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5-02-11 13:11
50歲老師不正常出血一年 竟罹患子宮內膜癌
一名50歲女老師突然發現自己月經週期不規律,不正常出血長達一年,朋友提醒下至恩主公醫院看診,經由子宮內膜切片檢查後竟確診子宮內膜癌,在婦產科主治醫師徐靖的建議下,選擇健保自費的達文西機器手臂手術,術後第2天出院,後續無須化療。徐靖表示,不正常陰道出血是子宮內膜癌的典型症狀,更年期前後的女性若出現停經
-
2024-12-10 13:25
中西醫助攻!女子卵巢與輸卵管多次手術難有孕 結婚15年迎2寶
成為媽媽,要經歷多少挑戰,才能在驗孕棒上看見期待的兩條線?台中36歲林小姐因雙側卵巢的巧克力囊腫接受手術,子宮內膜也因息肉和腺肌症進行過多次手術,加上兩側輸卵管因功能受損進行了相關處置,讓子宮環境不利於受孕。但最終在光田醫院婦產部長醫師蘇棋楓與中醫部醫師周芳伃中西合力助孕下,結婚15年後,今(202
-
2024-12-04 20:51
健康網》子宮內膜異位症7成女性有經痛 4可能成因一次看
羅碧/核稿編輯「子宮內膜異位症」是指子宮內膜組織在子宮腔以外的地方生長造成的疾病,如果子宮內膜異位在子宮肌層,就會導致子宮肌腺症;若生長在卵巢內即為巧克力囊腫。茂盛醫院副院長陳明哲指出,據統計,患有子宮內膜異位症的女性中,約有70%會伴隨著經痛,發生成因目前尚未有定論,臨床上可初步分為:經血逆流、血
-
2024-10-24 05:30
32歲女「子宮近10顆肌瘤」 機械手臂助攻好「孕」氣
32歲的林小姐婚後備孕1年苦無進展,檢查發現子宮內、外有9至10顆肌瘤,最大達9公分,然而傳統開腹手術可能影響生育能力,經與醫師討論後,她選擇機械手臂輔助手術,成功清除肌瘤且保護子宮內膜,術後半年更傳出懷孕喜訊。傳統開腹手術可能影響生育能力
-
2024-10-23 19:05
健康網》霜降「備孕養卵」黃金期 醫籲多吃這3種食材
羅碧/核稿編輯霜降來臨,這是秋季的最後一個節氣,也代表寒冷的冬天即將到來。台北宜蘊中醫診所醫師沈俐伶指出,霜降時節是養卵的黃金時期,建議多吃百合、黑芝麻和熟地黃,可提高提高生育機會。沈俐伶表示,隨著天氣轉涼,想要懷孕的女性應注意「補腎、養血」,以維持卵巢的最佳功能,並說明3種食材可以幫助女性在秋冬交
-
2024-10-23 13:52
子宮肌瘤困擾每3人就有1人 機械手臂助攻保「生」機
32歲的林小姐婚後備孕1年苦無進展,檢查發現子宮內外有9至10顆肌瘤,最大達9公分,然而傳統開腹手術可能影響生育能力,經與醫師討論後,她選擇機械手臂輔助手術,成功清除肌瘤且保護子宮內膜,術後半年更傳出懷孕喜訊。林口長庚醫院、新北市立土城醫院婦科腫瘤助理教授級主治醫師陳威君指出,約1/3的育齡女性有子
-
2024-10-03 12:37
子宮內膜厚度影響受孕機率 中醫分析常見2原因
胚胎著床成功率與內膜厚度正相關,若是子宮內膜不到一定厚度,胚胎將難以成功著床,影響試管成功率。台北宜蘊中醫診所中西醫學整合主任楊佩鈺以中醫角度分析,常見氣血不足、子宮周圍血液循環不良造成子宮內膜厚度不夠,可透過調理或治療改善。子宮內膜是子宮腔上皮的黏膜組織,而就像每個人的脂肪都不一樣厚,每位女性的子
-
2024-09-06 15:47
健康網》女性小心「這」婦科病! 研究:卵巢癌風險暴增18倍
沈莉馨/核稿編輯衛福部112年國人十大死因中,卵巢癌位居第10,且又因早期難發現,是女性癌症殺手。胸腔暨重症醫學科醫師黃軒表示,近百年來,許多研究發現患有「子宮內膜異位」的女性,卵巢癌風險明顯增加,其中更有研究發現,患有卵巢/深部浸潤的子宮內膜異位的女性,罹患第1型卵巢癌風險暴增近18倍,提醒面對「
-
2024-08-12 20:24
健康網》PRP注射改善卵巢功能? 醫:有機會、效果非百分百
葉立斌/核稿編輯注射卵巢PRP(Platelet-rich plasma,高濃度血小板血漿)能增加卵泡數量跟品質嗎?對此,婦產科醫師仇思源在臉書粉專「婦產科醫師Dr. Chou 仇思源的醫療服務站」指出,有機會增加,但效果並非百分百,目前相關研究仍有限。
-
2024-08-05 18:33
備孕婦女勿碰這2類飲食 5旬婦靠中醫調理借卵連添2寶
現代女性工作繁忙壓力沉重,尤以排班工時不定時、日夜顛倒,對晚婚備孕中的婦女影響甚大,桃園市聯新國際醫院中醫科主治醫師陳威達提醒,良好作息,調理營養勿碰菸酒外,特別是「冷」飲食要注意,應注意冰過後飲品,退冰後還是冷飲,寒氣入體傷身,應少碰或不碰這類冷飲,以順利健康懷孕。
-
2024-08-02 17:49
健康網》想當媽先搞定黃體素 醫:若不足恐增流產風險
沈莉馨/核稿編輯黃體素不足容易導致經期紊亂及情緒問題,對於備孕中的女性影響更大。茂盛醫院不孕症科主治醫師張其真指出,黃體素不足不僅會降低受孕機率,即使成功懷孕也可能因為無法提供胎兒足夠健全的生長環境,導致流產或提高早產風險。黃體素的功能張其真表示,黃體素主要由卵巢的黃體細胞分泌,負責調節月經週期、促
-
2024-07-10 15:39
不孕夫妻福音 實驗新藥可望大幅提升試管嬰兒成功率
根據英國《天空新聞》(Sky News)8日報導,一項最新研究顯示,一種新型口服藥物可能會提高試管嬰兒(IVF)治療的成功率。這款名為OXO-001的藥物由西班牙生物科技公司Oxolife研發,初步試驗結果令人鼓舞。據報導,研究人員表示,OXO-001直接作用於子宮內膜,有助改善胚胎植入過程。在20
-
2024-07-03 21:14
健康網》子宮內膜癌9成因一次看 早期治療仍有懷孕機會
沈莉馨/核稿編輯子宮內膜癌指子宮內膜所發生的癌病變,為女性生殖道常見3大惡性腫瘤之一,茂盛醫院婦科醫師林于翔指出,若是早期就發現罹癌、且癌細胞尚未擴散的患者,仍有機會能懷孕。大部分子宮內膜癌大部分患者年齡在50歲以上,目前醫界仍未發現會罹患子宮內膜癌的確切原因,不過以下危險因子,有可能是形成子宮內膜
-
2024-06-25 20:03
38歲婦不孕一查1期子宮內膜癌 手術加試管如願產子
1名38歲人妻有原發性不孕與陰道不規則出血,到郭綜合醫院求診,婦科醫師檢查指有嚴重肥胖(BMI 44.6)與貧血、子宮內膜厚度1.8厘米,診斷是第1期子宮內膜癌。接受手術切除腫瘤並放置子宮內黃體素投予器,術後每天服藥,2020年取卵做試管嬰兒療程懷孕,35週早產緊急剖腹產,胎兒體重2710克,母、胎
-
2024-05-03 20:58
健康網》「好朋友」有血塊免驚! 醫:3情況才要注意
羅碧/核稿編輯月經出現血塊怎麼辦?胸腔暨重症專科醫師黃軒解釋,月經中出現類似「肉塊」的組織時,其實不必太擔心,它是子宮內膜剝落下來的組織,是月經的一部分。不過若是出現月經期比平時多8天以上、月經過多,或其他可能的異常現象時,恐患有子宮內膜瘜肉、黏膜下子宮肌瘤、子宮腺肌病或子宮內膜異常等婦科疾病,應儘
-
2024-04-12 05:30
中醫治療多囊性卵巢 月月順又享「瘦」
28歲李小姐因為公司健康檢查結果顯示,身體質量指數(BMI)屬於肥胖級,加上有中度脂肪肝而來到門診,希望透過中醫協助減重。仔細問診後發現,除了肥胖與脂肪肝的問題之外,李小姐的月經大約3-4個月才來潮一回,而且面泛油光、滿臉痘痘、毛髮旺盛,懷疑罹患了「多囊性卵巢症候群」,建議她到婦產科檢查。
-
2024-04-02 15:20
健康網》反覆流產胎兒留不住 醫:可做1檢測揪出壞菌
葉立斌/核稿編輯想要成功懷孕,除了健康的胚胎之外,子宮環境也是關鍵因素之一。婦產科醫師仇思源指出,若婦女經檢查發現子宮形態、胚胎皆正常,卻還是無法成功懷孕,反覆流產,可以試試感染性慢性子宮內膜炎檢測(ALICE),能檢查出子宮內膜是否有慢性發炎,並且辨別是否存在數種會引發慢性子宮內膜炎的常見壞菌。
-
2024-03-30 19:25
健康網》試管嬰兒做了一次次又沒中? 醫曝成功5關鍵大公開
羅碧/核稿編輯做了一次又一次的試管嬰兒,究竟何時才能看見兩條線?台北榮民總醫院婦女醫學部醫師許越涵表示,單從女性角度來看,試管嬰兒療程成功關鍵在5因素,包括:取卵數量、卵子品質、受精狀況、胚胎基因是否正常及子宮內膜的環境。許越涵於臉書粉專「生殖醫學 許越涵婦產科醫師」發文表示,每打一針、每次取卵、每
-
2024-03-13 20:14
健康網》未生育是婦癌危險因子? 「這藥」降卵巢癌、子宮內膜癌發生
羅碧/核稿編輯口服避孕藥除了事前避孕外,還能降低卵巢癌、子宮內膜癌的發生!中國醫藥大學附設醫院婦產科主治醫師陳柏廷表示,若是體內有過多雌激素,可能會讓婦癌發生,因此未生育成了婦癌的危險因子,建議服用口服避孕藥,其含有的荷爾蒙,可達保護作用,減少癌症發生; 但是曾經得過乳癌、婦癌的族群是不能使用避孕藥
-
2024-03-13 19:45
健康網》子宮內膜變厚≠病變 醫列「1情況」恐惡性
沈莉馨/核稿編輯子宮內膜變厚是代表比較容易病變嗎?婦產科醫師仇思源表示,子宮內膜的厚度會隨著排卵週期、年紀等而有所不同,其中荷爾蒙失調、瘜肉、肌瘤等,都可能造成子宮內膜變厚,不過如果沒有出現異常出血,超音波觀察也無異狀,基本上多為良性變化,但停經後發現不正常出血,或確認內膜屬於非典型增生,要注意可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