晴時多雲

  • 2024-06-21 17:29

    健康網》男亂服壯陽藥鉛中毒 吃大蒜半年保住腎

    沈莉馨/核稿編輯1名45歲男子因性功能下降,自行服用無招牌的草藥,出現頭痛、頭暈、肚子痛等症狀。不料,半年後體檢發現貧血及腎功能衰退,進一步檢查更發現,血液中鉛含量過高,雖然趕緊停吃草藥,多喝水排鉛,但腎功能仍未恢復,且經常頭痛。男子後轉至洪永祥診所就醫,院長洪永祥建議,每天吃2瓣的生大蒜,在連續吃

  • 2024-06-21 13:49

    男大生睪丸變大如芒果 竟是睪丸癌

    台中一名20歲男大生去年發現右側睪丸逐漸變大,不痛不癢,直到睪丸大到9公分如芒果,走路卡卡才被發家人發現帶去就醫,竟是罹患睪丸癌,幸好癌細胞未轉移,緊急摘除睪丸並做預防性化療,恢復良好。台中醫院泌尿科主任朱朗軒指出,男大生左側睪丸正常約3公分,右側睪丸直徑約9公分,如芒果大小,體積是正常睪丸的20幾

  • 2024-06-21 12:04

    35歲女鮮紅血便1年暴瘦 一查大腸癌四期了

    大腸癌是國人癌症10大死因第3位、癌症發生率第2位,中山醫院腸胃科主治醫師吳文傑指出,先前曾有1位35歲的年輕女性,鮮紅血便長達1年不敢就醫,等檢查時已經是大腸癌第四期,許多患者會把大腸癌初期症狀跟一般腸胃問題混淆,建議民眾35歲以後就要養成定期檢查的習慣,及早發現異常。

  • 2024-06-21 11:34

    乳癌手術新選擇 單孔達文西微創同時切除及重建

    45歲陳女士近日發現右側乳房有腫塊,觸摸時不會疼痛,就醫後確診為乳房惡性腫瘤且有多處病兆,醫師建議乳房全切除手術,但患者不想留下長疤跟失去女性象徵的乳房,經與醫師討論後,決定選擇單孔微創達文西乳頭保留全切除及立即性乳房重建手術,既能維持乳房外觀,傷口也比傳統手術小,並降低術後疼痛感。

  • 2024-06-20 11:15

    最新研究:含酒精漱口水增加食道癌 和腸癌風險

    比利時安特衛普熱帶醫學研究所(Institute of Tropical Medicine in Antwerp, Belgium)的科學家在研究漱口水對性傳播感染風險的影響時,意外發現,每日使用李施德霖(Listerine)酷涼薄荷(Cool Mint)漱口水會增加口腔中兩種細菌的含量,而這兩種細

  • 2024-06-20 05:30

    胃痛多年治不好 竟是2公分腫瘤在心臟漂移

    62歲蔡姓婦人胃痛多年,一直查不出原因,今年5月到員榮醫療體系員榮醫院接受檢查,發現左心房內有1顆2公分腫瘤,該腫瘤隨著心臟收縮,在左心房與左心室之間移動,由於其所在位置靠近胃部,引發婦人長期胃部不舒服,經用達文西心臟微創手術切除,婦人已無胃痛的毛病,也解除心血管阻塞的風險。

  • 2024-06-19 17:14

    婦長期胃痛 竟是心臟腫瘤漂來漂去作怪

    現年62歲蔡姓婦人胃痛多年,一直查不出原因,今年5月到員榮醫療體系員榮醫院接受檢查,發現左心房內有1顆2公分腫瘤,該腫瘤隨著心臟收縮,在左心房與左心室之間漂來漂去,由於其所在位置靠近胃部,才引發婦人長期胃部不舒服。經達文西心臟微創手術切除,婦人已無胃痛毛病,也解除心血阻塞的風險。

  • 2024-06-19 15:51

    背痛就醫竟發現胰臟囊腫 手術切除保住脾臟

    44歲的黃姓女子因上背痠痛就醫,照X光意外發現左上腹有鈣化腫瘤,轉診至成大醫院後,確診為2.5公分的胰臟囊腫,合併局部發炎及囊腫鈣化。經詳細討論後,黃女決定進行腹腔鏡胰臟尾部切除手術,手術在3D腹腔鏡輔助下進行,成功保留脾臟。黃女術後第6天順利出院,恢復狀況良好。

  • 2024-06-19 15:12

    乳癌死亡率高原期!醫籲早期免疫治療介入

    乳癌仍居於女性癌症死因第1位,且近年來死亡率維持在高原,乳房外科醫師認為,乳癌死亡率無法下降的原因可能與健保給付的治療指引仍未跟上國際有關,尤其被稱為「最惡癌症」的三陰性乳癌患者在手術前的免疫治療仍未獲給付,呼籲健保署研議給付措施,幫助患者降低復發率與死亡率。

  • 2024-06-18 10:30

    衛福部長邱泰源專訪3-1》拋「抗癌三支箭」 家醫是「健康台灣」核心角色

    總統賴清德提出「健康台灣」,政策目標之一就是要在2030年將癌症死亡減少1/3,衛福部長邱泰源上任將滿月,接受本報專訪時指出,要實現健康台灣一定要先推動健康家庭,而家庭醫師是核心角色,他也拋出「抗癌三支箭」,包括「癌症家庭醫師」的構想,讓家庭醫師就近照顧病況穩定的癌友,但資源要到位,且百億癌症新藥基

  • 2024-06-18 05:30

    男子健檢 發現罕見胃瘜肉

    40歲男性接受公司高階健檢,在內視鏡檢查時發現,胃與食道交接處,也就是俗稱「賁門」的位置,發現一顆1公分大的瘜肉。他沒有吞嚥困難、消化道出血、體重減輕、胃口不好、或胃酸逆流的症狀,病理結果顯示「增生性瘜肉」,我開立相關藥物,並請他持續追蹤。

  • 2024-06-17 21:30

    余祥銓發現瘜肉》發現大腸瘜肉應早治療 定期追蹤

    相關新聞請見余祥銓爆長3顆息肉「恐成大腸癌腺瘤」急喊帶李亞萍檢查 經紀人揭內情葉立斌/核稿編輯藝人余祥銓日前做大腸鏡,發現瘜肉,使他驚恐不已。余祥銓在14日上傳健檢影片,指出最近一次做大腸鏡,發現自己竟有7顆瘜肉,其中3顆可能是腺瘤。同時醫師也在影片內提到,余家有大腸癌病史,提醒余祥銓以及家人都要定

  • 2024-06-17 16:40

    肺癌蟬聯癌王20年!死亡率居冠 醫估3年後有望降低

    衛福部今(17)日公布國人10大死因報告,其中肺癌持續居於癌症死亡率第1位,林口長庚肺腫瘤及內視鏡科主任暨肺癌團隊召集人柯皓文指出,近年來國民健康署推動低劑量電腦斷層(LDCT)篩檢,早期就篩出肺癌的患者比例逐漸提高,預計3到5年後就能看到肺癌死亡率逐漸下降。

  • 2024-06-17 13:35

    癌症死亡時鐘變快! 平均不到10分鐘就奪命1人

    衛福部今(17日)公布去年國人死因統計,惡性腫瘤(癌症)蟬聯42年首位,平均每9分53秒就有1人罹癌死亡,較2022年的10分7秒撥快14秒;進一步檢視十大癌症死亡,已經長達20年由肺癌居首。去(2023)年癌症死亡共計5萬3126人,占總死亡人數25.8%,相當於每4人死亡就有1人死於癌症。十大癌

  • 2024-06-17 11:29

    最新十大死因出爐!癌症蟬聯42年首位、新冠奪命排行下降

    衛福部今(17日)公布去年國人死因統計,去年總死亡人數有20萬5575人,十大死因由「癌症」蟬聯42年首位,至於新冠肺炎(武漢肺炎,COVID-19)奪走近9千條人命,較2022年減少,排名從第3名下滑至第6名,疾管署預估明年公布今年名次時,可能會掉出15名之外。

  • 2024-06-16 15:39

    健康網》久坐惹禍!BMI達40突胸悶 一查心肺都堵塞

    葉立斌/核稿編輯BMI值高達40的病人,因胸悶被送至急診,初步認為與病態性肥胖有關。但仔細觀察心電圖、血氧濃度僅90,疑似心肌梗塞前兆,醫療團隊馬上為他做超音波和肺部檢查,在心臟發現許多血栓,肺部也有一些肺栓塞。醫師表示,元凶是患者平常沒運動都「久坐」,當血流不順,突然做某些動作,使血栓大量斑塊往心

  • 2024-06-16 05:30

    一年暴瘦10公斤 驚見大腸「雙腫瘤」

    69歲的H先生過去身體狀況良好,這次是因為一年內暴瘦10公斤,檢查發現甲狀腺亢進,糞便潛血呈陽性反應;大腸鏡檢看見,橫結腸有1個至少3公分的腫塊,直腸也有約4公分大的突出型潰瘍(如圖),切片結果顯示,橫結腸原位腺癌及直腸腺癌。診斷為大腸「雙惡性腫瘤」,斷層掃描沒有轉移,病人接受右側半結腸切除術,以及

  • 2024-06-12 19:17

    36歲男罹肺腺癌4期腦轉移 口服標靶藥精準治療可正常生活

    36歲的張先生不菸不酒,因咳嗽、呼吸困難長達一個月就醫,竟發現罹患肺腺癌第4期,癌細胞已轉移到腦部,在過去僅有化療的時代,僅剩3至6個月可活,中國附醫內科部副主任、胸腔內科醫師夏德椿為他做次世代基因定序,選用正確的口服標靶治療藥物,病情戲劇性好轉,呼吸困難及咳嗽幾乎消失、腦部腫瘤明顯縮小,治療2年半

  • 2024-06-12 14:37

    肝癌患者福音!中西醫併治有助降低胎兒蛋白

    65歲蔡姓婦人因罹患C型肝炎,進展為肝硬化,但她疏於檢查,後因腹部脹氣、沒食慾,精神極度疲倦,到醫學中心檢查才發現罹患肝癌,她深受打擊不願做栓塞或化療,家人不捨,帶她尋求中醫治療,經天寶中醫診所院長林襄穎醫師中醫師治療,癌指數胎兒蛋白從1351ng/ml(正常須小於20ng/ml)降至12.3ng/

  • 2024-06-12 05:30

    每天暴瘦1公斤 胃鏡揪十二指腸癌

    1名62歲張姓婦人,2年前因連續出現嘔吐、頭暈、血便症狀,還吐到脫水「每天暴瘦1公斤」,但輾轉治療都未好轉,直到急診胃鏡檢查時醫師決定看深一點,才發現十二指腸被腫瘤堵住,立刻轉外科醫師手術切除,醫師切除腫瘤,並保留胃部、胰臟、膽囊等重要器官,讓患者維持正常生活品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