晴時多雲

限制級
您即將進入之新聞內容 需滿18歲 方可瀏覽。
根據「電腦網路內容分級處理辦法」修正條文第六條第三款規定,已於網站首頁或各該限制級網頁,依台灣網站分級推廣基金會規定作標示。 台灣網站分級推廣基金會(TICRF)網站:http://www.ticrf.org.tw

健康網》研究證實:咀嚼能紓壓! 醫教「這樣吃」不怕胖

2024/06/15 11:36

醫師表示,想靠咀嚼減壓不怕胖,飲食方面建議選高纖低熱量、低糖零食,像是新鮮水果或堅果;圖為情境照。(圖取自freepik)

沈莉馨/核稿編輯

〔健康頻道/綜合報導〕許多人在壓力大時,會吃些零食、甜點等,來放鬆和釋放壓力。胸腔暨重症專科黃軒引述國外研究表示,咀嚼的動作本身就有一定的放鬆效果,因為它可分散注意力、減少緊張感,而咀嚼產生的聲音,像零食清脆聲,更可能會帶來滿足感,有助緩解壓力。想靠咀嚼減壓不怕胖,建議選高纖低熱量、低糖零食,像是新鮮水果或堅果。

黃軒在臉書專頁「黃軒醫師 Dr. Ooi Hean」發文指出,壓力大時就想吃東西這行為被稱為「情緒性進食」,它是一種應對生活下壓力的機制,人們通過吃東西,來處理負面情緒或壓力;而一項英國卡迪夫大學刊登在《臨床與轉化研究》研究期刊顯示,咀嚼口香糖和減少壓力、焦慮有關。

為何咀嚼可減輕壓力,黃軒說明,當咀嚼時,大腦中負責感知壓力的區域,比如說,雙側的顳上溝(Superior temporal sulcus),和左前島(Left Anterior Insula)就會變得不那麼活躍;咀嚼可能促進自主神經系統中副交感神經的活動,這有助於放鬆和恢復平靜。

長期飲食不均致肥胖 也是壓力源

黃軒強調,雖然咀嚼動作就像給大腦按下「暫停」鍵,讓壓力的傳播減慢下來,但不能常常這樣咀嚼,因為面臨考試、工作壓力或是加班熬夜時,咀嚼零食或口香糖的行為,往往是大腦試圖緩解緊張和調節情緒的一種自然反應。這種反應是身體對壓力的一種本能調節機制,通過咀嚼來激活大腦中與放鬆相關的區域,從而幫助減輕壓力感。

醫師表示,壓力大時,就想吃東西,可能導致過度攝入高熱量、高脂肪和高糖分的食物,長期下來可能會導致體重增加;圖為情境照。(圖取自freepik)

黃軒進一步說,不過,當壓力大時,就想吃東西,可能導致過度攝入高熱量、高脂肪和高糖分的食物,長期下來可能會導致體重增加,這又可能帶來另一新的壓力源。

黃軒提醒,想靠咀嚼減壓又不怕胖,建議應選擇低熱量、低糖分、高纖維的零食,如新鮮水果或堅果;適度運動,如散步、瑜伽、深呼吸短暫的休息,以分散對食物的渴望;練習正念冥想,專注於當下,而不是食物;找到適合自己的壓力管理方法是關鍵,這樣就可在保持健康的同時,有效地應對生活中的壓力。

醫師表示,練習正念冥想,專注於當下,而不是食物;圖為情境照。(圖取自freepik)

☆健康新聞不漏接,按讚追蹤粉絲頁
☆更多重要醫藥新聞訊息,請上自由健康網

不用抽 不用搶 現在用APP看新聞 保證天天中獎  點我下載APP  按我看活動辦法

網友回應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