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5-04-16 05:30
腰椎滑脫痛10年 影響如廁才手術
1名7旬長者忍著腰腿痠痛、腳麻10年,痛到坐也不是、站也不是,連蹲馬桶都卡關,才就醫。台北醫學大學附設醫院神經外科發現,他是腰椎滑脫導致神經受壓,經啟動「個人化多模式微創腰椎痠痛控制策略」,術前先注射止痛劑斷開疼痛記憶,再進行微創手術,術後隔天即能下床走路,3個月後行動如常,開心回家追孫子。
-
2025-04-15 13:54
痛10年!如廁都難 北醫出手「斷開疼痛記憶」7旬翁不痛了
1名年逾7旬的長者,忍腰腿痠痛、腳麻整整10年,痛到坐也不是、站也不是,連蹲馬桶都卡關。台北醫學大學附設醫院神經外科團隊發現,患者是腰椎滑脫壓迫神經,團隊透過「個人化多模式微創腰椎痠痛控制策略」,術前先打止痛針「斷開疼痛記憶」,再執行微創手術,手術隔天,這名長者就能下床走路,3個月後行動如常,開心在
-
2025-04-08 05:30
《健康充電站》認識頭痛講座
三軍總醫院神經科部部主任楊富吉,接受洪鈞培文教基金會邀請,4月12日上午10時至12時在新北市立圖書館演講廳(新北市板橋區貴興路139號3樓,捷運板南線/亞東醫院站3號出口)主講「認識頭痛‧快樂生活」。此活動免費入場、免報名,洽詢電話:(02)2395-5211洪鈞培文教基金會、(02)2953-7
-
2025-03-11 05:30
迷路與走失 並非失智症的必經之路
失智症長輩走失的案件時有耳聞,不少人常會問:「這是否為失智症進展的必經之路?」「該怎麼預防發生?」「有沒有方式能夠辨識出路上遇到的長輩為失智症患者?」「有沒有藥物可以治療?」空間定位出狀況 提早做好預防失智症是1個症候群,經常是多種病因所引起的。失智症的症狀起源於特定的神經解剖位置,也就是說只要破壞
-
2025-03-06 05:30
「雷擊性頭痛」原因百百種 「原發性運動型」有機會改善
50多歲的黃小姐,這次來神經科門診是因為最近在上瑜伽課時發生劇烈的頭痛,這種的頭痛只發生在當她做到比較困難的動作,並且會在大約1分鐘內達到最疼痛的情況,之後這疼痛感會慢慢減弱,然而這樣的情形已經發生了2次。回顧黃小姐的過去疾病,本身沒有特殊的慢性疾病或創傷病史,以前偶爾有頭痛,但大多睡一覺之後就可以
-
2025-02-19 09:32
健康網》你怎麼沒感覺! 醫揭神經出問題8警訊
沈莉馨/核稿編輯知名廣告片中小女孩踩腳踏車騎過阿嬤的腳,高喊「阿嬤你怎麼沒感覺」,雖然片中阿嬤是因為糖尿病沒感覺,但感覺異常也是神經出狀況的徵兆之一。陽明交大附醫神經外科主治醫師謝炳賢指出,感覺異常、運動功能異常、反射異常、疼痛異常、自主神經功能異常、視覺與聽覺問題、平衡與協調問題、語言與吞嚥困難都
-
2025-02-18 13:15
新型仿生乳房 盼乳癌術後重建恢復「感覺」
由於乳房重建手術常伴隨神經切斷,使患者無法感知觸摸與溫度外,還易引發長期疼痛與性功能障礙,嚴重影響生活品質。1項創新仿生乳房技術正於美國臨床試驗,目標在幫助乳癌患者在乳房切除後重建時恢復觸感。《每日郵報》報導指出,該裝置採植入式設計,由電池供電,其核心為一枚約等同2便士硬幣大小的感測器,安置於乳房中
-
2025-01-21 05:30
阿嬤牙掉光卻牙痛 原來是三叉神經痛作怪
80歲的許阿嬤牙齒早已拔光,卻經常覺得「牙痛」,且痛到流眼淚,前往牙科診所看診,找不到原因,經前往醫院疼痛治療中心求診,醫師仔細問診和理學檢查後,才確認阿嬤原來是罹患三叉神經痛,經熱凝射頻療法治療,疼痛症狀獲得明顯改善,終於露出久違的笑容。
-
2025-01-20 15:54
8旬嬤牙掉光卻「牙痛」 原是三叉神經痛作怪
80歲許姓阿嬤牙齒早已拔光,卻經常覺得「牙痛」,且痛到流眼淚,前往牙科診所看診找不到原因,經前往醫院疼痛治療中心求診,醫師仔細問診和理學檢查後,才確認阿嬤原來是罹患三叉神經痛,經熱凝射頻療法治療,疼痛症狀獲得明顯改善,終於露出久違的笑容。仁愛長庚合作聯盟醫院疼痛治療中心醫師溫永銳表示,三叉神經是負責
-
2025-01-20 12:22
不用抽神經 「活髓治療」深度齲齒另一選擇
40歲男子全口多顆深度齲齒(蛀牙),原在診所就醫,先以暫時填補物填補,卻仍感疼痛不已,故轉診至新竹臺大分院牙科部。診療發現男子不僅齒質崩落,且右下第一大臼齒因蛀牙過大過深、可能侵犯牙髓腔,經溝通後採取「活髓治療」。首先施打局部麻藥,再以橡皮障隔離該牙後,並進行齲齒移除,在顯微鏡輔助下發現有局部牙髓組
-
2025-01-05 05:30
罕見鼻竇疾病! 蝶竇真菌球 引爆劇烈頭痛
68歲王女士1年前開始每天不定時發生間歇性尖銳頭痛,範圍在左側鼻腔至顏面間,每次持續1-2小時,頭痛時,還伴隨左眼壓迫感及流淚等症狀,神經科醫師診斷為三叉神經痛,給予藥物治療後,頭痛雖然有所改善,但去年(2024年)7月初,頭痛又開始加劇,而且持續時間也加長。
-
2025-01-01 05:30
腦缺氧昏迷「經顱磁刺激」 露復甦曙光
1名40多歲男子因突發性呼吸道阻塞,導致腦部缺氧受損,搶救後恢復心跳,卻仍昏迷且無法自主呼吸,但在經過神經再生、高壓氧、復健、中醫等一系列治療後甦醒,並再自費接受「經顱磁刺激療法」改善其認知,終於看到康復的曙光。在安南醫院神經脊椎外科主任阮威勝建議下,該名昏迷病人結合最新的神經再生、高壓氧、復健、中
-
2024-12-15 05:30
耳大神經壓迫 耳後疼痛蔓延腦頸
陳先生於數月前的某次感冒後,開始出現反覆地右耳後方疼痛,有時會蔓延到右頸部和右後腦,合併轉頭時出現不適。他先到耳鼻喉科尋求專業檢查,於痛點附近有觸診到一個小型淋巴結,然而此時已無外耳道與耳內發炎,也沒有耳鳴與明顯的暈眩。這個痛感並非搏動性的表現,陳先生也沒有畏光、怕噪音等偏頭痛的徵象。他剛好在陪家人
-
2024-12-12 12:58
青壯女雙腿如黏地難以步行 與席琳狄翁同患「僵硬人症候群」
一名30多歲女性2年多前感到雙腿異常沉重,就像黏在地上、完全跨不出去,日常生活深受引響,直到國際巨星席琳狄翁罹患「僵硬人症候群」的新聞曝光,才心生警覺,急忙再到醫院檢查詢問,果然確診相同罕病,目前定期接受免疫球蛋白治療,走路僵硬的情況大幅改善,偶爾還能到平坦的郊山散步。
-
2024-12-01 05:30
冷凍電燒治心律不整 不會殘留永久性傷害
30歲鄭小姐因反覆心搏過速,最快心率達到每分鐘170下,到急診室求診。經注射藥物之後迅速得到緩解。檢查後發現她的心臟多長了1條神經線,建議接受電燒手術做根治性治療。電燒手術雖是標準治療,該術式約有2%的風險會產生永久性房室傳導阻斷,萬一發生,必須裝置永久性心律調節器來補救。鄭小姐雖然願意接受電燒手術
-
2024-11-23 22:38
健康網》手錶戴到手麻竟是壓到神經 醫:發生率僅0.003%
林曉雲/核稿編輯常聽到抱小孩抱到出現「媽媽手」、使用電腦敲鍵盤出現「滑鼠手」,但「戴手錶」也會戴到手麻壓到神經!河堤復健科診所院長李炎諭分享,1位患者主訴剛換手錶覺得手都麻麻的,懷疑是錶帶壓到表皮神經,用鎚子測試推測真的可能壓迫到神經,相較於腕隧道症候群的滑鼠手發生率有0.35%,不常見的表皮撓神經
-
2024-11-22 10:42
健康網》「壞膽固醇」過低健康拉警報! 醫示警3風險
葉立斌/核稿編輯許多人一聽到「壞膽固醇」總聞之色變,認為要降到越低越好;對此,三樹金鶯診所的體重管理主治醫師蕭捷健說,「身體裡每樣東西存在都是有原因的」,低密度膽固醇(LDL)濃度過高時,確實會增加動脈硬化和心血管疾病的風險,然LDL過低也可能影響荷爾蒙、免疫系統及神經健康,因此維持正常數值最健康。
-
2024-11-13 05:30
三叉神經痛10多年 高頻熱凝手術緩解
50多歲的陳先生在10多年前罹患三叉神經痛,狀況時好時壞,臉部常有閃電般的劇痛感或刀割般的刺痛感,嚴重影響生活品質,他到衛生福利部立雙和醫院疼痛特別門診就醫,透過「高頻熱凝神經阻斷手術」才緩解困擾許久的顏面劇痛問題。雙和醫院疼痛中心主任林嘉祥指出,三叉神經痛是面部神經自主、不正常的放電,或是外物刺激
-
2024-11-11 10:51
腎臟、神經會記憶和學習! 研究揭人體新奧秘
一直以來,人們都認為大腦神經細胞是記憶的主要儲存場所,但一項最新研究挑戰了這項傳統觀點,指出人體其他器官的細胞,例如腎臟和神經組織,也具有學習和記憶的能力,為記憶研究和未來治療記憶相關疾病開創了新方向。《每日科學》(Science Daily)報導,美國紐約大學(New York Universit
-
2024-11-03 05:30
急性淋巴結腫大 男童斜頸痛到哭
臨近秋天時節交替之際,早上還蹦蹦跳跳開心上學去的「小任」(化名),下課後就被爸爸帶到診所就醫,原來是幾個小時前,小任的左邊脖子突然非常疼痛,頸部已不敢轉動並斜轉向右邊,僵硬疼痛的感覺讓他眼淚直流,而他並沒有跌倒外傷或參加體育課劇烈活動,父母親也著急地不知如何是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