晴時多雲

  • 2024-03-22 09:54

    保護口腔健康 可從「益口銅身操」做起

    南投縣政府衛生局為維護縣民口腔健康,結合南投縣牙醫師公會展開「全民口腔健康月系列活動」,除了宣導正確的口腔清潔維護方式、均衡飲食習慣及定期牙科口腔檢查外,也建議口腔衰弱民眾,可從「益口銅身操」做起,增強口腔的肌力及肌耐力,提升咀嚼吞嚥能力。

  • 2024-02-28 20:32

    健康網》中年矯正牙齒也不遲! 醫曝3優點:咀嚼更有力

    沈莉馨/核稿編輯不少人認為自身年齡超過一定歲數,就無法進行牙齒矯正,對此牙醫師歐凱捷表示,矯正不是年輕人專屬的醫療行為,就算40歲才矯正也好處多,包含:改善口腔衛生、咀嚼更有力、有利銜接後續牙科治療,不管幾歲只要想開始矯正,就一定還來的及。

  • 2024-02-26 20:55

    健康網》寶寶長牙順序一次看! 1歲還未萌牙應就醫

    羅碧/核稿編輯新生兒出生總是備受關注與期待,牙齒成長也不例外。至於寶寶牙齒應該什麼時機萌牙才正確呢?彰化秀傳急診兒科醫師黃士倫指出,嬰兒大多在5到7個月左右長第1顆牙齒,兒童在6至7歲換第1顆恆齒,通常都是下顎中門齒先長出來,並提到如果在1歲1個月後還未長牙, 宜照會牙科。

  • 2024-02-08 11:24

    健康網》缺後牙恐影響消化系統 醫:植牙這些人不能做!

    羅碧/核稿編輯後牙缺了好幾顆牙,還可以做活動假牙嗎?良品牙醫診所牙醫師葉昭孝表示,後牙在咀嚼上扮演重要的角色,咬合功能是否正常,也會影響到腸胃消化 ,進而影響身體的健康,因此建議優先選擇功能性強的植牙,不過,若有慢性疾病控制不良或是做過頭頸部放射線治療,就不太建議植牙。

  • 2024-01-04 16:58

    口腔痛打不開、咀嚼障礙難症 微創關節鏡術治癒率高

    現代人常面臨工作、考試壓力,睡眠品質,出現口腔顳顎關節疼痛與咀嚼功能障礙狀況增加,新樓醫院牙科醫師指出,這類患者約有8、9成可以傳統藥物、咬合板治療;另1成傳統方法難治患者,可改採先進的微創顳顎關節內視鏡手術治療,有患者接受內視鏡術後樂道:「終於能好好開口吃食物了!」

  • 2023-12-25 08:31

    健康網》牙醫教按摩「臉部3腺」! 增加唾液防口腔退化

    羅碧/核稿編輯長輩牙口退化,對於咀嚼吞嚥、言語表達都有影響,對此,大安丰采美學牙醫診所醫師葉昭孝建議,每天只需幾分鐘,透過一些動作及發音練習,就能強化長者的口腔機能、減少吞嚥異常、吸入性肺炎風險及減緩口腔老化的速度,包含按摩「臉部三腺」便能增加唾液的分泌量,包含耳下腺、顎下腺、舌下腺,以繞圓按壓方式

  • 2023-12-21 17:06

    健康網》蛀牙惡化5症狀上門! 醫:感染擴散恐引蜂窩性組織炎

    葉立斌/核稿編輯發現口腔問題時,要尋求牙醫治療,千萬別讓蛀牙惡化引發其他問題!台北植牙醫師廖富洲在臉書專頁「牙醫推薦 廖富洲植牙醫師」發文提醒,若未處理嚴重蛀牙,將導致牙齒功能受損、影響外觀、牙痛和不適、提高牙周病風險。此外,若是感染擴散,會引發更嚴重的牙髓炎、根尖發炎、牙床腫脹,甚至惡化為鼻竇炎及

  • 2023-11-12 11:58

    健康網》4招適應初戴假牙不適 醫:每天至少取下「這時間」

    不少牙口不好的長者會透過戴活動假牙來協助咀嚼等,但初戴活動假牙時,可能會有不適的狀況產生,如:異物感、嘴痛破皮等。對此,牙醫師劉馥萱表示,可透過飲食、配戴時間、保持清潔及定期回診4招,來快速適應初戴時的不適感,她提到,每天至少要取下假牙6至8小時,且睡覺時不要配戴來避免不適。

  • 2023-11-06 16:33

    健康網》擔心寶寶臭乳呆? 語言治療師提關鍵7里程碑

    「大家都說寶寶的口腔動作要訓練,之後講話才不會臭乳呆,但要怎麼知道孩子的口腔動作有沒有正常呢?」,​​語言治療師在臉書專頁「BaeGo培果教育」中提到,孩子的口腔動作,會依循一定的順序,分成了0-3個月、4-6個月、7-8個月、10-12個月、1-1.5歲、1.5-2歲、2-3歲等里程碑,更針對這幾

  • 2023-09-30 05:30

    4歲罕病童出生就氣切 徒手治療助學會自主進食

    4歲的晟晟(化名)因罹患罕病的關係,出生就氣切及裝腸造口,使他毫無經口進食的經驗,造成口腔相當敏感,同時伴隨咀嚼和吞嚥困難,當食物送進嘴裡,不但無法咀嚼,還會誘發嘔吐;因此從他兩歲時開始接受治療,先透過減敏感訓練,再配合振動治療、徒手治療和貼紮治療,建立口腔完整的咀嚼和吞嚥功能,經過兩年的訓練,晟晟

  • 2023-09-25 19:00

    健康網》別「鐵齒」啃螃蟹殼! 醫教4點預防齒裂

    秋天正是吃蟹的好季節,但在享受這些美食時,需要特別小心,別直接用牙齒啃咬,可能會有「齒裂」風險。昕展牙醫院長張元瀚建議,在吃帶殼海鮮時,應小心咀嚼,並且使用工具,如螃蟹剪、餐具,以及定期檢查,如果已經感受到齒裂的症狀,請立即診療,來預防齒裂。

  • 2023-09-25 11:47

    長者吞嚥困難 營養師推薦「介護食」月餅

    中秋節閤家團圓,如果家中長輩咀嚼吞嚥困難,擔心噎到就不吃月餅?中醫大新竹附醫營養科營養師陳芷嫺建議,針對長者的飲食需求,目前市面上已經發展出專為咀嚼吞嚥困難者設計的「介護食」,透過特殊烹調或食品添加物調整食物的質地及型態,同時保有食物原味及原貌的軟質食品,讓老年人克服咀嚼吞嚥問題又吃得開心。

  • 2023-09-04 06:19

    健康網》缺牙也會致舌頭變寬 醫:恐影響發音能力

    相信許多民眾都知道長期缺牙,會影響咬合功能,但你知道嗎?缺牙也會讓舌頭變寬。對此,恩主公醫院牙科部主任范綱信表示,口腔健康狀況屬於一個整體,可以說是牽一髮動全身,曾遇過病患因牙齒缺失,導致舌頭體積變寬的情形,雖變寬的幅度很輕微,一般不易用肉眼察覺,但可能出現咀嚼時容易咬舌的狀況,甚至影響到發音能力,

  • 2023-08-31 19:05

    健康網》缺牙不補問題大 醫:臉外觀改變、老年失智機率高

    碰到缺牙沒有補問題比想像中還大!牙醫師劉馥萱表示,缺牙患者到診所診目的大多不是因為「缺牙」,而是因為其他口腔問題,但其實你的口腔問題,鄰牙位移、清潔難度增加、影響老年健康、牙齒崩壞,都跟缺牙有關。劉馥萱在臉書專頁「劉馥萱醫師 假牙贗復家庭牙醫」指出,碰到缺牙想要省錢不補,最後可能會花更多錢,甚至增加

  • 2023-07-27 05:30

    重度失智進食困難 醫:細心觀察找原因

    患有失智症的85歲婆婆,長期都是由家人陪同門診,最近幾次回診都是兒子代為看診領藥,兒子憂慮的詢問醫師:媽媽失智症愈來愈嚴重,吃東西都容易嗆到,不知道有什麼方法可以改善?台北榮總新竹分院家醫科醫師劉政傑表示,進食是失智照護上一個重要又複雜的問題,需多樣化的考量與應對。當病人進展至嚴重的失智症時,往往已

  • 2023-07-25 10:10

    換牙期雙排牙 家長擔憂 醫師:首重清潔觀察

    正逢換牙期的6歲小弘日前在下排門牙處長出兩顆恆齒,但原來的乳牙卻沒有絲毫鬆動,媽媽擔心小弘日後會因此造成齒列排序不齊,趕緊帶兒子來到兒童牙科門診檢查,醫師評估小弘的恆齒雖然已經完整長出,但不影響進食,也未有其他不適,因此建議家長回家仔細清潔、觀察即可,不宜急著拔除,返家3個月後,小弘下門牙的乳齒自然

  • 2023-06-09 07:15

    健康網》起床好累想賴床? 醫授醒腦3招:咀嚼其實很費神

    起床好累!早上起床有氣無力,很想賴床嗎?對此,張益豪耳鼻喉專科診所醫師張益豪表示,可以透過足夠日光進入眼睛、咀嚼咬東西及赤腳走路來醒腦。其中,咀嚼是很費勁的,許多文獻研究都指出,人在咀嚼時,頭腦變得更清醒,因此,無腦咀嚼是不太可能的,都需主動費神去執行,當然醒腦。

  • 2023-06-07 21:08

    健康網》放著「深咬」不管 醫:嚴重恐牙齦萎縮

    有注意過吃東西時,牙齒的運作嗎?齒顎矯正醫師李渘崴指出,如果咬起來時,上下前牙之間重疊部分過多,使得下門牙幾乎完全被上門牙覆蓋住,導致看不到下門牙的情形,就是深咬,放著不處理恐會暴牙、下排牙齒加速磨損、顳顎關節症狀,甚至是牙齦萎縮。李渘崴在臉書專頁「李渘崴醫師-齒顎矯正專科|唇緣內,收藏最美的風景」

  • 2023-04-26 14:12

    健康網》咀嚼幾下才好? 學者曝這數值:能助消化、腸道又健康

    吃飯時,你一定被提醒過,要把食物嚼碎,再慢慢的吞下去,這就是許多人常說的「細嚼慢嚥」。對此,台大生物產業學系老師洪泰雄表示,以營養學來談,稱作咀嚼,若吃東西時能咀嚼20至30下,有助於增加唾液分泌,使得食物更易被消化,且有助於食物吸收。此外,更可刺激腸道內的蠕動,進而促進腸內細菌生長,促進腸道健康。

  • 2023-04-15 22:21

    健康網》顳顎關節疼痛竟因咬合不正 牙醫揭症狀

    下顎關節發出喀喀聲,有時還會感到疼痛,相當不舒服。牙醫師歐凱捷指出,咬合不正可能會導致顳顎關節症候群,其症狀包括顳顎關節疼痛、下顎關節發出咯噔聲或卡住的感覺、下顎活動受限等症狀,可以尋找醫師評估後進行治療。歐凱捷在臉書粉專「歐凱捷 Dr.Ou 牙醫Club」發文指出,許多人不知道咬合不正會導致「顳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