晴時多雲

頻道logo
  • 2025-04-04 19:37

    健康網》腳踝受傷神器!認識4種醫用足踝護具

    羅碧/核稿編輯當腳踝扭傷或受傷時,常會對生活造成影響,此時,應該如何處理?是否要使用足踝護具?在挑選與使用上又有哪些注意事項?食品藥物管理署(下稱食藥署)請到台灣復健醫學會醫師林宗慶來為民眾解惑。林宗慶說明,腳踝扭傷十分常見,通常建議先觀察、冰敷、抬高、固定及休息,若狀況沒有改善,則應就醫釐清有無嚴

  • 2025-03-25 05:30

    多發性周邊神經病變》6旬男手麻腳麻 抗心律不整藥副作用

    68歲的張先生是退伍軍人,這1年多來腳麻非常惱人,門診中主訴:「腳麻是從腳底開始,往上到腳踝,兩邊對稱,不太會有什麼痛感,也不影響走路,但是那種刺刺的感覺很不舒服。」他在1年多前照了腰椎核磁共振,外科醫師看到有些微的軟骨突出,所以幫他開了刀,但沒有好轉,麻感也繼續往上,讓他很困擾。

  • 2024-12-21 08:31

    健康網》天冷關節僵硬不適 醫授舒緩4招:喝薑湯也有效

    羅碧/核稿編輯近日受大陸冷氣團影響,天氣寒冷,對於有關節問題的長輩來說,感受特別強烈,尤其膝關節或腳踝不適者,更覺得寸步難行。台北潤中醫診所院長艾莉絲分享舒緩4招,分別是保暖、穴位按摩、泡腳與薰蒸,以及食療,其中喝湯有助於滋潤筋骨,改善關節僵硬,像羊肉湯或薑湯特別適合冬天飲用。

  • 2024-12-05 05:30

    扭傷腳不慌張 PRICE五字訣自救

    25歲張先生日前和朋友相約打漆彈,在找尋遮蔽物躲避漆彈時,不慎踩到樹根跌倒,導致右腳踝出現急性扭傷。張先生當下感覺腳踝傳來劇烈疼痛,隨後出現腫脹情形,並伴隨輕微瘀青。張先生受傷後,難以正常站立和行走,腳踝有不穩定的感覺,透過「PRICE」5字訣自救,再赴醫確認傷勢,讓受傷的關節經充分休息後,傷勢才漸

  • 2024-09-23 05:30

    運動腳踝反覆扭傷 至少修護6週少跑跳

    30歲的年輕男性一拐一拐走入診間,他說:「醫師,這不知道是第幾次了,都是在打籃球跳起來落地的時候,腳踝就扭到,每一次都痛個1-2週就好了,只是最近次數越來越多,腳踝反覆扭到,快不能打球了。」腳踝扭傷這件事很常見,幾乎是每個人都有過的經驗,而大部分的人單純休息就會痊癒,如果還有症狀,搭配復健跟護踝也有

  • 2024-09-03 12:01

    父肉身護2歲兒重摔斷腿 高壓氧治療助加速恢復

    苗栗縣田姓男子日前外出旅遊,抱著2歲兒下公園階梯時不慎跌跤,肉身護兒、緊抱沒有鬆手,但也造成男子左腳骨折,經就近轉回衛福部苗栗醫院醫治,接受手術及輔助性高壓氧治療後,恢復狀況良好,順利出院。衛福部苗栗醫院骨科醫師汪家成表示,手術後肢體腫脹通常會持續4-6週,主要原因是周邊血液循環受損,可能是血管直接

  • 2024-08-17 05:30

    不一定是糖尿病:美髮師腳踝紅腫化膿 復發性靜脈潰瘍惹禍

    50歲的林小姐曾從事美髮工作多年,職業生涯中,每天都需要長時間站立。為了控制腿部腫脹,她經常穿著彈性襪。然而,大約10年前,在下肢開始出現反覆自發性的潰瘍性傷口。最初,這些傷口能通過定期換藥癒合。然而過去1年情況惡化了。傷口不僅變得更頻繁出現,且更深、更痛。主要集中在小腿前側和內側,靠近踝關節的位置

  • 2024-07-23 05:30

    下肢疼痛夜難眠 微創靜脈手術重拾無痛人生

    60歲的李先生,5年來一直被右腳的腫脹和緊繃感所困擾。這種不適感逐漸加劇,並伴隨著右臀和右髖部的嚴重痠痛及灼熱感。2年前,為了緩解症狀,他接受了雷射靜脈曲張手術,雖然當時有短暫的改善,但不久後症狀再次惡化。近來,李先生的右踝內側出現了一個難以癒合的傷口(圖1)。無論如何換藥,傷口總是難以癒合,疼痛更

  • 2024-07-07 10:52

    健康網》穿拖鞋趴趴走? 醫示警5類人不適合 胖子、糖友上榜

    葉立斌/核稿編輯天氣越來越炎熱,許多人襪子、布鞋穿不住,便改穿拖鞋出門!胸腔暨重症專科醫師黃軒提醒,穿拖鞋容易滑倒、絆倒、刮傷,尤其體重過重、腳踝或關節受傷、糖尿病患或糖足患者、內耳受傷或腦部受傷者,以及老人家更不建議穿著拖鞋長時間的趴趴走,以免影響健康、受傷。

  • 2024-07-03 14:37

    「用意念行走」不再是科幻!仿生義肢突破人類極限

    英國廣播公司(BBC)報導,根據一項新研究,一種高科技仿生義肢讓截肢患者無需刻意思考即可自然、正常速度行走。這項研究結果於7月3日發表在《自然醫學》(Nature Medicine)期刊上。據報導,這種仿生腿由麻省理工學院(MIT)的科學家開發,將使用者的大腦活動與控制運動的重要肌肉神經相連接。研究

  • 2024-05-19 12:37

    健康網》手腕凸一塊小心是腱鞘囊腫 醫點名3族群最常見

    葉立斌/核稿編輯手腕是人體維持日常功能重要的關節之一,但如果發現手腕凸一塊,小心是腱鞘囊腫作祟。醫師表示,腱鞘囊腫多半是因關節過度使用所致,常發生於運動員、廚師、搬運工等人,腱鞘囊腫大部分不會影響到身體,無需做任何處置,適度休息讓它自動消退即可。

  • 2024-04-22 15:10

    香港旅客合歡山摔斷腿 意外體驗台灣友善醫療

    一名來自香港的冼姓婦人,日前到台灣旅遊,並和親友包車到合歡山欣賞高山景緻,卻因天雨路滑摔傷腳踝送醫,婦人原本急著搭機返港,但檢查後發現是嚴重的三踝骨折,經醫護勸說後決定在台灣接受手術治療,讓她意外體驗台灣友善的醫療環境,大讚醫護人員暖心的服務。

  • 2024-04-14 21:21

    健康網》足底筋膜炎好困擾 中醫授4招在家緩解

    林惠琴/核稿編輯睡醒下床第一步,當腳跟觸地時出現嚴重刺痛,稍微走動後緩解,但沒有在第一時間處理,過幾天後越來越痛,又沒有時間看醫師怎麼辦?翰醫堂中醫診所中醫師詹博恩在臉書專頁「翰醫堂中醫診所」發文,面對這類足底筋膜炎,可以做腳趾伸展、足底按摩、腳踝旋轉、按壓承山穴,在家先緩解疼痛。

  • 2024-04-02 14:21

    健康網》每4人就有1人有拇指外翻! 醫教3招助伸展、舒緩

    沈莉馨/核稿編輯常穿高跟鞋、走路姿勢不良都可能讓拇指外翻。人一博愛復健科診所院長李炎諭表示,高達1/4的人口有大腳趾外翻問題,又以女性較為常見,在治療上會以保守治療為原則,利用消炎藥、物理治療、伸展等,或是穿寬楦鞋、鞋墊支撐足弓、足部裝具、五指襪改善症狀,並分享3招伸展、按摩方式,包括:足底筋膜伸展

  • 2024-03-31 09:25

    健康網》腳踝扭傷先冰敷再熱敷! 醫揭常見7大QA

    羅碧/核稿編輯不少人在運動時,稍有不慎就扭傷腳踝,但您知道扭傷時,應該先冰敷還是熱敷嗎?萬芳醫院骨科部醫師陳建樺指出,受傷48小時內先以冰敷處理,讓血管收縮、代謝與血流量趨緩,減輕疼痛、紅腫與發炎,待腳踝消腫、疼痛減輕就逐漸改成熱敷。他也一併解答冰、熱敷注意事項;扭傷去推拿或找國術館喬一下;1週後扭

  • 2024-03-30 13:48

    健康網》扭傷如何緊急處理? 醫:3步驟很重要

    沈莉馨/核稿編輯打籃球或運動時很容易扭傷,但不要小看扭傷,未及時處理可能造成後遺症。敏盛綜合醫院微創手術中心執行長陳榮堅於臉書粉專「外科陳榮堅醫師——不藏私的漸健美園地」與網站發文表示,當發生扭傷時,若身邊有可用的設備或藥物,建議按照3步驟進行處理:加壓(避免微血管進一步擴張,同時也能起到二次保護的

  • 2024-03-04 05:30

    腳踝扭傷沒就醫 拖治引發疼痛變形

    案例1:17歲的林小妹是學校籃球校隊隊員。近期比賽時,右腳底疼痛,經檢查發現右腳足弓塌陷(俗稱扁平足),因而引發腳底疼痛。扁平足幾乎為雙腳,單腳極罕見。X光檢查發現,她的右腳踝遠端脛腓骨關節脫離0.7公分。詢問之前腳部是否有受傷,她回答1年前右腳有嚴重扭傷,但就醫並未發現異狀,當時診斷為韌帶受傷。腳

  • 2024-02-20 12:06

    健康網》走路卡又腰痠背痛? 國健署揪長輩居家3運動

    葉立斌/核稿編輯阿公阿嬤年紀大了行動總是卡卡頓頓?對此,國民健康署在臉書專頁發文分享,除了環境可以預防改善之外,還要教授3套簡單的居家運動,包含肢體柔軟度、平衡訓練、肌力訓練,易學好上手,每天在家動一動,保持簡單訓練的好習慣,不怕歲月帶走活力。

  • 2024-01-25 19:05

    健康網》出國滑雪旺季到! 醫揭7常見運動傷害:單、雙板不同

    羅碧/核稿編輯滑雪旅遊是冬季熱門行程,不過滑雪運動會導致各種類型的傷害;桃園聯新運醫中心醫師吳易澄表示,滑雪運動常造成頭部、脊椎、肩膀、手腕、手部、膝蓋、腳踝等部位的受傷,其中單板運動者最常見的受傷是手腕受傷;而雙板最常見的受傷是下肢,主要影響前十字韌帶。

  • 2023-12-31 05:30

    健康聚寶盆》居家運動提升肌力 高齡防跌能見效

    1位70歲的阿嬤來到治療室,膝蓋出現一大塊瘀青,追問原因,才知道是因為雙腳突然沒力氣,不小心在家裡跌倒!其實在治療室常常可見到一些年齡較大的長輩,因為跌倒導致腫脹、瘀青,嚴重者甚至骨折、關節脫位或顱內出血而永久臥床等。根據2017年衛福部國健署的調查顯示,我國65歲以上的長輩在過去1年的跌倒發生率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