晴時多雲

  • 2024-06-12 19:17

    36歲男罹肺腺癌4期腦轉移 口服標靶藥精準治療可正常生活

    36歲的張先生不菸不酒,因咳嗽、呼吸困難長達一個月就醫,竟發現罹患肺腺癌第4期,癌細胞已轉移到腦部,在過去僅有化療的時代,僅剩3至6個月可活,中國附醫內科部副主任、胸腔內科醫師夏德椿為他做次世代基因定序,選用正確的口服標靶治療藥物,病情戲劇性好轉,呼吸困難及咳嗽幾乎消失、腦部腫瘤明顯縮小,治療2年半

  • 2024-06-12 14:37

    肝癌患者福音!中西醫併治有助降低胎兒蛋白

    65歲蔡姓婦人因罹患C型肝炎,進展為肝硬化,但她疏於檢查,後因腹部脹氣、沒食慾,精神極度疲倦,到醫學中心檢查才發現罹患肝癌,她深受打擊不願做栓塞或化療,家人不捨,帶她尋求中醫治療,經天寶中醫診所院長林襄穎醫師中醫師治療,癌指數胎兒蛋白從1351ng/ml(正常須小於20ng/ml)降至12.3ng/

  • 2024-06-12 05:30

    每天暴瘦1公斤 胃鏡揪十二指腸癌

    1名62歲張姓婦人,2年前因連續出現嘔吐、頭暈、血便症狀,還吐到脫水「每天暴瘦1公斤」,但輾轉治療都未好轉,直到急診胃鏡檢查時醫師決定看深一點,才發現十二指腸被腫瘤堵住,立刻轉外科醫師手術切除,醫師切除腫瘤,並保留胃部、胰臟、膽囊等重要器官,讓患者維持正常生活品質。

  • 2024-06-11 13:06

    胸部愛的刺青 乳癌美魔女拜託醫師別破壞

    一位40歲美魔女在去年7月發現罹患乳癌,左乳有1.3公分腫且轉移至淋巴,接受乳房保留手術,術後進行放射線治療,擔心胸前一片愛的印記刺青是與先生相識相戀的見證會受到破壞,要求保留,澄清醫院中港院區放射腫瘤科主任許維中為她進行25次光子刀放療,特別將放射劑量調控在安全有效範圍,完成治療也沒破壞刺青,目前

  • 2024-06-11 12:58

    6旬婦罹十二指腸癌「每天暴瘦1公斤」醫保3臟器助享正常生活

    一名62歲張姓婦人,2年前因連續出現嘔吐、頭暈、血便症狀,還吐到脫水「每天暴瘦1公斤」,但輾轉治療都未好轉,直到急診胃鏡檢查時醫師決定看深一點,才發現十二指腸被腫瘤堵住,立刻轉外科醫師手術切除,醫師切除腫瘤,並保留胃部、胰臟、膽囊等重要器官,讓患者維持正常生活品質。

  • 2024-06-11 09:55

    9旬嬤罹直腸癌 腹腔鏡手術切除擺脫罹癌陰霾

    98歲的黃阿嬤,3年前發現罹患第2期直腸癌,雖然阿嬤年紀老邁但身體仍然健壯,經彰化基督教醫療團隊進行腹腔鏡直腸低前位切除手術,術後恢復良好,經多年追蹤仍健康自在;彰基大腸直腸外科主治醫師劉佑碩表示,高齡大腸直腸癌患者,仍有機會手術治療後恢復良好生活,鼓勵民眾充分跟醫療團隊討論後作決定。

  • 2024-06-10 05:30

    補充維他命A、C、D、E 可降30~50%全癌症發生率

    癌症蟬聯國人死因之首多年,台南市郭綜合醫院婦產部主任李耀泰表示,癌症成因是多方面的,基因無法改變,但可避免空氣污染、抽菸(含二手菸)、嚼檳榔等風險因子,或是也可打疫苗、均衡營養、補充維他命來增強免疫力,尤其維他命與癌症防治相關研究報告甚多。

  • 2024-06-09 21:44

    食不下嚥! 腸癌術後與老公吵架 醫:少對患者說「這句話」

    劉力仁/核稿編輯50多歲女性於大腸癌術後與先生發生爭執,先生認為癌症已經切除乾淨,應該吃點東西加速康復。但買了湯回來,太太卻只吃一口就作罷。不僅如此,患者妹妹來探病時也因同樣情形而吵架。醫師表示,對於接受消化道手術者說「多吃一點會恢復的比較快」,可能會瞬間讓患者抓狂;通常住院期間,院方都會給予營養針

  • 2024-06-09 21:28

    健康網》直腸癌確診增 若發現持續排便出血應當心

    葉立斌/核稿編輯近年不少名人傳出罹患直腸癌,而每年直腸癌向來在癌症死亡排名上很前面。有診所發現:近期有乙狀結腸癌與直腸癌的患者偏多,因此提醒民眾應時刻觀察自己的排便狀況,若發現持續血便就應盡快就醫。佳仁診所在臉書說明,若發現自己排便習慣改變,甚至頻繁出血,就必須安排大腸鏡檢查。佳仁診所提出幾項建議:

  • 2024-06-09 17:08

    4旬女煮菜只因少1動作「肺部都白掉」 功能剩40%已不可逆

    葉立斌/核稿編輯有些危險因子常暗藏在日常生活中!一名40歲女子經常感覺喘,一直認為是體態較豐腴所致,直到某次不舒服被送到急診,經檢查發現,肺兩邊都有點白掉,且肺功能竟只剩下40%。進一步詢問得知,女子不管工作或煮菜,都沒有戴口罩習慣,長久下來易導致肺部纖維化,而這種損傷是不可逆的。

  • 2024-06-09 10:40

    談癌色變 醫師李耀泰:這幾種維他命防癌最有效

    人人談癌色變,多年來癌症高居國人死亡率第1名,治療漫長且艱辛,而預防是最好的方法。台南郭綜合醫院婦產部主任李耀泰醫師指癌症成因是多方面的,基因是無法改變;其他則可以避免,如空氣污染、抽菸(含二手煙)、檳榔等,或打疫苗(如人類乳突病毒)、均衡營養攝取維他命(如維他命A、C、D、E等),尤其維他命與癌症

  • 2024-06-08 09:32

    健康網》整天待室內需要擦防曬? 醫曝光1關鍵

    羅碧/核稿編輯您會在室內戴帽子,甚至穿長袖、戴太陽眼鏡,只為了戰勝紫外線嗎?其實不必這麼大費周章,漫雲思境診所院長王佑鑫強調,若坐在靠窗等曝曬戶外光源處,即使在室內,仍須注意防曬;但若處於人工光源為主的空間中,就不用特別擔心需要防曬。紫外線對肌膚有什麼影響?王佑鑫在臉書專頁「皮膚專科 王佑鑫醫師」發

  • 2024-06-06 21:03

    健康網》高血壓不吃藥又罹胃癌 手術前中風加重治療難度

    沈莉馨/核稿編輯60歲高血壓患者,因有「一旦開始吃血壓藥就得吃一輩子」的迷思,未服藥控制血壓,後來確診胃癌,手術前住院檢查,醫師警覺發現,患者精神變差,講話遲鈍,於是馬上安排腦部檢查,結果確認中風。由於中風血栓溶解藥物,恐會影響癌症治療,或使手術難以止血。醫療團隊決定讓患者腦神經於黃金恢復期先休養,

  • 2024-06-06 13:57

    7旬翁肝癌20年後復發 皮膚黃疸如橘子般!2招縮小腫瘤

    霧峰區72歲張翁20年前罹患肝癌,經切除治療後疏於回診追蹤,今(2024)年初家屬發現皮膚「宛如橘子一樣黃」、尿液顏色比濃茶深,有嚴重黃疸症狀,至亞洲大學附屬醫院就醫查肝腫瘤長到7公分,經免疫療法及好神刀放療雙管齊下,順利縮小腫瘤。亞大附醫放射腫瘤科主任王博民說,張翁自述20年前就醫治療肝癌,當時肝

  • 2024-06-06 12:59

    樹立標靶治療新基準 輝瑞肺癌新藥Lorlatinib臨床報佳音

    科學網站《IFLScience》報導,一項針對晚期肺癌的新藥Lorlatinib的第三期臨床試驗結果日前公布,其突破性的療效令醫學界為之振奮。研究團隊表示,該藥物在靶向治療癌症方面「樹立了新的基準」,為罹患ALK基因突變的非小細胞肺癌患者帶來了新的希望。

  • 2024-06-05 21:54

    健康網》防油紙袋含「氟化物」恐致癌? 專家曝「這」情況需注意

    沈莉馨/核稿編輯美味的小吃炸物,無論是香雞排、蔥油餅、鹹酥雞常見店家會用防油紙袋、紙盒包裝,日前有媒體報導,「這些食品包材,可能塗有含氟化合物,攝入過多會增加罹癌機率」,常吃這樣的食物真的會致癌嗎?對此,毒理專家招名威指出,食物是間接接觸推測劑量不高,短時間內很難會造成大規模傷害,但是氟化合物有累積

  • 2024-06-05 17:38

    嘉義長庚3D列印技術 助乳房重建

    台灣乳癌是女性癌症發生率首位,是整體癌症發生率第三名,每年有超過1萬5000人被診斷出罹患乳癌,嘉義長庚醫院與成功大學機械工程系合作,利用3D列印技術,結合乳房外部掃描,創造出精準的乳房立體模型,提高乳房重建手術的精確度,使得手術後的恢復時間大幅縮短,原本術後住院至少要14天,縮短至7天,兩週後便能

  • 2024-06-05 16:52

    6旬男攝護腺肥大10年後癌化 醫:初期症狀不顯 健檢很重要

    63歲黃先生10年前因攝護腺肥大有下泌尿道症狀,持續在成大醫院門診追蹤服藥,近7年抽血檢測攝護腺指數(PSA)逐步升高,去年底追蹤攝護腺指數高達26ng/dL(正常值小於4ng/dL),安排核磁共振檢查,在攝護腺移行區發現疑似癌症病灶,切片確診是攝護腺癌,進行達文西手臂手術,治療後恢復日常,門診持續

  • 2024-06-05 16:37

    腫瘤塞住直腸!三總磁振刀保住駕駛肛門

    大腸癌雖有機會治癒,但切除手術可能讓患者痛失肛門,一位50多歲的長途車駕駛因直腸腺癌第3期,險需切除肛門保命,但三總引進全台灣第一台「核磁共振導引放射治療(磁振刀)」設備,該位駕駛經過治療後,幾乎沒有副作用,腫瘤也完全消除、手術後順利保下肛門。

  • 2024-06-05 15:10

    「巨大」發現! 科學家找到癌症復發關鍵元凶

    癌症治療的最大挑戰之一,就是腫瘤細胞在化療或放療後,似乎被壓制,卻又過了一段時間後捲土重來。為何會復發?這個問題困擾醫學界多年,而南卡羅來納醫學大學霍林斯癌症中心的研究團隊近期有了重大突破,他們發現,一種名為「巨型多染色體癌細胞」(PGCCs)的特殊細胞,可能是導致癌症復發的關鍵元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