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5-05-01 09:27
健康網》喝咖啡變胖? 醫列5點駁:研究顯示非禍首
葉立斌/核稿編輯1名女藝人近日在節目上分享,在西班牙念書時,每天早餐喝超大杯咖啡,1年竟胖了15公斤;對此,內分泌新陳代謝專科醫師蔡明劼說,這是典型的「把個人經驗當科學」案例,他彙整多項研究指出,適量喝咖啡有著提高代謝率、增加脂肪氧化、短暫抑制食慾、幫助胰島素敏感性及降低內臟脂肪堆積好處,「怎麼看都
-
2025-04-30 18:48
健康網》素食怎麼補蛋白? 營養師:掌握2原則吃出健康力
羅碧/核稿編輯近年來,吃素成為熱門飲食選擇之一,素食者也常擔心營養是否會不均衡?好食課營養師楊婷貽(Christina)說明,吃素者想要補足一天蛋白質份量,可依成人體重、工作(活動量輕、中、重度)的不同2原則做計算,便可替換植物蛋白補充足量,均衡飲食。另外,老年人若無疾病限制,每日也應吃足蛋白質,預
-
2025-04-26 05:30
副作用越強≠效果越好 醫破解「減重藥」迷思
40多歲的杜女士,在體重管理門診與醫師討論後,決定先以藥物輔助控制體重。經過2週治療,她幾乎沒有出現噁心或嘔吐等藥物副作用,因此認為體重應該沒有明顯變化。然而,回診時,她發現自己已經減輕了1.8公斤,讓她不禁疑惑:「不是減重藥的副作用越強,效果才會越明顯嗎?」
-
2025-04-22 11:58
別再只怪卡路里!英研究指「生活型態不穩定」才是肥胖之源
體重增加真是每天多吃幾口、緩慢累積的結果嗎?英國羅浮堡大學科學家在一篇經同儕審查的觀點文章中提出不同看法,認為體重增加可能主要源於生活中的各種干擾事件,這種「生活型態不穩定」或許才是全球肥胖問題持續惡化的關鍵因素。科學新聞網站《Science Alert》報導,該研究觀點發表於《國際肥胖期刊》(In
-
2025-01-30 15:49
健康網》過年串門子無「腹」擔! 營養師曝「10健康零食」
黃宜靜/核稿編輯過年全家團聚,除圍爐吃大餐外,茶餘飯後聊天配零食,更是不可少!營養師李羽萱在臉書專頁與診所網站發文指出,許多過年傳統零食屬高糖、高油,容易攝取過多熱量,不利體重控制,甚至影響血糖和身體代謝,因此推薦10款健康零食,包括:無調味堅果、無調味海苔、85%黑巧克力、原味肉紙、起司片、小魚
-
2024-12-22 10:38
健康網》「腰瘦」反而長壽 研究:腰圍越粗壽命越短
黃宜靜/核稿編輯台語有句俗話「夭壽」,代表短命不吉利的意思,宇平診所心臟內科醫師劉中平表示,經大規模研究顯示,腰比較瘦的人,似乎比較健康,反而可以活得比較久,提醒大家要開始關心腰圍,一起活得更久更健康。劉中平在臉書專頁「劉中平醫師的心臟科筆記」發文分享,1篇在2014年發表、經過10年以上追蹤、統計
-
2024-12-06 13:59
健康網》把蔓越梅乾當「健康零食」 45歲女血糖狂飆、體重失控
羅碧/核稿編輯蔓越莓果乾因「泌尿道保健」形象深受女性青睞,一名45歲的女性上班族習慣飯後吃蔓越莓果乾「保養身體」,5年來體重持續增加,BMI達32(中度肥胖)。年底健康檢查更顯示,她的空腹血糖高達115 mg/dL(正常值60-100 mg/dL)。原以為是即將到來的更年期引發的代謝問題,直到減重醫
-
2024-11-30 15:07
健康網》開燈睡覺會胖! 醫示警3壞處:恐害三高失控
葉立斌/核稿編輯你睡覺的時候是習慣「開燈睡」還是「關燈睡」呢?敏盛綜合醫院微創手術中心執行長陳榮堅指出,開燈睡覺3壞處,包括:褪黑激素分泌減少、內分泌不穩定、增加肥胖的風險。陳榮堅在臉書粉專「外科陳榮堅醫師——不藏私的漸健美園地」發文表示,根據大型醫學研究顯示「開燈睡覺不是一個好習慣」,即使戴著眼罩
-
2024-11-30 06:31
健康網》不吃早餐恐晚上吃更多 營養師曝5原因
羅碧/核稿編輯不吃早餐竟會瘦不下來!營養師張語希分享,研究指出,少吃1餐也會胖5原因,包括:代謝減慢、飢餓感爆發、血糖波動、激素失調、夜間進食傾向。營養師張語希在粉絲專頁「營養師 張語希」發文分享隨著現代生活的改變,很多人不再每天吃早餐,甚至覺得不吃早餐可以減少熱量攝取,有助於控制體重。
-
2024-11-21 14:34
健康網》腰痛腿麻走不動請小心 醫曝脊椎退化5原因
葉立斌/核稿編輯你有算過你每天在電腦前工作多久時間嗎?是否常常覺得腰痠背痛,甚至吃止痛藥也無法緩解呢?有可能是脊椎退化找上門。陽明交大附醫神經外科主治醫師謝炳賢表示,脊椎退化的5大原因,包括:年齡增長、基因遺傳、錯誤姿勢、體重過重、曾受傷者。
-
2024-11-21 12:00
健康網》腰圍比體重更重要!醫師提醒:小肚腩恐提高心臟病風險
葉立斌/核稿編輯腰圍的重要性近期成為健康話題焦點,宇平診所心臟內科醫師劉中平在臉書專頁「劉中平醫師的心臟科筆記」分享,腰圍的大小比起體重或身體質量指數(BMI)更能預測未來的心血管風險。他特別指出,美國心臟學會近兩年持續強調腰圍對健康的關鍵影響,認為腰圍尺寸可能比體重更值得注意。
-
2024-11-07 19:10
健康網》天氣變冷體重上升 醫解析3原因
羅碧/核稿編輯天氣轉涼,不少人發現體重好像在不知不覺中上升,寒冷天氣真的會讓我們更容易發胖嗎?內分泌新陳代謝科醫師陳潔雯在臉書專頁「療生活 ‧ 陳潔雯醫師」發文指出,變胖3原因,分別是代謝反應、活動量下降,以及冬季壓力與情緒飲食。冬天容易變胖3原因
-
2024-11-07 16:58
健康網》週年慶搶限量 足底筋膜炎痛到不行!醫授預防4招
葉立斌/核稿編輯近期部份百貨品牌進入週年慶檔期,不少消費者提早卡位購買限量商品。相信大多數人都有過逛街購物一下午、上班久站一整天後,感覺腳跟隱隱作痛的經驗,其實這些行為都是引起足底筋膜炎的常見原因。板橋亞東醫院骨科主治醫師陳鈺泓指出,日常預防足底筋膜炎有4方法,包括:減少長時間行走、維持健康體重、避
-
2024-11-02 18:31
健康網》健康吃胖大餐後反瘦? 醫揭短期體重變化主因
葉立斌/核稿編輯減重期間,每天站上體重機面對現實,對自己身上的肉斤斤因計較,不過怎麼依照哈佛餐盤的原則多吃蔬菜,隔天體重增加0.3公斤;聚餐去吃燒肉隔天反而體重下降0.6公斤?對此,內分泌新陳代謝專科醫師蔡明劼說明,短期內的體重變化就是「水跟屎」。因此定時測量體重並觀察長期趨勢最準,而不是每天心情跟
-
2024-10-28 18:23
健康網》餐餐吃菜小心越減越肥! 營養師:熱量太低容易餓
黃宜靜/核稿編輯有些人為了減重,餐餐吃蔬菜,不吃澱粉;對此,營養師劉雅惠表示,減肥不要只吃大量蔬菜,雖然蔬菜很健康,但其熱量很低,確實可以讓體重下降,但也容易回彈。只吃蔬菜容易飢餓,建議要搭配足夠的澱粉跟蛋白質,才能撐住飽足感,健康減重,不易復胖。
-
2024-10-27 11:46
健康網》還在用BMI測肥胖? 「BRI」更能看脂肪分布、壽命
黃宜靜/核稿編輯身體質量指數(BMI)正常,但身體圓滾滾,恐不利於健康!胸腔暨重症醫學科醫師黃軒引述國外研究強調,美國醫學會一再提醒BMI不再是完善的指標,身體圓度指數(BRI)更能反映身體脂肪分布、壽命長短,建議BRI維持在4.5-5.5,過高表示腹部脂肪過多,過低則可能預示營養不良等問題。
-
2024-10-23 09:32
健康網》6旬伯成糖友 醫教4招改善數值免戒澱粉
羅碧/核稿編輯1名60多歲的男子被診斷患有糖尿病,讓愛吃澱粉類食物的他深怕就此要戒澱粉。醫師除開立血糖藥,並提供4點衛教建議,教他要避開甜食、減少澱粉攝取量、選擇抗性澱粉、以天然燕麥片取代稀飯,糖化血色素數值從原本的9.3進步到7.0,對澱粉的依賴性也降低許多。
-
2024-10-21 14:15
健康網》運動前補充咖啡因! 研究:抗疲勞、表現更優異
沈莉馨/核稿編輯人手一杯咖啡是台灣上班族的常態,「黑金」商機不容小覷。營養師科提斯指出,有研究實測發現,攝取咖啡因能改善400公尺跑步成績,減少疲勞,對於改善總體運動表現有非常關鍵的幫助。建議想透過咖啡因提升運動表現的朋友,可以運動前攝取每公斤體重x1.5到6毫克咖啡因,每天總量不超過300毫克,可
-
2024-10-20 18:01
健康網》吃夠蛋白質助減重! 份量換算圖鑑一次看
沈莉馨/核稿編輯減重老是失敗?可能是蛋白質沒吃夠!營養師黃靖淳表示,每日蛋白質若攝取量不足,就會無限渴望食物,導致脂肪增加、體重上升。因此建議一般成人1天要吃體重(公斤)×0.8克的蛋白質,甚至有在健身者,每日要吃到體重(公斤)×1.2-1.6克的蛋白質。而1份豆魚蛋肉類為7克蛋白質,約等同於1杯1
-
2024-10-17 14:30
健康網》他每天跑步體重仍卡關 醫教「2關鍵」甩肉11公斤
葉立斌/核稿編輯吳先生為了減重,不但減少碳水化合物攝取,還每天勤跑步半小時,起初兩週內減了2公斤,但接下來體重卻停滯,甚至體脂肪還增加,於是醫師建議不要天天運動,把每天半小時,改成2天運動1次,每次1小時;運動時,則增加澱粉攝取,該休息就休息,照做2個月半後,成功從95公斤減到84公斤,體脂肪也減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