晴時多雲

頻道logo

新型仿生乳房 盼乳癌術後重建恢復「感覺」

2025/02/18 13:15

1項創新仿生乳房技術正於美國臨床試驗,目標讓乳癌患者重拾「感覺」;圖為情境照,圖中人物與本文無關。(資料照)

1項創新仿生乳房技術正於美國臨床試驗,目標讓乳癌患者重拾「感覺」;圖為情境照,圖中人物與本文無關。(資料照)

〔編譯陳成良/綜合報導〕由於乳房重建手術常伴隨神經切斷,使患者無法感知觸摸與溫度外,還易引發長期疼痛與性功能障礙,嚴重影響生活品質。1項創新仿生乳房技術正於美國臨床試驗,目標在幫助乳癌患者在乳房切除後重建時恢復觸感。

《每日郵報》報導指出,該裝置採植入式設計,由電池供電,其核心為一枚約等同2便士硬幣大小的感測器,安置於乳房中部、乳頭附近的皮下,並與植入電極連結。裝置內置處理器,能將觸碰所產生的機械能轉換為電信號,模擬出自然觸感,協助患者重拾乳房知覺。

據統計,英國每年約有55,000名女性罹患乳癌,近15,000人接受乳房切除,其中約31%選擇重建。此外,2009年哥本哈根大學研究指出,約25%至50%的患者長期飽受疼痛困擾;而美國德雷克賽爾大學則發現,高達77%的乳房切除患者可能遭遇性功能障礙。

芝加哥大學婦產科教授林道(Stacy Lindau)表示,乳癌患者不願乳房麻木,她們渴望透過觸感感受擁抱與性福,藉此建立乳房歸屬感。當乳房失去感覺,大腦便難以辨識該部位屬於自身,這種心理與生理脫節,令患者感到極度不安與失落,雖然過去曾嘗試藉由皮瓣手術重建神經,但效果有限,且多數患者亦不適用此法。

針對此困境,林道教授與神經科學家本斯邁亞(Sliman Bensmaia)攜手合作,借鑒本斯邁亞研發義肢觸感技術的經驗,推出此仿生乳房裝置。目前,該技術已在8名接受乳房切除及重建的女性中展開初步試驗。試驗中,患者於重建手術首階段植入電極,初期電線會暫時從皮膚外伸出,預計每週2次以外部供電進行數分鐘的電刺激,未來則計劃將所有導線完全內置,以達到更自然的觸感恢復效果。

展望未來,研發團隊希望根據不同體型設計各種尺寸的感測器,令裝置成為乳房重建不可或缺的一部分,甚至普及於未接受重建的乳房切除患者。如此一來,不僅可改善觸覺缺失,也有助於恢復患者對自身身體的認同感,提升心理與性生活品質。

倫敦乳房研究所腫瘤整形外科醫師莫克貝爾(Kefah Mokbel)指出,仿生乳房技術結合活體組織與尖端科技,雖具革新潛力,但面臨多重挑戰。他強調,關鍵在於確保植入組織長期健康、實現自然穩定的神經刺激,以及透過長期研究驗證裝置效果。

莫克貝爾亦提及,適當的切口位置可減少乳房神經損傷,結合神經保留與顯微神經再接合技術,或可在仿生乳房普及前提供改善觸感的替代方案。

☆健康新聞不漏接,按讚追蹤粉絲頁
☆更多重要醫藥新聞訊息,請上自由健康網

不用抽 不用搶 現在用APP看新聞 保證天天中獎  點我下載APP  按我看活動辦法

網友回應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