晴時多雲

頻道logo
  • 2025-04-18 14:33

    肺癌三度復發 七旬婦接受微波消融手術保住肺功能

    台南一名70歲陳姓婦人過去曾三度罹患肺腺癌,歷經兩次左肺切除手術後,再度於右肺發現新結節。考量若再開刀恐影響肺功能與生活品質,奇美醫院採用微波消融手術,透過複合手術室精準定位治療,成功保留其肺部結構,術後恢復良好,持續於門診追蹤。奇美醫院胸腔外科主治醫師陳照坤表示,陳女最初因咳嗽半年求診,檢查發現雙

  • 2025-04-17 21:01

    運將罹肝癌8年後復發 健保給付射頻治療效果佳

    57歲許姓職業駕駛有慢性B型肝炎及肝癌病史,8年前發現罹患肝癌,開刀切除腫瘤,由於肝癌復發率高,持續定期追蹤檢查,今年發現有0.5公分復發肝腫瘤,透過健保給付的射頻消融手術治療,恢復良好。台中榮總胃腸肝膽科醫師李少武指出,肝癌是台灣常見的癌症,肝癌在十大癌症死亡率中排名第二,早期肝癌經治療後,平均餘

  • 2025-04-17 20:20

    獨家》健保會議拍板擴大給付免疫治療 3癌患者最高年省192萬元

    力拚癌症死亡率下降3分之1目標,健保給付積極接軌國際標準,針對不少癌友引頸期盼的免疫治療,健保署長石崇良日前鬆口將擴大給付肺癌、乳癌、大腸直腸癌,健保署副署長龐一鳴證實,相關提案已於今(17日)在健保藥物給付項目及支付標準共同擬訂會議通過。健保署預估受惠人數上看3400人,病人一年最高可省192萬元

  • 2025-04-17 19:18

    健康網》「4飲料」癌細胞最愛! 熱飲、加工果汁上榜

    沈莉馨/核稿編輯不只含糖飲傷身!胸腔暨重症醫學科醫師黃軒提醒,喝太多含糖飲、酒精、熱飲及加工果汁,都可能暗藏癌病變風險,為了健康,建議首選白開水飲用,或是改選適量無糖茶、無糖咖啡、現榨果汁或無糖豆漿等,更健康。含糖飲料黃軒在臉書專頁「黃軒醫師 Dr. Ooi Hean」發文引述刊登於《Circula

  • 2025-04-16 22:41

    6旬婦3期低位直腸癌 醫採「完全術前放化療」保住肛門

    67歲林女士之前接受癌篩時,發現糞便潛血呈陽性反應,因無症狀未留意,直到近1年前出現血便才就醫,大腸鏡檢查確診是3期「低位直腸癌」,腫瘤距離肛門僅3公分,傳統手術常會切除肛門、做人工肛門造口,會永久失禁。成大醫院醫師評估做「完全術前放化療」,有機會保留肛門,林婦決定接受此術式,治療後已歷16個月,未

  • 2025-04-16 19:46

    健康網》6旬女左腰背痠痛竟是胰臟癌 醫揭5症狀勿輕忽

    沈莉馨/核稿編輯有糖尿病史的60歲女性,主訴最近吃飽後胃悶悶的,喝一點水都會打嗝,稍微瘦了1公斤,及左腰和背部有點痠痛,就醫一檢查在胰臟尾部、靠近背後的地方發現一顆3公分的胰臟癌。禾馨民權健康管理診所院長林相宏提醒,腹痛、背痛、噁心想吐、糖尿病、黃疸皮膚癢是胰臟癌5大症狀,千萬別輕忽。

  • 2025-04-16 11:03

    粉領族頸腫瘤近4公分 消融術除病灶保留甲狀腺

    台中一名粉領上班族隱約發現脖子有個腫塊,但恐懼手術又怕會留下疤痕,只能暫時隱忍,直到親友聚會時追問脖子的明顯腫塊,才勸她就醫。經台中慈濟醫院耳鼻喉部醫師張展榕透過超音波檢查,確定腫瘤已大到3.5公分,必須移除。最後病人自費選擇僅需局部麻醉的「頭頸腫瘤消融術」,保留甲狀腺組織與功能,一舉數得。

  • 2025-04-15 16:28

    健康網》微波食品害致癌? 營養師:不會!反倒注意1件事

    葉立斌/核稿編輯現代人工作忙碌,便利商店的微波食品成為最方便的選擇,然而卻時常聽聞「微波食品容易致癌」的說法?對此,營養師鄭玲君表示,微波主要是利用特定頻率,讓水分子快速震動加熱食物,因此並不會大量破壞食物中的營養,也不會致癌,反倒提醒注意盛裝容器選擇,以免溶出環境荷爾蒙,害傷身。

  • 2025-04-15 05:30

    攝護腺數據異常找不到病灶 正子攝影揪出癌細胞

    62歲江先生10年前因攝護腺癌接受機器手臂輔助根除性攝護腺切除手術,術後攝護腺特異抗原(PSA)一度下降,但隨後數值又逐漸上升,即使加上荷爾蒙去勢治療仍無法穩定病情,進一步透過正子攝影檢查發現骨盆腔內隱藏局部復發病灶,所幸經放射治療後,PSA指數接近歸零,追蹤1年半未再復發。

  • 2025-04-14 16:34

    中年男攝護腺數據異常 正子攝影揪癌細胞藏身處

    62歲江先生10年前因攝護腺癌接受機器手臂輔助根除性攝護腺切除手術,術後攝護腺特異抗原(PSA)一度下降,但隨後數值又逐漸上升,即使加上荷爾蒙去勢治療仍無法穩定病情,進一步透過正子攝影檢查,發現骨盆腔內隱藏局部復發病灶,所幸經放射治療後,PSA指數接近歸零,1年半追蹤未再復發。

  • 2025-04-14 14:10

    吃出肺癌? 研究驚揭飲食與「肺腺癌」意外關聯

    提到肺癌,多數人聯想到的是吸菸或空污等危險因子,但最新研究發現,飲食中的碳水化合物與體內儲存的糖分子「肝醣」(glycogen)可能影響肺癌風險,為預防疾病提供了新的思路。據《ScienceAlert》報導,研究團隊分析人類肺部組織樣本,發現「肺腺癌」(lung adenocarcinoma)中肝醣

  • 2025-04-14 11:59

    健康網》「食」戰預防大腸癌 營養師推青花菜、堅果這8物

    黃宜靜/核稿編輯大腸癌曾15年穩居癌王稱號,且有年輕化趨勢。營養師程涵宇於臉書粉專「程涵宇營養師 Dietitian Han-Yu Chen」發文指出,大腸癌初期警訊包含排便習慣改變(時而便秘、腹瀉)、排不乾淨、大便帶血或黏液、經常腹脹或便秘、突然變瘦、貧血。推薦食用8種食物,青花菜、豆類、莓果、堅

  • 2025-04-14 10:43

    上班族三餐外食長瘜肉 醫:定期篩檢遠離大腸癌

    46歲張姓男子是1名上班族,因三餐幾乎外食,用餐時間也不固定,經親友建議近日至醫院進行大腸癌篩檢(糞便潛血檢查),結果異常,進一步檢查發現,長了早期的瘜肉,經切處恢復狀況良好,醫師提醒,大多數大腸癌從良性瘜肉轉化成惡性,定期接受癌症篩檢,能及早揪出大腸瘜肉與潛在危機。

  • 2025-04-13 19:39

    大便灰白、尿色變深別輕忽! 醫:當心「無痛性黃疸」癌症前兆

    臉色發黃卻不會痛?當心可能不是小毛病,而是致命警訊!肝膽腸胃科林相宏醫師提醒,臨床最讓他擔心的不是病人肚子痛、黃疸,而是「無痛性黃疸」。他強調,這類病人往往沒有明顯不適,卻可能隱藏著胰臟癌等嚴重病變,千萬不可輕忽。林相宏近(9)日在臉書「胰臟醫師 林相宏 禾馨民權內科診所」發文分享一名60歲女性病患

  • 2025-04-13 12:11

    肥胖助長乳癌轉移 研究揭「高脂飲食」驚人影響

    肥胖不僅提高罹患乳癌的風險,還可能加速癌細胞擴散至其他器官!西班牙國家癌症研究中心(CNIO)最新研究發現,高脂飲食讓癌細胞利用血小板作為保護盾,躲避免疫系統攻擊,同時改變肺部環境,為轉移鋪路。這項研究成果已發表於《自然通訊》(Nature Communications)。

  • 2025-04-13 08:30

    健康網》補維生素D護骨更抗癌 學者:少曬太陽也要食補

    葉立斌/核稿編輯維生素D又稱陽光維生素。營養學者洪泰雄於臉書發文指出,除了保護骨骼,也有越來越多研究指出維生素D可調節免疫系統、降低發炎反應、抑制癌細胞增生。如果比較少曬太陽,建議食用魚類如鮭魚、鯖魚、秋刀魚,或蛋黃、香菇等食物;骨質疏鬆、年長者、長期少曬太陽者、癌症或慢性疾病患,則可諮詢醫師,服用

  • 2025-04-10 17:15

    健康網》蕭萬長抗肺腺癌14年 仍神采奕奕!醫:治療與5招照護

    相關新聞請見健康網》吃對食物抗肺癌 營養師推5大營養素快筆記葉立斌/核稿編輯86歲前副總統蕭萬長在2011年確診肺腺癌第3期,林口長庚醫院血液腫瘤科醫師廖繼鼎表示,86歲的前副總統蕭萬長,至今與肺癌和平共處已超過14年,「背後有不少值得借鏡的地方」。蕭萬長不僅積極接受治療,重點是後續自我照顧,皆幫助

  • 2025-04-10 15:20

    兒欲捐肝救父 兩階段活體肝移植解決「肝太小」問題

    屏東57歲劉先生罹患B型肝炎合併肝硬化,並診斷出肝癌,部分肝臟雖接受手術切除,雙側肝癌仍反覆復發,也歷經多次的燒灼和栓塞治療,兒子表達捐贈意願,但評估兒子的左側肝臟體過小不適,為搶救延續劉男生命,高雄長庚團隊完成兩階段活體肝臟移植(LD-RAPID),成為台灣肝臟體積過小的捐贈者捐肝救家人之新曙光。

  • 2025-04-09 07:31

    健康網》豆漿喝多會致癌? 醫揭豆製品4大好處破迷思

    沈莉馨/核稿編輯豆漿被視為好的植物蛋白質來源之一,卻也有傳言豆漿喝太多可能會致癌。對此,好日子診所醫師洪珮華說明,這是長久以來的迷思,科學研究顯示,適量攝取豆漿不僅不會增加癌症風險,甚至可以幫助腸道好菌生長、降低膽固醇、有益心血管、骨骼健康以及調節更年期女性荷爾蒙等4好處。

  • 2025-04-07 12:04

    癌症免疫治療嚴重皮膚副作用 長庚團隊發現治療利器

    免疫檢查點抑制劑是對抗癌症的重要武器,但有極少數患者用藥後,會出現嚴重的皮膚不良過敏反應。林口長庚醫院藥物過敏中心主任陳俊賓說,長庚團隊發現,TNF拮抗劑可有效治療免疫檢查點抑制劑引起的嚴重皮膚不良過敏反應,且有助於維持患者本身的免疫力與癌症控制,並可預防嚴重副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