免費大腸癌篩檢服務(定量免疫法糞便潛血檢查),並與醫療院所及診所合作,推出12場假日大型社區整合性健康篩檢,方便市民安排時間。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