晴時多雲

頻道logo
限制級
您即將進入之新聞內容 需滿18歲 方可瀏覽。
根據「電腦網路內容分級處理辦法」修正條文第六條第三款規定,已於網站首頁或各該限制級網頁,依台灣網站分級推廣基金會規定作標示。 台灣網站分級推廣基金會(TICRF)網站:http://www.ticrf.org.tw

健康網》寶寶長牙順序一次看! 1歲還未萌牙應就醫

2024/02/26 20:55

黃士倫指出,寶寶長牙齒可能會出現不斷咬合、磨牙床、流口水、煩躁不安、吸吮動作等;圖為情境照。(圖取自freepik)

黃士倫指出,寶寶長牙齒可能會出現不斷咬合、磨牙床、流口水、煩躁不安、吸吮動作等;圖為情境照。(圖取自freepik)

羅碧/核稿編輯

〔健康頻道/綜合報導〕新生兒出生總是備受關注與期待,牙齒成長也不例外。至於寶寶牙齒應該什麼時機萌牙才正確呢?彰化秀傳急診兒科醫師黃士倫指出,嬰兒大多在5到7個月左右長第1顆牙齒,兒童在6至7歲換第1顆恆齒,通常都是下顎中門齒先長出來,並提到如果在1歲1個月後還未長牙, 宜照會牙科。

黃士倫在臉書粉專「黑倫醫師x健康諮詢」發文分享,寶寶長牙順序(見下圖),但是他也指出,一般長牙的實際年齡與平均預期年齡的差異最久可達6個月,其個人差異很大 ,與遺傳因素有關,少數延遲過久長者才與營養或遺傳性疾病有關,與鈣質並無直接相關。

黃士倫分享寶寶長牙順序。(圖擷取自黃士倫臉書「黑倫醫師x健康諮詢」)

黃士倫分享寶寶長牙順序。(圖擷取自黃士倫臉書「黑倫醫師x健康諮詢」)

他說明,出生就有的牙齒稱為出生牙(natal teeth),1個月以內出現的牙齒稱為新生兒牙(neonatal teeth),發生率1/2000至1/3000,大多是兩顆下門牙。除非影響到吸奶或有鬆動等其他症狀,否則不需處理。

發燒、腹瀉、皮疹 不應歸因長牙

黃士倫提到,長牙齒的時候,體溫有時候會偏高。但大多只稍微超過38度,而且僅持續1天。 其他可能與長牙有關的症狀,包含:不斷咬合、磨牙床、流口水、煩躁不安、吸吮動作等。父母親可以用小棉棒,或冷開水擦拭初萌牙的牙冠周圍,減少牙肉發炎,降低寶寶的不適。若是有持續性的發燒、腹瀉或皮疹等情形,均不應歸因於長牙所致。

奶瓶餵食時間過長 易蛀牙

黃士倫說明,若家長餵食時間過長,例如午睡或夜睡時, 以配方奶或含糖飲料之奶瓶安撫入睡、進食時間過久等,導致乳牙嚴重齲蛀,稱為「奶瓶性蛀牙(齲齒)」。

其典型齲齒模式為依序侵犯上顎乳前牙(含門齒及犬齒)、上下顎乳臼齒與下顎乳犬齒,下顎乳門齒通常未受齲蛀,最早可出現在12個月大的嬰兒。有效預防措施為早期給與父母餵食及口腔清潔的諮詢與指導,一般建議1歲以前開始訓練轉為杯子進食。

黃士倫說明,若家長餵食時間過長。例如午睡或夜睡時,以配方奶或含糖飲料之奶瓶安撫入睡、進食時間過久等,可能造成「奶瓶性蛀牙」;圖為情境照。(圖取自freepik)

黃士倫說明,若家長餵食時間過長。例如午睡或夜睡時,以配方奶或含糖飲料之奶瓶安撫入睡、進食時間過久等,可能造成「奶瓶性蛀牙」;圖為情境照。(圖取自freepik)

建議轉診牙科時機

黃士倫提醒,若有下列情形,最好轉診牙科:

●嬰幼兒於1歲以前或第1顆牙齒萌出後半年內,宜接受牙醫師之檢查及諮詢,並接受牙齒塗氟保健服務(5歲以下,每半年補助1次)。

●有蛀牙、咬合不正、牙齦發炎(紅腫、出血)、萌發異常、先天性疾病(如唇裂、牙齒鈣化不全等)或其他口腔相關異常情形。

●有不良口腔習慣(如吸手指、使用奶嘴超過2歲以上等)者。

戒奶嘴應循序漸進

他補充,戒奶嘴可以循序漸進,不用特別強迫,有時候過於操之過急,小孩可能會出現替代行為,譬如改為咬手指指甲習慣,未來會更難戒除。

☆健康新聞不漏接,按讚追蹤粉絲頁
☆更多重要醫藥新聞訊息,請上自由健康網

不用抽 不用搶 現在用APP看新聞 保證天天中獎  點我下載APP  按我看活動辦法

網友回應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