晴時多雲

頻道logo
  • 2024-12-17 05:30

    健保雲端連線非萬能 掛新診最好備妥舊藥袋

    楊小姐(化名)帶著外籍看護,推著坐在輪椅上的母親進到失智照護中心診間詢問:「我聽說你們有專門在看失智症,所以想來給您看一下,看有沒有什麼新藥可以延緩退化的。」高齡88歲的楊媽媽看起來有些拘謹。我注意到她的白髮中竟摻雜不少黑髮,因此從稱羨她的頭髮切入,楊媽媽很開心,也願意多講幾句話。楊小姐急著想說些什

  • 2024-10-24 14:49

    健康網》老婦日服15種藥傷神又傷身 整合門診幫「減負擔」

    羅碧/核稿編輯罹患多種慢性病的陳老太太經常在不同醫療院所看病,雖然病情穩定,但是每次看診時,總會向不同醫師描述自己的不適症狀,以致服用藥物多達15種,每天光是整理藥物及吃藥就讓她吃不消,覺得很有壓力且疲憊;在朋友介紹下,她到整合門診就醫,醫師發現有些藥物是類似成分,重新整合後,只需服用7種藥,大大減

  • 2024-10-02 05:30

    7旬嬤多重用藥 竟低血鈉精神倦怠

    70歲的李奶奶有高血壓、憂鬱症等多重共病,每天要服用5種藥物,服藥1個月後覺得身體虛弱、精神倦怠,醫生發現她因多重用藥而出現低血鈉症狀,考量鈉離子濃度在短時間快速下降會傷害中樞神經,妥適處置後已平安出院。台北慈濟醫院老人醫學科主任劉修勳指出,同時服用5種以上藥物就稱為多重用藥,根據台灣健保資料庫分析

  • 2024-10-01 09:50

    長輩多重用藥風險高 醫師籲注重長者用藥安全

    70歲李奶奶有高血壓、憂鬱症等多重共病,需要服用近5種藥物控制,不料服藥一個月後,李奶奶自覺身體虛弱、精神倦怠到醫院門診,藥物檢視發現她因多重用藥而出現低血鈉症狀,考量鈉離子濃度在短時間快速下降會造成中樞神經傷害,隨即將其轉往急診,由腎臟科團隊接手治療,所幸即時就醫,接受妥適處置後平安出院。

  • 2024-07-22 19:38

    居家病人藥事照護 柳奇與南瀛藥師公會簽訂合作

    建立居家病人藥事照護模式,柳營奇美醫院與南瀛藥師公會合作,今由柳奇院長黃順賢、公會理事長沈博伸代表簽訂備忘錄,建構區域內藥事照護模式,提升溪北地區居家病人藥事照護品質,同時支持藥師專業發展,並建立藥事服務需求與教育合作機制。黃順賢表示,柳奇肩負溪北地區民眾健康的照護重責,積極推動「看得到」、「找得到

  • 2024-07-11 21:31

    長輩多重用藥跌倒風險增2倍 尤其這「3種」要注意

    沈莉馨/核稿編輯隨著台灣人口老化,高齡者多重用藥也逐漸增加,臺北醫學大學新國民醫院藥師提醒,多重用藥導致高齡者反覆跌倒的可能性提高1.5至2倍,尤其是使用鎮靜安眠藥、抗憂鬱藥及抗癲癇藥。根據世界衛生組織定義,年齡65歲以上即為老年人口。台灣自2018年起步入高齡社會,預估2025年將邁入超高齡社會,

  • 2024-05-24 19:15

    健康網》7族群吃藥「小心肝」 右上腹不適恐肝損傷訊號

    羅碧/核稿編輯大多數藥品,在正當合理使用的情況下,具有相當高的安全性,不過藥害救濟基金會提醒,高齡、女性、原肝功能不佳者、慢性酗酒者、非酒精性脂肪肝病患、慢性B型及C型肝炎帶原者、服用多種藥物者,如在吃藥過程中出現噁心、食慾不振、腹部不適(尤其是右上腹不適)等,可能是肝損傷警訊,應儘速就醫檢查。

  • 2023-10-24 05:30

    失智症照顧 多重用藥幫倒忙

    蔡伯伯今年83歲,也是我們院內同仁的父親,他在過去這2年來的記憶退化明顯,連走路也覺得沉重。我從電子病歷注意到大約4年前他就來過門診,討論記憶的問題。當時的面談很順暢,他的時間定向感很好,所以我的診斷停留在輕度認知障礙,只有建議觀察。沒想到才隔幾年,這次來門診蔡伯伯衰退這麼多,因此我就整體性地安排他

  • 2023-02-15 20:31

    健康網》65歲以上要注意 醫揭4種銀髮族常見精神問題

    65歲以後,除了許多慢性病容易找上門外,還會有許多精神疾病伴隨而來,五股翔展診所院長傅裕翔在臉書專頁「你的主廚醫師 傅裕翔 高齡醫學內科 新北五股成泰 長照養生抗老慢性病專業」發文分享,如果身邊的長輩出現以下症狀,要盡快找醫師做進一步的診斷。

  • 2022-11-07 14:44

    8旬翁多重用藥水腫精神差 醫:整合藥物擺脫困擾

    台中83歲郝姓老翁因罹患多種疾病,必須定期往返多家醫院和診所,領取的藥物高達10幾種,近期發現水腫變嚴重,且運動後非常喘、好幾次差點摔倒,經鄰居介紹至家醫科求助,醫師檢查後發現他看錯藥袋多吃了1顆容易造成水腫的血糖藥,也協助將藥物整合、替換不必要的藥物,終於告別惱人的水腫,精神也變好了。

  • 2021-06-30 16:59

    健康網》什麼是多重用藥? 食藥署提5大影響要注意

    家中長輩一次吃好多種藥,會不會傷身體啊?食藥署表示,多重用藥的定義為同時使用5種以上的藥品,但因為每位患者的身體狀況與用藥成分不同,無法概括論定,應該要諮詢專業藥師,才能真正了解狀況。食藥署說明,造成多重用藥的原因​主要有3種,分別是患有多重疾病者、需要以藥物抑制其他藥物的不良反應、患者多重就醫,並

  • 2020-04-02 10:13

    武漢肺炎》雞尾酒式療法抗疫?多重用藥恐傷心臟

    美國媒體報導,有紐約醫師使用包括羥氯奎寧及幾種抗生素等多種藥物併用的雞尾酒式療法,有效治療武漢肺炎;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專家小組召集人張上淳昨則警告,有研究發現,多種藥物合併使用,可能會對心臟造成更嚴重的副作用,我國目前還沒有要用到這種程度。

  • 2020-03-21 05:30

    日吞18種藥 銀髮族小心「多重用藥」 副作用

    79歲林先生有高血壓、高血脂、糖尿病及頭暈等問題,經常要求兒子帶他四處看診,因此兒子身心俱疲地求助高齡整合門診,並表示父親不清楚藥品的作用,還會自己挑藥吃,目前吃了18種藥,仍有便秘、頭暈的困擾,希望醫師可以幫父親解決多重藥物的問題。日吞18種藥 診視後減為8種

  • 2019-11-10 05:30

    《健康聚寶盆》長輩胸痛、久咳 竟是「胃食道逆流」作祟

    蔡女士和王伯伯最後來到胃腸肝膽科門診,經診斷為胃食道逆流,在藥物治療及改變生活習慣後,上述症狀有了改善。胃食道逆流依據臨床表現就可以診斷,典型症狀包括心窩灼熱感、打嗝、脹氣、嘴巴酸苦等胃酸逆流表徵。然而老年族群的表現卻往往不典型,舉凡喉嚨疼痛、異物感、吞嚥困難、聲音沙啞、夜間哮喘或乾咳,甚至胸痛、食

  • 2019-07-21 05:30

    《健康聚寶盆》銀髮族看眼科 把握3原則

    眼睛常被稱為「靈魂之窗」,體內許多疾病如心血管疾病、糖尿病、免疫系統疾病等,往往也和眼睛息息相關。因此患有慢性病的民眾,到眼科就醫之前,建議能注意以下事項,不僅加強醫病有效率的良好溝通,更能提升用藥安全、減少藥物浪費,創造多贏局面。攜帶使用眼藥水 避免重複開藥

  • 2019-07-01 05:30

    《愛肝加油站》C肝合併肝癌 應優先治療肝癌

    Q:我的父親有C型肝炎合併肝硬化及肝細胞癌,這兩年來他的腫瘤不斷復發,很折騰,好不容易最近穩定一點,醫師準備要幫他治療C型肝炎,但超音波卻又看到一顆2.7公分的腫瘤,醫師建議我們先儘快治療腫瘤,之後再來服用C肝口服新藥,可是我父親的肝細胞癌不就是C型肝炎病毒造成的嗎?是不是乾脆先治好C型肝炎,再治療

  • 2019-05-20 11:39

    家長注意! 這類藥品2歲以下嬰幼兒今起禁用

    家長注意!衛福部食藥署今日發布常見含有「苯若卡因」(benzocaine)的鎮靜止痛藥品,可能引起罕見但嚴重的變性血紅素血症,用於兒童風險更高,因此自即日起禁止使用於2歲以下嬰幼兒,並要求廠商標註於藥品禁忌上。食藥署簡任技正黃琴喨表示,苯若卡因為局部麻醉劑,常見於鎮靜止痛藥品,從口腔用藥到胃藥均可見

  • 2018-10-27 06:00

    疫苗一起打? 端視藥劑病原菌活性

    10月15日是公費流感疫苗開始施打的日期,有些民眾會問:「可以同時打肺炎鏈球菌疫苗嗎?還是要間隔多久的時間呢?」疫苗依照藥劑內含有的病原菌(或病毒)活性,可分成不活化疫苗、活性減毒疫苗兩大類,不活化疫苗裡面只含死亡的病原菌(或病毒),因此不會造成人體感染,但其免疫效果一般較低,維持時間較短,相對總接

  • 2015-09-13 06:00

    《健康聚寶盆》銀髮族「多重病症」 藥補不如「運動補」

    很多銀髮族有多重病症,例如:高血壓、糖尿病、心臟病、痠痛、失眠、咳嗽等,如果每種病症都分別吃藥控制,可能光是喝水、吃藥就讓身體受不了,況且多重藥物可能引發的交互作用會產生新的問題。通常我都會建議先找老人醫學的專科醫師,全盤檢討整合藥物,先剔除掉可以「少吃」及「不吃」的藥物。畢竟「藥補」不如「食補」,

  • 2014-03-01 06:00

    使用中藥 停看聽選用保安全

    一般民眾如果生病,除了尋求西醫協助外,有人會去中醫診所或中藥房,服用中藥治病。雖然大部分的民眾認為,中藥的副作用比西藥少,可以放心服用,但如果沒有正確的使用觀念,還是有可能因為誤用中藥,傷害到自己的健康。在此提供五字訣「停、看、聽、選、用」,讓民眾在看中醫,使用中藥時,能多想一想,以確保自己的用藥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