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5-07-17 19:58
健康網》腸道菌能抗癌? 日本研究揭免疫調控新關鍵
紀麗君/核稿編輯不少人聽到「腸道菌」,印象還停留在「幫助排便」、「吃益生菌就好」的階段。事實上,腸道菌的功能早就不只是消化的幫手。台北榮總遺傳優生科主任張家銘引述研究指出,從癌症病人的糞便中發現,腸道菌多樣性越高的病人,身體的免疫反應越強,甚至存活期都明顯拉長。科學家還找到「穆氏人腸微菌」是對抗癌細
-
2025-07-15 19:25
健康網》手機殼恐藏毒害!醫:當心3成分隱形健康殺手
葉立斌/核稿編輯現代人手機不離手,搭配各種美美的手機殼也五彩繽紛。胸腔暨重症醫學科醫師黃軒表示,手機殼製作過程中,可能涉及回收廢料再製、劣質塗料染料、塑化劑超標等毒源,若長時間使用,可能導致人體接觸重金屬、塑化劑、雙酚A等成分,進而對神經、腎臟、生殖、內分泌、代謝、免疫系統等造成健康傷害。
-
2025-07-15 16:52
健康網》毛玻璃結節是肺裡的地雷? 醫警示恐肺腺癌前兆
葉立斌/核稿編輯隨著健康意識抬頭,越來越多人接受低劑量電腦斷層(LDCT)檢查,卻在報告上看到「肺結節」與「毛玻璃結節」等陌生詞彙,心中不免擔心罹癌。台北榮總遺傳優生科主任張家銘指出,肺結節常見於肺部影像檢查中的小白點,9成為良性;毛玻璃結節看起來薄薄霧霧的影子,有不少是肺腺癌的早期型態,藏著早期肺
-
2025-07-15 11:14
皮膚發黃、體重驟降、尿色深勿輕忽 小心膽管癌悄上身
苗栗縣66歲的張先生近半年內體重突下降4公斤、胃口變差、出現精神不濟。近1週更出現皮膚和眼白發黃、皮膚發癢、尿液呈深褐色的症狀,前往苗栗市私立大千醫院急診,醫師檢查發現,張的肝功能和黃疸指數嚴重升高,且肝臟佈滿腫瘤,病理報告證實為膽管癌末期。經以皮穿肝膽道引流術及內視鏡逆行性膽道引流術緩解黃疸症狀後
-
2025-07-14 06:29
健康網》每天喝黑咖啡肝癌風險降42%! 學者:護肝吃10種食物
紀麗君/核稿編輯喝黑咖啡也能降肝癌風險?營養學者洪泰雄在臉書粉專發文指出,根據英國牛津大學與南安普敦大學的研究發現:每天攝取1杯不加糖的黑咖啡,可降低肝癌風險高達42%,原因與其含有的抗氧化物質(如多酚、咖啡酸)與促進肝臟解毒酵素活性有關。他也分享了肝臟最喜歡的10種食物:
-
2025-07-12 18:57
健康網》腸道不是垃圾桶!醫:食品添加物 暗中亂健康
李惠芬/核稿編輯不少人喜歡吃零食,然這些零食可能暗中擾亂腸道菌相,造成免疫力下降等狀況。台北榮總遺傳優生科主任張家銘表示「腸道不是垃圾桶」,呼籲大家了解食品添加物,再決定要不要吃它。張家銘在粉絲專頁「基因醫師張家銘」談到,有些人苦於腸胃常不舒服、容易脹氣、拉肚子,有時還伴隨慢性疲勞、免疫力低下、皮膚
-
2025-07-12 15:39
健康網》鄭明典示警風災後「石綿」風險 WHO:恐引肺癌
葉立斌/核稿編輯丹娜絲颱風造成的「七八水災」過後,災後的清潔與重建才是最需要關注的。前氣象局長鄭明典在臉書提醒大眾「認得石綿嗎?石綿和肺癌有關,只有老房子有,這次意外掀出來,小心!」石綿已被WHO認定為一級致癌物,長期暴露恐引發肺癌、卵巢癌等癌症。然因為拆除需要費用,直到2024年底,全台仍有不少房
-
2025-07-12 05:30
化療後「嘴破」暴瘦 「微量營養素檢測」神救援
56歲A先生罹患第3期大腸癌,手術後需每3週接受1次化療,預計進行6至8次。但第1次化療之後,A先生就出現嚴重的化療後「口腔黏膜炎」,長達1週僅能攝取流質食物,第2次化療後症狀更加嚴重,且持續達2至3週,體重也掉了5至6公斤,擔憂會因營養不良而影響後續治療。
-
2025-07-11 19:28
健康網》6旬女上腹不適4個月揪出胰臟癌 醫:3症狀勿輕忽
羅碧/核稿編輯60歲女性4個月來,上腹部胃周圍不適,腹脹到睡覺困難、喝水會想吐,且延伸到左腰處,食慾不好,瘦了1公斤左右,因驚覺不對勁而就醫。禾馨民權健康管理診所院長林相宏安排她做胰臟內視鏡超音波檢查,發現是非常典型的胰臟癌腫瘤,且已超過3公分,趕緊安排轉診評估手術,也再次強調,勿輕忽胰臟癌3大臨床
-
2025-07-11 17:15
健康網》《俗女》周羿罹淋巴癌 談人生觀:不追逐帶不走的
葉立斌/核稿編輯曾以《俗女養成記》嶄露頭角的37歲劇場演員周羿(本名周羿汎)在約10年前確診淋巴癌,近日在社群分享抗癌過程,表示:大病過後,人生觀改變許多。據報導,周羿曾與男星陳家逵在2017年結婚,在發現淋巴癌後仍陪同抗癌;然最後婚姻仍在2021年劃下句點。周羿表示,「我不希望我的人生在追逐一個我
-
2025-07-11 11:45
56歲癌友化療後口腔黏膜炎無法進食 「微營養素檢驗」精準調理
台南市1名56歲男子罹患第3期大腸癌,術後每3週接受1次化療,預計進行6至8次。但在第1次化療之後,就出現嚴重的口腔黏膜炎,長達1週僅能攝取流質食物,第2次化療後症狀更嚴重,維持長達2至3週,體重掉了5至6公斤,讓他開始擔憂因營養不良影響後續治療。經營養評估與微量營養素檢測發現嚴重缺乏維他命C和鋅,
-
2025-07-11 11:33
「大腸癌」篩檢半年破百萬 男性風險最高卻少篩23萬人
國健署今(2025)年起擴大公費大腸癌篩檢,政策上路半年,篩檢人數已突破103萬人,比去(2024)年同期成長26%,不過進一步分析發現,男性接受篩檢的人數比女性少了23萬人,尤其大腸癌是台灣男性發生率最高的癌症,風險族群反而行動慢一步。大腸癌長年穩居國人癌症發生率與死亡率的前3名。根據統計,202
-
2025-07-09 18:44
健康網》腎癌與它有關?醫揭漢堡紙、不沾鍋藏PFAS毒危機
葉立斌/核稿編輯環境毒素正悄悄危害人體卻不自知!一位約6旬男性患者罹患了腎臟癌與輸尿管癌,女性患者被診斷出甲狀腺功能亢進,雖然罹患的疾病不同,檢查後發現,2人體內的PFAS(全氟/多氟烷基物質)濃度竟明顯超標。營養功能醫學醫師提醒要小心「永久化學物質」的毒素威脅健康,並點名含有鐵氟龍(Teflon)
-
2025-07-09 05:30
腳趾瘀青5個月未癒 竟是肢端黑色素瘤
76歲林先生5個月前發現右腳大腳趾有一小塊深黑色痕跡,原以為是先前撞傷造成的瘀血,但1個月前,黑色痕跡有擴大趨勢,至診所就醫也被以為是瘀青未散,於是他去大醫院找皮膚科醫師複診,經檢查發現他患有肢端黑色素瘤,決定截除他的右腳大腳趾以避免轉移,術後林先生恢復良好,定期回診追蹤。
-
2025-07-08 20:12
糞便潛血陽性別輕忽 不檢查恐使罹癌風險飆30倍
葉立斌/核稿編輯大腸癌篩檢的警訊不容忽視,糞便潛血陽性代表腸道可能有隱藏出血,拖延檢查將大幅提高罹癌風險。胃腸肝膽科專科醫師吳宗勤醫師提醒,糞便潛血陽性並非痔瘡那麼簡單,拖延不做大腸鏡,罹癌風險將暴增20至30倍。吳宗勤在臉書專頁「腹內的日常 吳宗勤醫師」發文指出,一名接受糞便潛血篩檢陽性的患者,最
-
2025-07-08 16:15
健康網》不節食也能瘦 「這款飲食法」吃得多、老得慢、少生病
羅碧/核稿編輯地中海飲食法已被全球認證的長壽法,靠的不是節食、不是斷醣 而是吃對東西。營養師高敏敏在臉書「高敏敏 營養師」指出,這款飲食法具有吃得飽、吃得健康,還能瘦,遠離慢性病的特色,也被全球營養學界封為最不退流行的黃金飲食法。高敏敏表示,地中海飲食就是地中海沿岸國家平常的吃飯方式,不需要特別準備
-
2025-07-08 15:13
AI解密細胞核毛線球宇宙 陽明交大開發新工具登國際期刊
陽明交大資訊工程學系研究團隊運用AI技術,開發出名為EpiVerse的研究工具,協助科學家以全新方式探索摺疊收納於細胞核中的DNA,有助系統性分析基因調控機制與疾病、藥物之關聯,並提升研究效率,成果已發表於頂尖期刊《Nature Communications》。
-
2025-07-08 11:50
林沖過世》攝護腺癌初期無聲無息 醫:年過50應主動檢查
紀麗君/核稿編輯「鑽石歌王」林沖唱紅許多歌曲,包括《鑽石》、《愛上你怎麼辦》等,近年雖然歷經攝護腺癌等疾病,積極治療多年仍不敵病魔病逝。由於攝護腺癌是「沉默殺手」,初期通常無聲無息無明顯異常,攝護腺癌早期沒有症狀,有高達9成以上的機會,能在早期治癒。醫師建議年過50歲或有家族史民眾應篩檢,及早發現有
-
2025-07-07 11:50
「刮」出你的身體密碼 北市衛生局籲民眾早期篩檢
113年臺北市死因統計資料顯示,癌症為臺北市10大死因榜首。台北市衛生局與台灣癌症基金會合作,今(7)舉辦「健康特務行動:刮出你的身體密碼」癌症篩檢線上刮刮卡活動記者會,鼓勵民眾篩檢,早期發現、早期治療,並邀請演員劉亮佐、藝人趙小僑及其兒子劉子銓一家3口,一起擔任癌症篩檢代言人。衛生局呼籲,只要居住
-
2025-07-07 10:57
中大奈米載體技術助攻 肝病新藥研發邁向新里程碑
國立中央大學生醫系特聘教授李宇翔和副教授許藝瓊,攜手台北榮總內科部胃腸肝膽科醫師黃惠君與許紹榮,以及國立陽明交通大學生醫系教授李泉團隊,成功建立安全有效的肝纖維化動物模型,有助於慢性肝病防治與研究,研究成果刊登在「Biomaterials Science」國際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