晴時多雲

頻道logo
  • 2025-01-25 05:30

    男師手麻無力難寫板書 腕隧道症候群惹禍

    ●案例1:「阿祥老師」(化名)因上課得經常抄寫板書,課餘時間還得處理公務文件,手腕使用頻率高,最近天冷,右手感到麻木加劇,拿筆時也常覺得拿不穩,不僅影響日常公文批示與學校作業批改,連騎摩托車也很不舒服。●案例2:外送員「芬芬」(化名)日前因摔車導致手腕骨折,用鋼板固定,但術後1個多月仍覺得大拇指與食

  • 2024-11-27 11:15

    突然腹痛 超音波早期診斷腸套疊防併發

    2歲男孩「小新」某日晚間突然哭鬧不止,雙腿蜷縮至腹部,幾分鐘後,腹痛消失,隨即恢復平靜,未料日後卻疼痛劇烈、嘔吐加重,出現血便,前往衛福部新營醫院就醫檢查確診為「腸套疊」(Intussusception),新營醫院小兒科醫師張經旼指出,超音波檢查是目前最有效的診斷工具。

  • 2024-10-21 15:36

    6旬男嚴重冠狀動脈硬化 AI影像導航加震波氣球 成功放支架

    64歲姜先生出現反覆肢體無力的腦中風症狀,超音波檢查有頸動脈狹窄,被轉介到奇美醫院心臟內科進一步診治。奇美醫師詳細檢查發現姜先生心臟有嚴重冠狀動脈硬化及狹窄問題,醫療團隊運用先進AI影像導航結合震波氣球擴張術解決嚴重鈣化與狹窄,打開血管、安全置放支架,術後恢復良好,順利回歸正常生活。

  • 2024-10-19 16:15

    健康網》月經週期超過35天恐是多囊 3自我檢測一次看

    葉立斌/核稿編輯多囊性卵巢現今大多以「鹿特丹診斷標準」雄性素高、月經週期過長或慢性不排卵、超音波下發現卵巢有多囊的形態作為評估,因為此檢測涵蓋範圍更廣,排除更多不確定因素,翰醫堂中醫診所在臉書分享3個自我檢驗方法,只要3類型只要符合2類,且排除其他內分泌疾病,就可能為多囊性卵巢症候群。

  • 2024-10-16 09:51

    婦人常打破碗碟 一查罹類風濕關節炎

    1名42歲婦人近來因手指關節腫痛無力,盛裝飯菜時經常摔破碗碟,覺得有異求醫,經診斷婦人罹患類風濕關節炎而不自知,透過超音波檢查,發現多個手指關節有關節炎,且連兩手的腕關節都發炎,經免疫藥物治療,已大幅緩解類風濕關節炎的痛苦,整個療程健保給付。

  • 2024-10-05 05:30

    高齡產婦突破3成 「產檢4要訣」護母嬰健康

    隨著生育年齡延後,孕程及生產風險也跟著增加,國健署提醒,產檢時可遵循「紀錄完整、規律產檢、寫下疑慮、家人陪伴」4要訣,有助母嬰健康。根據內政部人口統計資料,2023年出生的13.3萬餘名嬰兒當中,有31.97%是35歲以上產婦所生,且有53.43%為產婦所生育的第1胎。目前政府提供產檢次數增加為14

  • 2024-09-15 05:30

    手背腫一塊 腱鞘囊腫惱人

    30歲的蔡先生是上班族,大約在3個月前開始,便感覺他的手腕背部地方有1個小腫塊,一開始他不以為意,不過隨著時間過去,那個腫塊卻越來越大,到後來甚至覺得不太舒服。於是前來就醫,從手腕背側外觀上可以看到一個明顯的突起,綜合前述的病史跟症狀,診斷為手部腱鞘囊腫。

  • 2024-09-09 12:05

    女工程師胃悶脹氣 一查竟是逾3000顆膽結石作祟

    45歲徐姓女子在新竹科學園區某科技公司擔任工程師,因工作壓力大與長期飲食習慣不良,連續3個月感覺胃悶脹氣,近日更是一吃東西就胃痛,就醫腹部超音波檢查發現膽囊內布滿膽結石,手術取出一數,竟多達3000多顆,醫師提醒,常吃油炸、高膽固醇食物、水分攝取不足等,都可能造成膽結石。

  • 2024-09-08 05:30

    久坐腳腫脹 隱性靜脈曲張侵蝕日常

    1名年約30歲的女病患走進診間,自述雙腳腫脹不適已經持續1年。由於她的母親也有靜脈曲張問題,因此特意從外縣市前來求診。她從事行政工作,長時間久坐,導致雙腿越來越容易腫脹,小腿經常出現痠麻感,嚴重影響生活品質。儘管外觀上沒有明顯的靜脈突起,但超音波檢查顯示她的大隱靜脈有擴張的情況(圖1)。經過微創靜脈

  • 2024-09-03 05:30

    出生2天出現黃疸 意外發現膽囊囊腫

    1名出生第2天的新生兒,因出現黃疸情形,家長不放心,自費接受腹部超音波檢查,意外發現1.4x0.7公分的膽囊囊腫,因及早發現病灶,有利於黃疸的處置及後續的照顧,等滿6個月就可至小兒外科接受微創手術治療,傷口小、出血量也少,很快就能出院,是成功率高的治療方式。

  • 2024-08-13 05:30

    兒童、青少年也有甲狀腺癌 微創無痕術除病灶

    16歲少女小琪(化名)因上呼吸道感染,咳嗽併有痰,至小兒科看診。藥物治療後仍未改善。因她感覺頸部有硬塊,轉診至內分泌暨新陳代謝科,經超音波與細針抽吸診斷後,意外發現竟是惡性的甲狀腺結節,趕緊轉診至一般外科,醫師評估後,建議進行自費的「微創無痕雙側甲狀腺併淋巴腺根除性切除手術」,不僅病灶完全根除,保留

  • 2024-07-30 13:48

    8旬嬤治癒C肝又發現肝癌 栓塞+放射治療助清除癌細胞

    83歲廖姓婦人7年前因吐血、腹水緊急就醫,當時肚子腫脹,檢查後判斷是C肝導致肝硬化合併食道靜脈曲張,經藥物治療後病情好轉,不料去(2023)年初門診追蹤時,意外發現心臟旁長出2公分大肝臟腫瘤,考量手術或電燒風險太高,改採栓塞、放射治療,抗癌1年後證實清除癌細胞,讓她卸下心中大石。

  • 2024-07-22 05:30

    肝基會免費腹超 揪出82%異常率

    肝癌高居國人癌症死因第2位,「護肝」刻不容緩!肝病防治學術基金會昨舉行「今年超了沒?」的全台免費腹部超音波活動,共計5771人參加篩檢,異常率高達82%,且每年均有過半民眾發現脂肪肝,呼籲定期檢查,重視肝臟健康。肝基會總執行長楊培銘指出,在5771名受檢者中,4730人檢出異常,其中158人有高度懷

  • 2024-07-18 05:30

    尿道感染住院 檢查驚見大腸癌

    1位77歲阿嬤,本身有失智症和高血壓,這次是下肢水腫和呼吸喘3天,到急診時,初步診斷心臟衰竭和尿道感染而住院;因腹部超音波看到右側輸尿管腫大,所以安排斷層掃描,顯示7公分大的升結腸腫瘤,侵犯十二指腸及右側輸尿管(如圖),此外,她的血色素只有2.6mg/dL,遠低於正常值下限12,腫瘤指數CEA也很高

  • 2024-07-02 22:41

    健康網》6旬男追蹤腎功能 超音波驚見快5公分腫瘤

    羅碧/核稿編輯69歲的陳先生,有三高疾病與痛風,固定在林口衛生所拿藥回診,因抽血發現腎功能較差合併高血鉀,衛生所建議轉診追蹤。新北市林口區佑安內科診所院長張維文在幫他照超音波,確認腎臟是否已有慢性病變時,意外發現左側腎臟長出一顆近5公分的腫瘤。後續轉診醫師懷疑是腎細胞癌,安排手術切除。

  • 2024-06-30 05:30

    乳房超音波檢查 孕期哺乳期都能做

    台灣近幾年癌症資料分析顯示,年輕型乳癌患者增加,約有45%屬於停經前、年齡不到50歲的年輕患者,加上女性生育年齡逐年延後,孕婦罹患乳癌的個案愈來愈多。若在懷孕期間及產後1至2年內罹患乳癌,腫瘤侵襲性較高,預後也比較差。在懷孕哺乳期間,乳房因荷爾蒙變化,導致血管增生、乳小葉及乳管增生等因素,原有乳房良

  • 2024-06-11 05:30

    甲狀腺結節 消融術治療新選擇

    甲狀腺結節是甲狀腺內部異常增生的組織,在美國約占總人口的4%。雖然結節大多數為良性,但仍有部分可能是惡性的甲狀腺癌或非甲狀腺轉移性腫瘤;據統計,世界上每年約有1/1000的人口產生甲狀腺癌。一般而言,甲狀腺結節可由患者自我觸摸頸部時發現,或由醫師頸部觸診得知,又或於超音波檢查時診斷出來。若超音波檢查

  • 2024-05-29 05:30

    子宮肌瘤99%良性 恐不利「做人」

    子宮肌瘤是1種長在骨盆腔內的腫瘤,根據統計,生育年齡的女性患上子宮肌瘤的比例約為20-30%,隨著年齡增加,到更年期時的發生率可高達40-50%。子宮肌瘤的成因普遍認為與荷爾蒙有關,這也解釋了為什麼懷孕時,子宮肌瘤可能會變大,停經後可能會縮小。

  • 2024-05-28 05:30

    甲狀腺射頻消融術 無痕微創治療新選擇

    38歲陳小姐半年前發現脖子外觀明顯凸出,但近期才到醫院耳鼻喉頭頸外科求診。經檢查發現,脖子凸出的部分是甲狀腺結節腫大引起的,在頸部超音波檢查細針穿刺抽取細胞後,確定為良性甲狀腺結節。因甲狀腺結節腫大到影響外觀跟導致壓迫症狀,陳小姐想要積極處理掉結節;考量陳小姐蟹足腫體質及微創不留疤痕之需求,於是她接

  • 2024-05-24 12:12

    甲狀腺結節開刀 經腋下達文西手術隱疤痕

    25歲的上班族張小姐,因頸部發現一個甲狀腺腫塊,需要手術切除,愛美的她,擔心術後留下疤痕,經接受嘉義市聖馬爾定醫院以先進「經腋下達文西甲狀腺隱疤手術」,達到頸部不留疤痕的效果。張小姐近日摸到頸部有腫塊,且會隨著吞嚥時移動,還有心悸、情緒不穩等症狀,求診聖馬爾定醫院耳鼻喉科醫師王士豪,經頸部超音波及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