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5-03-31 21:15
健康網》電視開最大聲才聽得見? 聽力退化小心失智
沈莉馨/核稿編輯1名65歲長輩,主訴最近常常「聽不清楚對方說什麼」,看電視也必須將音量開到最大。原以為只是年紀大了的正常現象,直到接受聽力檢查後發現雙耳的聽力已下降至55分貝,屬於中度聽力損失。醫師立刻建議他佩戴助聽器,否則不僅影響生活,還與失智、記憶力退化、社交孤立與情緒低落息息相關。
-
2025-03-17 20:20
健康網》睡太飽、太少有損認知功能! 研究揭最佳睡眠時長
沈莉馨/核稿編輯平日上班晚睡,精神不好,一到假日又為了補眠,睡到日上三竿;對此,新北市立土城醫院神經內科主治醫師謝珮甄引述國外研究指出,睡眠影響認知功能,睡太久、太少都可能損害認知功能,最佳睡眠時長為7至9小時;若進一步針對不同族群,考慮睡眠品質時,晨型族群(早睡早起,早上6:30起床)最佳睡眠時數
-
2025-03-03 19:29
健康網》缺牙不只影響外觀 失智風險增、體重失衡
羅碧/核稿編輯別以為缺牙沒關係,是小事,馬偕紀念醫院口腔醫學部贗復科主任黃文馨指出,研究發現,缺牙的數量越多,生活品質越差,其中缺後牙影響咀嚼功能,缺前牙則影響社交與心理健康。缺牙患者相較沒有缺牙的人,發生認知障礙的風險為1.48倍、罹患失智症的風險為1.28倍。然而研究也發現,適時的假牙贗復可能有
-
2024-12-12 18:35
健康網》譚艾珍遭詐 精神科醫提年長者防詐建議
葉立斌/核稿編輯資深女星譚艾珍遭受詐騙,損失近百萬,震驚全國。近年詐騙集團橫行,不少人因此損失慘重;不僅是台灣,英國也屢傳當地民眾險遭詐之狀況,英國電信公司更為此開發「AI阿嬤」對付電話詐騙的歹徒。桃園療養院副院長李俊宏表示,年長者遭詐案例愈來愈多,他建議除了採用科技防詐、信託資產與家人陪伴以外,也
-
2024-12-05 20:49
健康網》咖啡和茶能改善失智症?研究:適量有幫助
羅碧/核稿編輯從1990年代開始,關於咖啡和茶對認知功能的影響,已有不少研究。近期的系統回顧指出,這些飲品可能有助於減緩認知衰退,甚至對失智症患者有保護作用。新北市立土城醫院神經內科主治醫師謝珮甄分享兩篇來自《Journal of Alzheimer's Disease》的系統回顧研究,顯示適量攝取
-
2024-12-02 19:11
健康網》規律運動可「健腦」 醫:減少神經退化、提升記憶力
羅碧/核稿編輯45歲的小林是一位資深工程師,忙碌的工作和日益增加的壓力讓他記憶力大不如前,經常忘記事情,甚至在開會中迷失焦點。因家族中有長輩罹患失智症,讓他更擔心自己的腦部健康。經醫師建議,他開始每週進行3次的有氧運動和簡單的肌力訓練,持續一段時間後,他自覺精神變好了,記憶力也明顯提升。
-
2024-10-27 12:54
乳癌化療「腦霧」有解? 研究證實:有氧運動能改善
許多接受化療的乳癌患者飽受「化療腦霧」(chemo-brain)或「腦霧」(brain fog)之苦,症狀包括記憶力衰退、注意力不集中和思緒混亂,這些問題可能短期或長期存在。然而,一項最新的臨床試驗為這些患者帶來希望:規律的有氧運動,可能有助於改善認知功能。
-
2024-10-04 11:17
張友驊滑倒》跌倒成長者死因第2位 肌力訓練預防跌倒
葉立斌/核稿編輯現年69歲的政論名嘴張友驊在昨(3)日傍晚與妻子在北市信義區散步時,疑似不慎滑倒,頭部重擊地面,失去生命跡象,目前仍在醫院搶救。警消表示,在昨日晚間,張友驊與妻子在住家附近散步,張友驊不慎踢到花圃,跌倒且頭部受重擊。妻子連忙向警方求助。警方同時請救護人員同時抵達。救護人員發現張友驊已
-
2024-09-29 14:39
健康網》記憶力差≠失智 中醫曝1重點、5症狀
葉立斌/核稿編輯年紀大的人,是否經常前一秒剛決定要做什麼,結果下一秒就忘記,接著開始覺得自己很健忘、害怕是失智表現?雲鼎中醫診所在臉書專頁發文表示,記憶力不佳跟失智症不同,失智症患者通常「沒有病識感」,反而是周遭的人都比他們著急。中醫師也提供5個失智症早期症狀供民眾參考,記憶衰退、判斷力下降、時空混
-
2024-09-24 12:14
不孤單!失智媽獨居有狀況免驚 成醫助患者、家屬
「醫師好,媽媽得了失智症後,生活常忘東忘西,她平常是自己住,有時會忘記吃飯和洗澡。我已結婚住外地,很難每天往返照顧她,有沒有什麼資源可以幫助我們?」成大醫院神經部醫師吳孟儒說,在門診時常聽到患者家屬有類似困擾。成醫已於2011年成立失智症中心,提供臨床專業失智症診療照護,包括個別化評估、衛教、家庭照
-
2024-09-20 05:30
失智症防治 專家:應納聽力定期篩檢
未矯正的聽力損失會加速大腦萎縮,並引發其他大腦病變。台灣聽力語言學會、中華民國聽力師公會全國聯合會昨發表「台灣失智症預防白皮書」,呼籲政府應重視聽力損失與失智症間的關聯,將定期聽力篩檢納入失智症防治策略,並積極推廣助聽器的使用,以有效降低失智症發生率,減輕未來的醫療及社會負擔。
-
2024-09-16 21:21
健康網》吃鹽不含碘有風險! 醫:長者碘不足恐影響認知
林惠琴/核稿編輯根據2017到2020年的國民營養調查發現,45歲以上成人的碘缺乏盛行率竟約有5成!醫師姜冠宇於臉書發文指出,人體45歲以後,因新陳代謝變化,身體比較容易流失碘離子,如果碘攝取不夠不僅會導致甲狀腺功能衰弱,還可能導致大腦某些區域萎縮,影響長者認知功能,建議日常飲食多選擇含碘鹽來補充。
-
2024-09-16 10:47
健康網》神經回饋腦波訓練 改善專注力與認知功能
葉立斌/核稿編輯隨著現代社會節奏加快,專注力問題越來越受到關注,特別是在兒童和青少年群體中。台北市童伴心理治療所臨床心理師黃閎新表示,許多家長帶著孩子尋求專注力改善的方法,而近年來,一種名為「神經回饋訓練」的創新非藥物治療逐漸受到重視,幫助許多注意力不足過動症(ADHD)的兒童,改善認知功能和情緒管
-
2024-09-10 15:07
健康網》4型偏食影響疾病風險! 研究:「這類型」憂鬱增22%
沈莉馨/核稿編輯飲食習慣除了影響身體健康外,也會影響心理狀態!胸腔暨重症醫學科醫師黃軒引述國外研究,觀察飲食偏好和心理健康、認知功能間的關係,將用餐習慣分成4種:無澱粉飲食、素食飲食、肉食者以及均衡飲食者,不同飲食偏好,影響不同疾病的風險,舉例而言,肉食者憂鬱風險升至22%、腦中風風險提高21%,因
-
2024-09-06 11:48
健康網》老年重聽增失智風險! 醫列治療4重點
沈莉馨/核稿編輯隨著年齡增長,身體機能衰退,老年聽損也成為國人不容忽視的問題。耳鼻喉科診所醫師曾家承表示,重聽不只是聽不清楚,還會增加認知功能衰退與失智風險。治療上,雖然目前無法恢復喪失聽力,仍建議避免噪音、增進溝通策略(面對面在安靜環境下近距離交談),或使用助聽器、人工電子耳改善溝通及生活品質,減
-
2024-09-03 14:24
17歲少年躁動因「思覺失調」初期 醫:9成患者輕忽釀慢性化
17歲的阿福,從小父母離異,目前因家人至國外工作,獨自居住的他,近來情緒躁動,腦海開始浮現莫名聲音,求助衛生福利部嘉南療養院,發現是思覺失調的初期精神症狀,在早期介入處置(Early Intervention of Psychosis, EIP)方案的診治下獲得改善,也能穩定生活,醫師呼籲把握黃金關
-
2024-08-28 05:30
研究文獻:高學歷、健康心血管 失智症發生風險降低
76歲的張阿姨很會安排生活,跟姊妹淘逛街、喝下午茶、跳土風舞等,然而最近1年來,手機弄丟了2支,約好的聚會遲到或爽約了好幾次,姊妹們紛紛表示擔心,所以陪她來記憶門診諮詢。從進診間的那一刻,我就感覺到張阿姨是個活力充沛的人,動作矯捷、講話像連珠炮似地不停歇,她笑嘻嘻說:「我這個年紀忘東忘西應該是很正常
-
2024-08-19 17:42
健康網》白內障手術優點多? 可降「這」風險+性格變開朗
葉立斌/核稿編輯人老了有白內障很正常,所以不做手術沒關係?其實做白內障手術是有好處的。珍世明眼科診所院長王孟祺於臉書粉專「王孟祺醫師-眼科最前線」發文表示,許多長輩們接受白內障手術後才發現,甚至可以看的比年輕時更清晰,甚至有些患者還變得開朗活潑。另外,其實白內障手術可以減少,長期認知功能下降的風險。
-
2024-08-05 05:30
4成失智症可預防 改變生活習慣不嫌晚
高齡社會來臨,如何防範失智是很多人關心的課題。知名醫學期刊《刺胳針》(Lancet)委員會先前報告指出,40%的失智症可預防,關鍵在於改變生活習慣,降低已知危險因子的影響。規律運動幫助神經生長●勤作運動:規律進行體能鍛鍊可提高腦組織氧氣與養分供給,促進腦衍生神經滋長因子分泌,幫助神經生長。
-
2024-07-21 09:55
中醫輔助治療失智長者 改善認知功能
67歲李小姐右大腦中風,輕度失智,經過一週3次針灸治療,1個月後言語流暢度提升,左側無力肢體活動度增加。柳營奇美醫院中醫部主治醫師李俞生表示,中醫輔助治療失智,改善認知功能。李俞生指出,右大腦中風4個月,屬於血管梗塞型中風,門診時面部呆滯,左嘴角流涎,詢問問題回答緩慢,言語不甚流暢,中醫治療後有改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