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4-11-14 08:30
健康網》早餐要吃更要選「它」! 4大好處曝光
沈莉馨/核稿編輯飲食多元化後,早餐選擇越來越多,漸漸地,越來越少人在早餐時間吃米飯;對此,營養師李婉萍表示,米製早餐的脂肪含量、含糖量及鈉含量,還是都比非米製餐點低,且有助於提升青少年身心健康、降低肥胖因子、空腹胰島素和胰島素抗性顯著降低,甚至糖尿病風險因子也減少了,建議不光吃米飯,應該要均衡飲食,
-
2024-11-11 06:29
健康網》米飯比麵包更有飽足感 農糧署:高出1.38倍
沈莉馨/核稿編輯當能選擇麵包或米飯時,你會吃哪一個呢?想要有飽足感的人下次可以選擇米飯,農糧署指出,一碗米飯的約有280大卡,差不多等同1.3-2片吐司麵包的熱量,卻能提供高於麵包1.38倍的飽足感!農糧署在臉書專頁「鮮享農YA - 農糧署」發文指出,稻米是台灣最大宗的糧食作物,民國70年,台灣人每
-
2024-10-14 08:31
健康網》4步驟手捏鹽飯糰 農糧署:提鮮就靠鹽、昆布粉!
沈莉馨/核稿編輯掌握自製飯糰4步驟,簡單又好吃!農糧署分享「手捏鹽飯糰」製法,先將米輕柔滔洗2至3次,並於煮前浸泡30分鐘,並在煮米水中加入昆布粉提鮮,待電鍋跳起燜10分鐘後,再加入鹽巴輕輕拌鬆,口感更好,放稍涼後,用手沾水或用保鮮膜包覆,輕捏製成飯糰,就完成了!
-
2024-09-11 17:21
1歲嬰兒銜接副食品 防精緻加工物釀蛀牙挑食
初生嬰兒隨著月數增長,約7、8個月會對大人食物感到興趣,有的甚至1歲就出現挑食,讓家長相當苦惱,衛福部南投醫院營養師黃淑敏表示,嬰兒跟大人一起吃飯,應均衡飲食並攝取原型食物,避免因精緻加工食品營養價值低,養成嬰兒挑食習慣,或出現蛀牙、生長發展受限等。
-
2024-08-03 06:31
健康網》「4秘笈」煮出Q彈白米飯! 農糧署:先燜後鬆
沈莉馨/核稿編輯煮飯很簡單,也很不簡單!想煮出Q彈可口、香氣撲鼻的米飯需要技巧。農糧署在臉書專頁「鮮享農YA - 農糧署」發文分享「煮飯」功夫秘笈,4個關鍵步驟要把握:洗米要「輕」,勿搓揉;加水要「浸」,煮前浸泡30分鐘;煮完要「燜」,別急著打開,再燜10~15分鐘;燜完要「鬆」,輕柔地用飯匙翻鬆飯
-
2024-06-05 06:31
健康網》少餐又不吃飯血糖控制不住? 醫:做對2件事才穩糖
葉立斌/核稿編輯每天只吃一兩餐,避開飯類食物,血糖還是降不下來?台北醫學大學附設醫院新陳代謝內分泌科主治醫師翁瑄甫直言,這樣的飲食方式是錯誤的觀念,不只米飯是醣類食物,其實五穀雜糧類都是,且用餐次數少不一定吃得少,且可能會在餐間吃點心,吃不健康的食物,因此應少量多餐、適量攝取醣類才能幫助血糖穩定。
-
2024-04-28 21:59
健康網》誰說一定要隔夜飯? 熱飯端出美味炒飯訣竅大公開
林惠琴/核稿編輯傳聞要用隔夜飯才能炒出讚不絕口的炒飯?農糧署表示,只要掌握米飯的含水量和鍋內火候,無論是隔夜冷飯或是生米煮飯,都可以炒出美味炒飯。農糧署在臉書專頁「鮮享農YA - 農糧署」發文指出,炒出好吃炒飯,在飯入鍋前要做好前置作業,如果是隔夜冷飯記得先微波解凍,若有結塊先撥散;如果是生米煮飯,
-
2024-04-14 21:02
健康網》減肥不吃米飯就好? 醫:要戒的是加工食品添加糖
林惠琴/核稿編輯很多人以為減肥只要不吃白飯就行,對於飲料、甜食則來者不拒,內分泌新陳代謝專科醫師蔡明劼表示,要戒除的是精製加工食品裡面添加的糖,它們才是容易造成發胖、甚至三高慢性病的禍首,而不是原型少加工的澱粉。蔡明劼在臉書專頁「蔡明劼醫師 健康。瘦身」指出,刻意不吃米飯、減少澱粉攝取,卻又要有飽足
-
2024-03-24 06:31
健康網》吃米還是吃麵好? 營養學角度「它」勝出
羅碧/核稿編輯主食選擇是米派或是麵派?有些人會依照個人喜好選,也有些人會是看哪個對健康有幫助來挑,兩者的營養差異在哪,吃哪種比較好呢?營養師劉素櫻指出,從營養學角度麵條具有較高的蛋白質、脂肪和纖維,似乎是麵優於米,但麵食較少搭配肉類與蔬菜,對血糖的影響不見得會比吃飯低。
-
2024-03-22 18:14
健康網》大魚大肉致血糖飆! 中醫教「這樣吃」比較瘦
羅碧/核稿編輯週末假期,少不了好友相約大魚大肉,但小心吃多血糖飆又變胖。超群中醫診所中醫師康智勛表示,肥胖的主因來自血糖波動,而血糖升就是攝取過多高GI食物,因此想胖少一點,建議澱粉可吃米飯,有利尿、健脾胃、清潔力強、有助睡眠品質等好處。另外,主食以大魚大肉+蛋為主,澱粉以一天三個拳頭大小即可。
-
2024-02-09 08:32
春節米缸滿滿 農業部專家直授訣竅煮好飯
在我國的傳統習俗中,春節一定都要將米缸裝滿,求一個來年豐裕的好采頭,米食是我國最主要的主食,要把米煮的好吃可是有訣竅,農業部農糧署特別傳授煮飯小技巧,除了水的比例要注意,煮飯時還可加些許鹽,提升米飯的香氣。隨著電子鍋的發明,現代人輕輕鬆鬆就能煮米飯,但要煮出一鍋好吃的米飯,也有小技巧,農糧署委託台大
-
2023-10-17 08:55
健康網》出外露營 沒電鍋也沒關係!農糧署教簡單瓦斯爐煮飯法
近年來露營正夯,不論是同樂的團體露營,或獨自享受慢時光的單人露營都受人喜愛,但想要在露營時吃上熱騰騰的白米飯應該怎樣煮?對此,農糧署分享用瓦斯爐也可以將生米煮成熟飯方法,並注意,想要口感Q彈,米和水比例約1:1.2至1:1.5,軟硬依個人喜好調整水量;煮飯前加一滴油,避免米粒黏在一起。
-
2023-09-26 11:21
廣式油皮月餅熱量逼近雞腿便當 中秋烤肉不焦黑較健康
中秋佳節將至,全家團圓聚在一起賞月、嚐月餅、吃BBQ是最快樂的事,台東縣衛生局社區營養推廣中心教民眾中秋飲食利用3333口訣,維持健康不發胖,快樂地度過中秋美食饗宴。衛生局表示,3333口訣,3多其一是多蔬果,烤肉建議多選用筊白筍、青椒、小黃瓜、香菇等蔬菜,並搭配當季水果,如:柚子、芭樂等,促進腸道
-
2023-09-10 06:10
健康網》5種米飯適合族群大公開! 營養師:腎友宜吃「它」
米飯是國人常見的主食之一,然而現今米飯種類多樣,該如何選呢?營養師李婉萍表示,白米雖然經過精緻化後營養會流失,但因為鉀含量低,反而很適合腎友吃;不習慣糙米口感者,可從胚芽米開始;糙米膳食纖維高很適合減重者、糖友助降三高;五穀米適合糖友、減重及便秘者,不過鉀、磷含量高不建議腎友吃;素食者則吃紅藜。
-
2023-06-26 06:31
健康網》小米富含多種營養素! 農糧署教3招輕鬆洗、美味煮
米飯是國人常見主食之一,除了精緻的白米,原民美食小米也是不錯的選擇,其不僅口感獨特,還富含營養,不過細小的小米該怎麼洗呢?農糧署分享3撇步,先準備小米、鍋子、湯匙、濾網;將鍋子放在下方倒入清水,再倒入小米至濾網中;使用湯匙在濾網內,將小米輕輕攪拌,反覆清洗直到水步混濁即可。
-
2023-06-14 06:32
健康網》秈米、稉米、糙米、胚芽米好難分 農委會一張圖秒懂
每天都要吃飯,但是對於糙米、紫米、糯米、胚芽米、秈米、稉米、在來米、蓬萊米,好多名詞,每一種你都知道是什麼嗎?農委會分享一張圖,讓大家秒懂米。糙米-去殼 胚芽米-去部分米糠層農委會在臉書粉專發文指出,以形狀來分的話可以分成秈(ㄒㄧㄢ)米及稉(ㄍㄥ)米,也就是在來米及蓬萊米,而這些米種都有一般米跟糯米
-
2023-06-01 06:25
健康網》煮飯妙招一次看! 學者:加這東西可增口感、防米粒黏一起
米飯是國人的主食來源,使用電鍋煮飯時,應該怎麼做?對此,台大生物產業學系老師洪泰雄建議,應選擇適合的米種和煮飯模式,加水比例適當,不要經常開蓋檢查。此外,可適量加入植物油或橄欖油,除增加飯食的口感、飽腹感、熱量、助保留及提高飯食的營養成分外,也可以防止米粒黏在一起。
-
2023-03-17 07:34
健康網》紫米、黑米差很大! 營養師:選「它」低GI、抗發炎
近年健康養生意識抬頭,但不少人認為紫米是比白米飯健康的選擇。但營養師劉馥萱提醒,並不是選紫米就能安心吃,因為它對於血糖會帶來較大的波動,也易造成脹氣,若真的想吃米飯,建議可選黑米,不僅GI值比紫米低,花青素含量也高,能幫助體內抗發炎、維持好氣色。
-
2023-02-27 18:07
健康網》蒜香超濃郁! 農糧署教DIY古早味蒜頭飯
大蒜是餐桌常見的辛香料,不只可以變化出許多好吃的美食,也有許多重要的營養成分。對此,農糧署教民眾如何用美味的國產大蒜,製作大人小孩都愛吃的古早味蒜頭飯,且自己做、更安心,每一口都能品嚐香氣濃郁的蒜香味。農糧署在臉書粉專「鮮享農YA - 農糧署」發文指出,每年3月下旬至4月中旬,是國產大蒜的主要產期,
-
2023-01-22 12:18
健康網》初一來點開運紅豆飯 農委會授3重點
過年來點紅色的開運食物—日式紅豆飯沾沾喜氣,行政院農業委員會在臉書發文表示,看似簡單的紅豆碗飯其實並不單純,並提醒,紅豆跟米飯的煮熟時間並不一樣,想要煮出越嚼越香,單吃也不無聊,忍不住一口接一口紅豆飯,需要記住以下料理3重點。材料:米150克、紅豆80克、水 500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