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首例!脊髓性肌肉萎縮症子宮內治療成功 罕病家庭有希望
〔編譯陳成良/綜合報導〕醫學界在罕見疾病治療領域取得重大突破。科學媒體《IFLScience》報導,美國聖猶大兒童研究醫院的醫療團隊,全球首度成功在子宮內治療脊髓性肌肉萎縮症(Spinal Muscular Atrophy, SMA),一名現年2歲半的孩童並未出現任何疾病症狀,健康狀況良好。
SMA是一種漸進性神經退化疾病,影響控制自主肌肉運動的運動神經元。此病症可分為五種類型,其中第一型最為嚴重。患者的SMN1基因(Survival Motor Neuron 1)兩個拷貝均發生突變。SMN1基因負責編碼SMN蛋白,此蛋白對肌肉接收神經訊號至關重要。
缺乏足夠的SMN蛋白,肌肉無法正常運作,將逐漸萎縮無力。SMA第一型患者通常在出生後六個月內出現症狀,若未及時治療,平均壽命難以超過兩歲。
儘管SMA目前尚無根治方法,但現有治療手段可針對SMN2基因(Survival Motor Neuron 2)作用。SMN2基因也能產生SMN蛋白,作為替代方案。然而,過去這些療法僅限於出生後使用。基因檢測技術雖可在孕期診斷出SMA,卻無法在產前進行干預。
本次案例中,一名曾因SMA第一型痛失愛子的孕婦再次懷孕,胎兒經基因檢測顯示極高機率罹患相同疾病。在父母殷切期盼下,醫療團隊向美國食品暨藥物管理局(FDA)申請,嘗試在產前使用「瑞地普侖」(risdiplam)進行治療,並獲得核准。這是一種口服的SMN2基因剪接修飾劑,可增加SMN蛋白的產生。
在孕期最後六週(胎兒神經系統發育的關鍵階段),孕婦每日口服瑞地普侖。醫療團隊嚴密監測母體與胎兒的狀況,確保用藥安全。嬰兒出生後,持續接受瑞地普侖治療。截至2025年2月,這名現年30個月大的孩童,定期追蹤檢查均未發現任何SMA症狀。雖然這名孩童出生時伴隨一些先天性異常,但經判定與瑞地普侖治療無關。
儘管這僅是單一個案,研究團隊對其成果深感鼓舞,認為足以支持未來SMA產前治療的相關研究。此研究成果已發表於《新英格蘭醫學期刊》(New England Journal of Medicine)。
發燒新聞
網友回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