晴時多雲

頻道logo
  • 2025-04-21 13:51

    澎湖醫院增聽力檢查設備 守護離島醫療

    衛生福利部澎湖醫院獲衛福部補助「聽性腦幹誘發電位儀」啟用儀式,今(21)日由澎湖醫院院長匡勝捷主持,衛生福利部附屬醫療及社會福利機構管理會副執行長王裕煒、澎縣府衛生局副局長彭紋娟、高醫耳鼻喉部教授王凌峰等貴賓,共同見證澎湖醫療歷史性的一刻。

  • 2024-08-08 11:19

    父親節最佳獻禮 元健天籟列車捐贈助聽器「蘭馨聽見愛」活動

    四面環海的澎湖縣,漁業為主要經濟,長期與大海拚搏、引擎噪音為伍 ,多多少少聽力都會受損,加上超高齡社會來臨。元健大和直販事業股份有限公司自2009年推動「天籟列車」至今,今年在父親節當日,澎湖縣國際蘭馨交流協會偕手捐贈1000台助聽器造福澎湖民眾!

  • 2024-06-26 21:19

    人工電子耳手術助重「聲」 溝通不再「雞同鴨講」

    60歲的黃先生本來雙耳都配戴助聽器,但效益越來越差,導致他的女兒要去推測句子中聽到的單字,常常雞同鴨講。去年10月在彰化基督教醫院接受電子耳手術後,大幅改善溝通情況,現在聽得到家人腳步聲覺得很幸福,甚至水龍頭滴水的聲音都聽得到。彰化基督教醫院今天舉辦人工電子耳補助計畫暨個案分享會,邀請接受手術與術後

  • 2024-06-05 18:35

    基因療法再創奇蹟!5名兒童重獲聽力

    5名患有罕見基因突變導致的先天性耳聾兒童,在美國和中國研究團隊合作進行的臨床試驗中,透過革命性的基因療法成功恢復了聽力,為治療此類疾病帶來了新的希望。《法新社》5日報導,這項發表在《自然醫學》(Nature Medicine)期刊上的研究成果,標誌著首次在雙耳進行此類基因療法,並為治療「耳蝸前庭轉運

  • 2024-06-03 09:23

    健康網》注意失智症「年輕化」! 醫:3徵兆揪年輕型失智

    葉立斌/核稿編輯據全球失智症報告發現,每3秒就有1人罹患失智症。而依衛福部資料,推估2024年我國65歲以上失智症人口約35萬人,17年後恐達近68萬人次。醫師提醒,失智症絕非老年人獨有疾病,若察覺日常生活有記憶喪失、認知功能下降,及語言表達功能障礙,要小心是年輕型失智症。

  • 2024-05-05 05:30

    聽力變差視覺雙影 竟是糖尿病引起

    一名40歲家具工廠老闆,近3年來,兩耳老是覺得悶悶的,聽聲音時,好像隔著一層膜。與人交談時,如果對方說話音量太小或速度過快,還會聽不清楚。原本以為是耳垢堵塞作怪,頻頻接受「采耳」,病症依舊。近半年來,接聽電話時,得調大音量,連旁人也能聽見話筒聲。整天都覺得暈,有時看東西會呈現雙影,即便睡眠充足,也是

  • 2024-04-09 10:07

    聽力下降以為老化 耳朵「後入路手術」移除聽神經瘤

    67歲李先生兩年前開始有左耳聽力下降的情況,時常聽不清楚家人說話,原以為是年紀漸長導致老化性聽力障礙,不以為意,直到半年前情況加重,還常聽見「嗡嗡嗡」雜音,加上四肢出現麻刺感,李先生到醫院求診,檢查發現罹患「聽神經瘤」,醫師以「耳朵後入路手術」將腫瘤移除,患者不僅顏面神經沒有受傷,耳朵也不再聽到吵雜

  • 2024-03-27 14:40

    單側耳鳴要注意!40歲男子突聽不見 竟是耳中風

    嘉義近日早晚溫差大,年約40歲陳姓男子重感冒2天,症狀雖減輕,左耳卻突然悶塞、聽覺模糊不清,外出時甚至因沒聽見喇叭聲,差點撞上摩托車,他到聖馬爾定醫院耳鼻喉科門診求助,發現是俗稱「耳中風」的突發性聽力障礙,醫師建議儘快就醫治療有機會完全恢復,但如果置之不理,可能聽障造成終生遺憾。

  • 2024-01-21 05:30

    耳蝸螺旋韌帶病變 謹記迴避噪音

    一名67歲家庭主婦,近一個月來,嘗試使用吸塵器,大大地提升清潔效率,但每次機器停止後,兩耳會聽見「嗯~嗯~嗯」,宛如機車怠速時的聲響,持續大約半小時。夜闌人靜時,只要聽到細微的蟲鳴或風聲,就會在恢復安靜前,聽到微微的震動聲,持續一下下,反覆多次,影響入睡,逐漸感到困擾。原本以為是更年期自律神經失調,

  • 2023-12-31 05:30

    聽能復健改善學習 聽損兒自信好交友

    4歲齊齊出生被診斷為輕度聽損,在學校常常對指令或老師同學說話的內容產生誤解,上課上太久很容易分心,在學校只和固定較好的同學玩耍,下課時,老師跟他說話,會因為環境吵雜,容易被影響而沒辦法注意聽。經老師提醒,父母帶齊齊選配助聽器,並接受聽能復健後,他的學習狀況大獲改善,也結交更多朋友。

  • 2023-12-31 05:30

    耳蝸動脈出狀況 耳鳴眼震平躺也暈

    一名45歲女性,某日熬夜工作時,右耳逐漸聽到持續不斷的「嘰~嘰~嘰」,聲音相當地尖銳,彷彿火車進站減速時,輪子和鐵軌間摩擦的聲音,愈來愈大聲,會起雞皮疙瘩。原本以為是身體太累所致,遂小憩片刻。一躺下,就看到天花板會扭動,頭暈目眩,一閉起眼,感覺身體正被一股看不見的力量所操控,反覆地拉向右側,再放掉。

  • 2023-11-17 11:20

    5旬警衛聽力衰退 勞動部補助配戴助聽器 重拾職場信心

    桃園市58歲李姓市民因聽力衰退,影響工作效能,讓他非常困擾,他向勞動部勞動力發展署桃竹苗分署申請「職務再設計」計畫,經評估後配戴助聽器、搭配聽筒擴音器,大幅改善他的聽力,重拾職場信心,分署長林淑媛說,推動職務再設計,是希望幫中高齡者克服工作障礙,以利他們在職場上持續參與。

  • 2023-11-15 18:50

    健康網》重度聽障卻仍頻耳鳴? 醫揭密4原因

    在耳鳴門診中,頻頻有重度聽力障礙者,甚至是喪失聽力、無語感之人士求診,患者常有諸多疑問:「我早已沒了聽力,最近怎麼開始聽見蟬叫聲?」、「已經沒有助聽器能配了,還耳鳴,怎麼辦?」、「已經聽不到了,耳鳴還需要治療嗎?」、「是不是腦神經衰弱?」在正常狀況下,任何環境聲波要轉變成聽覺,必經外耳收集及中耳傳導

  • 2023-10-29 22:03

    健康網》失智症可以預防! 醫:注意12項風險因子

    國際級導演侯孝賢驚傳罹患失智症,新北板橋原力復健診所主治醫師王竣平表示,失智症不僅將失去工作能力,嚴重還會失去生活自理能力,甚至走失長者可能成為社會問題。他點出12種「可改變」的危險因子,包含教育程度低、高血壓、聽力障礙、吸菸與空氣污染、缺乏身體活動與肥胖、憂鬱、糖尿病、社交接觸少、過量飲酒、腦部外

  • 2023-10-05 19:06

    健康網》振聾發聵! 5旬婦震碎輸尿管結石後意外「聽得見」

    50歲有配戴助聽器的女性,因輸尿管結石疼得彎腰倒地,呼吸困難,台北醫學大學附設醫院泌尿科醫師戴定恩幫她安排用雷射震碎結石,並植入雙丁管,術後回診後該女性表示「聽得到了」,雖然兩者距離遠,應該不是手術副作用,但解除患者疼痛同時意外能恢復聽力,是成為主治醫師後,最令他最開心的雷射碎石經驗。

  • 2023-10-03 18:18

    健康網》出國旅遊耳鳴超掃興? 醫揭6大原因

    今年5月起,疫情解封,過去3年被疫情被限制活動的國人們,終於可以出國透氣,機場大廳每日都擠滿了人,儼然進行「報復性」旅遊。在耳鳴門診中,屢屢見到旅行中發病者,「出國旅遊性耳鳴(traveling abroad tinnitus)」往往被認為是時差調整不良,或認床引發睡眠障礙,或在外地水土不服引起自律

  • 2023-10-01 14:16

    新竹縣聽力檢查室明啟用 提供助聽器評估服務

    設在竹北市身心障礙綜合福利服務中心4樓的新竹縣聽力檢查室明(2日)將啟用,縣府社會處統計,全縣超過2萬名的身心障礙者中,有近3000人就是聽力障礙者,當中有些人甚至是天生的聽力受損,有些則是隨著年齡增長而出現聽力障礙的。從明天起,在竹縣聽力檢查室內有專職聽力師提供助聽器評估服務,有需求者可以預約。

  • 2023-08-23 15:19

    老年聽力障礙增失智風險 基隆醫院補助弱勢助聽器

    台灣已進入「高齡社會」,隨著年紀增長老年容易聽力障礙,影響長者與外界溝通、可能增加憂鬱、失智症的風險,甚至人身安全。衛福部基隆醫院建議長者覺得聽不清楚時,可以至耳鼻喉科門診評估治療,或配戴助聽器來改善。基隆醫院補助低收入或中低收入戶,且領有聽障手冊者 ,每人1只免費數位式助聽器。

  • 2023-07-04 11:24

    退休6旬婦單側耳鳴、聽不見 竟是4公分大聽神經瘤作祟

    64歲陳姓婦人退休後和丈夫在家過退休生活,但近年飽受左邊單側耳鳴之苦,先生也常抱怨「我講話你都沒在聽」,不過前往多家診所看診都沒找出原因,直到日前到醫院耳鼻喉科安排進一步檢查,才赫然發現左側的小腦橋腦角長出1顆4公分大的聽神經瘤,緊急轉由神經外科團隊手術切除。

  • 2023-04-16 05:30

    隨手拿異物掏耳 掏到輕度聽障

    一名50歲女性老覺得耳道癢癢的,喜歡用鑰匙、牙籤或拉直迴紋針等金屬物品去掏耳。某夜,邊看電視邊掏耳時,右耳頓時感到一陣劇痛。之後,總覺得右耳好像被東西罩住。隔日早上,右耳還是悶悶的,原本以為是昨夜耳垢沒有挖乾淨,再嘗試使用棉花棒掏耳,不僅無法再掏出任何東西,還疼痛加劇,只得罷手。往後一週,耳悶依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