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5-03-16 13:58
健康網》5飲食、藥物禁忌 營養師:服用它前2小時別喝牛奶
黃宜靜/核稿編輯不少民眾常直接以茶、果汁等飲品服藥,或是吃完食物沒多久,就馬上吃藥,小心這些行為不僅影響藥效,還可能增加食物與藥物交互作用風險。營養師李婉萍在臉書專頁發影片提醒,5藥物與食物別一起吃,包括:葡萄柚+降血壓藥、牛奶+抗生素、綠茶+抗凝血藥、納豆+降血脂藥、酒精+止痛藥。許多人習慣早餐喝
-
2025-02-23 05:30
治療功效有偏性 開水配藥最保險
「醫師,我跟你說,她都用綠茶配藥吃,講都講不聽…」患者小月的媽媽氣呼呼跟我告狀。在一旁的小月連忙說:「可是我都有買熱的呀!」小月的媽媽接著說:「熱的也不行!吃藥就是不能配茶、牛奶、果汁、酒…醫師,你說對不對?」我告訴她們:「吃西藥確實是只能配開水,不過吃中藥就可能要看情況,茶、酒、乳汁、果汁其實都是
-
2025-01-30 20:47
健康網》過年禁忌奪命! 醫示警「1行為」恐害疾病惡化
黃宜靜/核稿編輯春節期間有許多傳統禁忌,如禁止吃藥,以免病痛一整年;對此,胸腔暨重症醫學科醫師黃軒提醒,切勿擅自停藥,尤其是需長期規律服藥者,若自行停藥恐害病情惡化、治療難度增加,甚至是引發生命危險,應破除迷信,科學用藥,才能健康過好年!黃軒在臉書專頁「黃軒醫師 Dr. Ooi Hean」發文指出,
-
2025-01-06 21:28
健康網》保健品膠囊拆開吃? 營養師:建議3面向評估
沈莉馨/核稿編輯許多保健品使用膠囊劑型,對於不會或不愛吞膠囊的人來說,可謂是一大困擾,究竟能否自行拆開膠囊服用?營養師林宜嬅建議,最好還是直接吞膠囊,若不得已者,可從3面向評估,先思考為何不吃膠囊,是會造成身體不適或不習慣吞,此時可改為其他劑型服用;或是無法改變,那麼就須思考膠囊殼本身是否有附加功能
-
2025-01-06 19:46
健康網》腎臟病醫師還開好多藥? 醫1解答:不傷腎反護腎
沈莉馨/核稿編輯許多腎臟病患者因擔心藥物傷腎,常對醫生開立的藥物存有疑慮。對此,宇平診所心臟內科醫師劉中平於臉書專頁「劉中平醫師的心臟科筆記」指出,現代醫學對於哪些藥物可能影響腎臟功能已有詳細研究,醫師絕不會為腎功能不佳的患者開立會進一步傷害腎臟的藥物。相反開立血糖、血壓、心臟藥物,除控制相關疾病還
-
2024-12-20 19:15
健康網》服藥當心交互作用 食藥署:忽略恐讓治療失效
羅碧/核稿編輯領藥時可能會聽到藥師詢問「是否有吃其他藥物」,或提醒藥物與食物間的交互作用,食藥署說明,藥物交互作用是指藥物的效果受到其他物質影響,如食物、飲料或其他藥物,可能增強或減弱藥物的效果,如果不慎忽略,也可能導致治療失效或產生副作用。
-
2024-11-13 17:44
健康網》喝茶也會醉! 空腹喝茶「1成分」傷胃害心悸、頭暈
葉立斌/核稿編輯不少民眾不愛喝白開水,改喝無糖茶,認為熱量低又健康;對此,營養師張語希提醒,茶中含有咖啡因,若空腹喝,容易引發腸胃不適,導致心悸、頭暈等情況,此時稱之為「茶醉」。張語希在粉絲專頁「營養師 張語希」發影片分享,空腹不能喝茶,因茶中含有咖啡因,若空腹喝,容易導致腸胃不適,可能引發心悸、頭
-
2024-11-11 10:21
小心!女大生服藥只配2口水 膠囊黏食道害潰瘍
服藥時,水別喝太少!高雄22歲張姓女大生近日因胸口疼痛、持續打嗝就醫,醫師檢查病因是食道潰瘍,細問才知女大生近期因治療青春痘,服用診所開立的抗生素膠囊錠劑,服藥時都只喝1、2口水,水喝太少導致膠囊黏附在食道壁上,造成黏膜發炎、潰瘍。高雄阮綜合醫院消化內科主治醫師蕭偉成指出,藥物引起的食道炎或食道潰瘍
-
2024-09-21 17:17
健康網》還在怨看醫師沒用? 心臟科醫提醒沒事也「藥」
沈莉馨/核稿編輯一般來說急性小症狀回診2-3次就會痊癒,但一位中年的女性患者第3次回診,一進診間就大聲地說:「我怎麼還沒有好?」,讓宇平診所心臟內科醫師劉中平聽到緊張一下,進一步詢問後發現是她沒照醫囑服藥,以為「沒事就不吃」,醫師提醒心臟病和感冒不一樣,容易反覆發作,需要持續吃藥一段時間。
-
2024-09-16 20:08
健康網》睡前吃「藥」注意 馬上躺當心食道灼傷
葉立斌/核稿編輯吃藥不僅要注意配服的水量,服藥後的姿勢也同樣重要,食藥署提醒,習慣睡前服藥的民眾,為了減少藥物對食道的刺激,建議服藥後保持上身直立至少10分鐘。如果服用的藥物有較高的食道炎風險,則建議服藥後保持上身直立至少30分鐘,否則恐會增加食道灼傷的風險。
-
2024-09-09 14:28
8旬嬤吃藥誤吞鋁箔包裝 喉嚨痛卡1週害食道潰瘍
南投縣1名84歲蔡姓阿嬤,習慣將整排藥物剪成單顆取用,日前誤將未剝掉外鋁箔包裝,整顆吞下,使藥丸、鋁箔包裝卡在食道上,待喉嚨痛且感覺卡卡1週後才就診,部立南投醫院肝膽腸胃科門診內視鏡檢查發現,藥丸連同鋁箔包裝卡在食道上,食道已潰瘍,後來住院以胃鏡取出異物。
-
2024-09-01 15:43
健康網》「1迷思」害血壓控制差 醫嘆:洗腎才後悔神仙難救
葉立斌/核稿編輯41歲男子患高血壓多年,去年被家人「押送」就醫服藥控制,未料,男子卻有一搭沒一搭的吃藥,血壓控制不彰,仍在150-180mmHg左右,醫師進一步詢問發現,患者認為「吃藥吃久了腎臟會壞掉」,因而自行減藥;對此,醫師直言,造成末期腎衰竭主要原因是嚴重糖尿病、高血壓,並不是吃太多西藥,千萬
-
2024-08-26 12:01
健康網》向後仰吞膠囊超NG 一次看懂2行為不「藥」犯
葉立斌/核稿編輯許多人吃藥時,習慣將頭仰起,搭配水吞嚥,以為這樣不會卡在喉嚨?沈耿仲耳鼻喉科醫師沈耿仲表示,吞嚥主要是透過舌根後推力量,讓膠囊藥物擠壓到食道中,若是過度仰頭,反倒容易吞嚥困難,建議吃藥時,採正常平視或稍低頭的姿勢,喝水吞下膠囊。另外,吃膠囊藥時,千萬不要配太熱的水,以免藥物提早溶解,
-
2024-04-09 09:19
健康網》幫小孩餵藥好困難! 醫曝「3撇步」讓吃藥變愉快
葉立斌/核稿編輯小孩生病感冒不是最可怕的,應該是餵藥才是最可怕又困難,幫小朋友餵藥時,可以說是一場戰爭。兒科醫師傑登表示,生病不舒服時,未經寶寶同意的當下,嘴裡還要被硬塞苦苦的東西,這樣當然會努力掙扎,可能還會產生排斥。大人的工作就是要讓小孩認為吃藥不可怕,可以用以下3個技巧:45度角預備姿勢、向臉
-
2024-03-23 20:25
健康網》回診時藥還有剩 醫:超過5天份需好好檢討
羅碧/核稿編輯很多慢性疾病的藥物是靠定期吃、長期吃來維持體內的藥物濃度,避免疾病發作,但有時候可能因為被耽擱、忘了吃等,回診時發現藥還有剩,宇平診所心臟內科醫師劉中平提醒,如果每個月剩下藥物超過5天以上,就要和患者好好檢討。劉中平在臉書專頁「劉中平醫師的心臟科筆記」發文表示,年紀大的患者,常常會都有
-
2024-03-07 15:35
感冒吃藥卻變嚴重? 醫澄清:不會!關鍵是「它」
近來天氣多變易使人感冒,然而,有網友表示,「因自己感冒而就醫拿藥,但吃藥後反而更嚴重」究竟怎麼回事?對此,林口微笑親子耳鼻喉科診所主治醫師張弘表示,服藥不會讓感冒變嚴重,藥物只是緩解症狀,若吃藥後變嚴重是因為抵抗力不夠,導致病毒感染擴大或併發細菌感染。
-
2024-01-13 12:40
健康網》投票之後先量血壓! 研究:大選後心梗患者增
沈莉馨/核稿編輯投票之後是不是又很緊張,等著看開票?宇平診所心臟內科醫師劉中平提醒,投票之後應該先「好好量血壓、吃藥」,因研究觀察到,每每在大選後心血管疾病、心肌梗塞機率都會提高。他表示,造勢引發情緒激動、長期吶喊脫水疲勞,都可能讓心臟受損及產生栓塞。他也呼籲面對晚上開票也別太認真,擁有健康才是真的
-
2023-12-09 10:42
健康網》害怕吞藥? 食藥署教原則:錠劑抬頭、膠囊低頭
沈莉馨/核稿編輯不只小朋友,很多成年人也有「吞藥障礙」,食藥署在臉書專頁「藥博士 正藥說」科普,通常口服藥品可以區分為錠劑或是膠囊,錠劑可能遇水會溶,也較易下沉;而膠囊通常較輕,易浮於水面,建議服藥前先喝口水、下沉藥物選用後仰法吞嚥、上浮藥物則用低頭法來吞嚥,會比較好入口。
-
2023-11-26 05:30
咳嗽沙啞治不好 聲帶下取出水蛭
一名61歲婦人日前因反覆咳嗽及聲音沙啞2個多月,吃藥治療效果不佳而求診。經由內視鏡檢查發現在聲帶下方有個黑色不明物體,仔細觀察黑色物體表面有節狀紋路且會緩動,疑似為水蛭,於是在全身麻醉之下以內視鏡將此異物取出,為長度近4公分的水蛭(圖1)。
-
2023-10-10 11:36
季芹流感掛急診》藥吃3天仍持續燒 疾管署:病毒「這時」傳染力最強
每年秋冬季是台灣流行性感冒的高峰期,近期不少大人小孩都遭感染。季芹昨(9日)就在Instagram上透露自己也中標,並坦言,身體出現狀況時就去看醫生了,但沒對症下藥,吃藥吃了3天,也反覆燒了3天,最後仍到急診報到。衛福部疾管署表示,流感為急性病毒性呼吸道疾病,致病原為流感病毒,常引起發燒、咳嗽及喉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