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網》6旬伯成糖友 醫教4招改善數值免戒澱粉
羅碧/核稿編輯
〔健康頻道/綜合報導〕1名60多歲的男子被診斷患有糖尿病,讓愛吃澱粉類食物的他深怕就此要戒澱粉。醫師除開立血糖藥,並提供4點衛教建議,教他要避開甜食、減少澱粉攝取量、選擇抗性澱粉、以天然燕麥片取代稀飯,糖化血色素數值從原本的9.3進步到7.0,對澱粉的依賴性也降低許多。
「3多1少」是糖尿病初期症狀
初日診所減重科暨家醫科醫師許芷瑜在臉書專頁「許芷瑜醫師|健康減重。生活享瘦」發文分享個案指出,患者來看診時自述,以前1餐吃2碗飯或麵就夠,但近半年來每餐飯麵都得吃到至少3碗以上才會覺得飽。此外也常常容易覺得口渴,一整天喝水量是自己過去的2到3倍,明明沒有刻意減重,也沒有增加運動量,腸胃道也不覺得有不舒服,食量變大了但體重反而在半年內快速掉了7公斤左右。
許芷瑜表示,聽完他的描述,覺得不太對,因為這種情況正是典型糖尿病的「3多1少」症狀,即吃得多、喝得多、尿得多,也出現體重減輕,這些正是血糖過高、身體無法有效利用能量的結果,是許多糖尿病初期患者常見的症狀,當事人多半沒有自覺。
追問之下,患者表示直系血親都有糖尿病,經扎手指測血糖,果然數值超過200mg/dL,當天抽血檢驗糖化血色素9.3%,確診為糖尿病。
深究發現,原來對方平時三餐和點心,都有不少不適合糖尿病患者的食物:像是早餐常吃稀飯、麵包,午晚餐會吃大量飯麵類,點心常吃甜食、其中他又特愛芋頭相關的加工產品,如芋泥球或芋頭酥等。
吃不飽選抗性澱粉 延緩血糖上升
許芷瑜說,除了開血糖藥給患者以外,也同時衛教要調整飲食習慣,但對方說「沒有澱粉吃不飽」,因此給他4個建議:
●避開甜食:減少攝取高糖、高熱量的甜食,這是最重要的第一步。
●減少澱粉攝取量:不是完全不吃,而是要選擇正確的澱粉量,不宜過多。為了增加正餐飽足感,每餐都要吃蔬菜、蛋白質、澱粉,而且進食順序可以先吃肉,再吃蔬菜,最後再吃澱粉,增加飽足感,自然而然也就能慢慢減少對澱粉的依賴。
●選擇抗性澱粉:建議改變烹調方式,將蒸熟的芋頭、馬鈴薯、米飯等澱粉類食物,放冷後再食用,這樣它們會轉變為抗性澱粉,血糖較不會快速攀升、對於血糖的控制會有一些幫助。
●用天然燕麥片取代稀飯:天然燕麥片富含纖維和抗性澱粉,能降低血糖波動、纖維又能幫助腸道健康,是另一種好的替代方式。
經過藥物治療加上飲食的逐步調整,3個月後患者再來看診,糖化血色素數值從原本的9.3進步到7.0了,(糖化血色素正常要<6.5)他的身體健康狀況也有很顯著的進步,3多1少症狀都改善,對澱粉的依賴性也降低許多。
許芷瑜提醒糖友,澱粉的攝取並不是完全禁止,而是需要選擇低升糖指數(GI)和富含抗性澱粉的食物。同時,糖友更需定期檢查血糖,至少每3個月檢查1次,以確保血糖控制在穩定範圍內。
發燒新聞
網友回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