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5-03-29 05:30
43歲女身體狀況多 輾轉求診發現有喜啦
43歲「阿真」約半年前開始出現呼吸困難、說話時會喘、消化不良、腹脹及胃食道逆流等各種症狀,她以為是停經引起的併發症,經輾轉諮詢多科及安排相關檢查,依舊無法明顯改善,直到日前到腸胃科問診,並接受超音波檢查後,才赫然發現子宮竟然「有寶寶」,旋即轉由婦產科團隊接手,總算解開困擾已久的謎團。
-
2025-02-26 05:30
產婦未減痛分娩 催生5小時自然順產
台中市烏日區35歲陳姓產婦因恥骨劇痛,苦撐38週又2天,到林新醫院就醫。經院方評估當晚催生,但她因體溫過低、雙腿發紫,無法施打減痛分娩,甚至差點發生血栓導致癱瘓,經醫療團隊催生5小時,自然產下3155克健康男寶寶。她感動表示,迎接新生命到來是此生最美好時刻。
-
2025-02-25 12:19
全球首例!脊髓性肌肉萎縮症子宮內治療成功 罕病家庭有希望
醫學界在罕見疾病治療領域取得重大突破。科學媒體《IFLScience》報導,美國聖猶大兒童研究醫院的醫療團隊,全球首度成功在子宮內治療脊髓性肌肉萎縮症(Spinal Muscular Atrophy, SMA),一名現年2歲半的孩童並未出現任何疾病症狀,健康狀況良好。
-
2025-02-07 20:58
健康網》流產後該「坐小月」嗎? 醫揭調養3關鍵原因
羅碧/核稿編輯流產對許多女性來說,是一段身心俱疲的過程。不少人疑惑,流產後是否需要像分娩後一樣「坐月子」?新竹國泰醫院婦產科主治醫師張瑜芹在其臉書專頁「美麗而剽悍 婦產科女醫 新竹竹北 張瑜芹醫師」表示,12週內流產建議休息3到4天;12週後流產建議休息2週,以便子宮修復、荷爾蒙調整、增強免疫力,建
-
2024-12-29 19:31
健康網》6因素致生理痛! 學者:4種食物趕走經痛
沈莉馨/核稿編輯女性的經痛、生理痛有時痛起來要人命!營養學者洪泰雄在臉書專頁發文指出,女生經痛原因有很多,常見的有子宮收縮、荷爾蒙波動、子宮問題、骨盆炎症、壓力、營養失衡等。他也分享了5種可以改善經痛的飲食原則,包含:抗發炎食物,如鯖魚、莓果;富含鎂的食物,如杏仁、南瓜籽;補充維生素B群,如香蕉、豆
-
2024-12-18 05:30
《健康充電站》婦科疾病講座
中國醫藥大學附設醫院將於12月21日上午9時至11時,在中國醫藥大學立夫教學大樓5樓T501會議室(英才路和學士路交叉口,復健醫療大樓隔壁棟)舉辦婦科常見疾病講座。分別由婦產部主治醫師宋鈺雯主講「卵巢良性腫瘤」、婦產部主治醫師葉瓊儀主講「子宮內膜異位症/子宮腺肌症」;洽詢專線:(04)2205-21
-
2024-12-14 05:30
雙胞胎孕期反覆出血 罕見「子宮頸雙側血管瘤」惹禍
1名36歲患者不孕8年,BMI為41,屬重度肥胖、卵巢殘餘功能(AMH)為0.17,接受試管嬰兒療程後幸運懷上雙胞胎。產檢籲採彩色都卜勒超音波 早期發現治療在懷孕17週因陰道出血而接受內診,發現有子宮頸瘜肉,在接受瘜肉摘除後,突然子宮頸口血流如注,經過長達數小時紗布壓迫才停止出血。隔2週後,仍有斷斷
-
2024-11-16 05:30
血尿、子宮肌瘤突翻1倍大 婦「子宮全切」重拾健康
47歲廖小姐近2年飽受膀胱炎、血尿纏擾,去年還摸到腹部有顆乒乓球大小腫塊,前往台中市烏日林新醫院檢查,發現2顆原為3公分的子宮肌瘤,迅速增大1倍,有6公分,所幸經腹腔鏡子宮全切手術,摘除子宮,並確認肌瘤為良性,術後恢復良好。烏日林新醫院婦產科醫師方仁蔚說,台灣每4名女性就有1人有子宮良性或惡性肌瘤問
-
2024-10-29 14:28
健康網》經期量少、有血塊?醫曝子宮健康風險3徵兆
葉立斌/核稿編輯坊間流傳經期量過少、經血顏色暗沉、有血塊、經痛等問題的人,可能都有宮寒的問題。婦產科專科醫師蕭詠嫻指出,這些都不是大問題,真正需要注意的有3個,停經1年後又出血、非正常經期不正常出血,以及月經量較以往明顯暴增。蕭詠嫻在臉書專頁發影片分享,坊間流傳的女生經期可能會有幾個症狀,如量過少、
-
2024-10-12 20:31
健康網》好發在30到50歲女性 醫曝子宮肌腺症3症狀
葉立斌/核稿編輯子宮肌腺症是什麼?症狀會有哪些?萬芳醫院婦產科產科主任王樂明表示,子宮肌腺症多好發於30到50歲的女性,通常會有3症狀,包括:長時間經痛、經血量過多、受孕困難。王樂明在臉書專頁「婦產科醫師 王樂明」發文指出,子宮肌腺症(Adenomyosis)是發生在子宮內膜組織侵入子宮肌肉層的情況
-
2024-10-10 12:03
子宮頸閉鎖不全 安胎4個多月喜迎國慶女娃
中國醫藥大學新竹附設醫院今(10)天雙十節有大喜,因為一早該院除了喜迎3個國慶寶寶其中1名女寶,懷孕進入第16週時,產檢發現母親子宮頸已經打開,羊膜袋也掉到了陰道,有随時流產的風險,經安排住院把子宮頸縫合,歷經4個多月的臥床安胎, 終於在今天上午9點9分剖腹順利誕下了這個國慶女娃。
-
2024-09-19 15:02
健康網》停經後出血非回春 小心子宮內膜癌找上門
羅碧/核稿編輯民進黨台北市議員許家蓓18日清晨因子宮內膜癌過世,享年48歲,從她在今年5月發現罹患子宮內膜癌到病逝,僅4個月時間。醫師提醒,異常出血是子宮內膜癌的最常見症狀,若是停經後出血切勿以為是回春,要小心是子宮內膜癌找上門。子宮內膜癌好發於40-60歲女性
-
2024-09-07 21:44
健康網》反覆流產無緣子嗣? 「3種人」該做子宮鏡檢查
吳亮儀/核稿編輯子宮鏡檢查是一項有效且精確的診斷工具。宏其婦幼醫院婦科微創手術中心主任吳加仁說明,子宮鏡類似子宮腔的「針孔攝影機」,能將子宮腔內影像放大達10至20倍,清晰了解子宮健康,藉此評估是否需要進一步治療或手術。檢查快速且安全,通常只需1至2分鐘,特別適用於異常子宮出血、反覆性流產和不孕症患
-
2024-08-25 21:48
健康網》子宮型不孕每500人1例 美研究:子宮移植有望圓夢
林惠琴/核稿編輯雖然人工生殖已經幫助許多家庭實現生育夢想,但對於每500人中就有1例的「子宮型不孕症」,仍是一大挑戰。不過,醫師許哲綸分享美國一項最新研究,有望為患者帶來一線曙光。研究統計,20位子宮因素不孕女性進行子宮移植手術,14位移植成功且順利生產,成功率高達70%,雖然一半的女性遭遇了產科併
-
2024-08-08 18:37
奧運拳賽性別爭議 醫:基因變異下性染色體XX有睪丸、XY有子宮
近期巴黎奧運熱潮,但女子拳擊賽事中,我國選手林郁婷、阿爾及利亞選手克莉芙卻受到性別爭議攻擊,稱2人染色體有問題;而台灣科技媒體中心找來醫師解釋,在基因變異下,即使是性染色體XX(通常為女性)也恐有睪丸、XY(通常為男性)恐有子宮,而睪固酮高低也不一定代表男性或使用禁藥。
-
2024-07-10 17:10
健康網》經期結束後7天高效減脂! 營養師推黃金4週期
葉立斌/核稿編輯你可能知道生理期會影響情緒和能量水平,但可能不知道其實月經週期可以助減肥一臂之力。營養師高敏敏在臉書粉專「高敏敏營養師」發文表示,把握月經週期瘦身 加倍更有感,尤其經期過後1~7天(為是黃金燃脂期),建議多喝咖啡、茶、燕麥、地瓜葉,加上有氧運動,更快速燃脂減重。
-
2024-07-05 17:42
「怡樂適療法」助併發症降4成! 健保補助計畫擴3重大手術
王女士3年前被診斷出子宮內膜癌,需要進行傳統開腹手術,她想起20多年前接受腹腔鏡手術後麻藥反應強烈,術後不斷嘔吐,這次手術讓她感到非常不安,經醫療團隊建議,她接受了怡樂適療程(ERAS),術後第2天就能下床,雖然傷口達15公分,但疼痛感低,且沒有出現嘔吐,恢復迅速,短時間就能進行下一階段治療。國泰醫
-
2024-07-04 15:56
43歲女不孕查出子宮內膜癌 治療控制病情順利成為2寶媽
子宮內膜癌病例逐上升,已成為女性第6大常見癌症。台南市43歲的小月,結婚多年仍未懷孕,2018年時至奇美醫院門診求診,檢查後赫然發現罹患子宮內膜癌第一期,但她一心想圓媽媽夢,不願意摘除子宮,在奇美醫院婦產部婦科主任康介乙的建議下,接受高劑量口服黃體素治療,並搭配子宮內膜搔刮術,待病情控制,確定沒有任
-
2024-06-16 19:41
健康網》子宮肌瘤切除術後最佳懷孕時間 研究:6-11個月內
葉立斌/核稿編輯在台灣30歲以上女性罹患高達20%,對於有子宮肌瘤問題且在備孕的女性來說,「術後什麼時候懷孕最安全?」很重要。土城醫院婦產科醫師陳文欣與團隊研究發現,肌瘤切除後的6-11個月內懷孕,不良妊娠結局風險最低,研究成果也登上國際醫學期刊《婦科腫瘤學》(Gynecologic Oncolog
-
2024-06-10 21:51
健康網》艾葉不只避邪! 溫灸調經安胎 還能緩解男性腎虛
劉力仁/核稿編輯端午節連假來到最後1天,部分民眾會依照傳統在家門掛上菖蒲艾葉來驅邪除穢。中醫師王大元表示,中醫常用艾葉治療女生體質虛寒的月經不調、經痛崩漏和安胎止血,除了當作中藥內服,也可以外用泡澡、入菜使用等,中醫也常用艾條灸治穴位,除了溫暖女性子宮,對於男性腎虛、腰膝痠軟也有緩解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