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4-12-15 16:09
健康網》許聖梅青光眼急動刀 醫點7類人小心「視力小偷」
沈莉馨/核稿編輯資深名嘴許聖梅昨(14)日透露自己罹患青光眼已達中度,且「情況不妙」,將安排手術。台北榮總眼科部醫師張毓帆提醒,初期的隅角開放型青光眼沒有任何症狀,但隨著視神經破壞,視野缺損範圍逐漸擴大,最後會造成失明。青光眼危險因子包括:眼內壓偏高、年紀增長、家族病史、高度近視、種族、糖尿病及心血
-
2024-11-18 21:30
健康網》大腦開竅不當機! 中醫推5中藥讓你變聰明
沈莉馨/核稿編輯時序進入秋冬,轉眼間又要到了期中與期末考;對此,光華馬光中醫診所中醫師吳奕璇分享變聰明、提升記憶力的5種中藥,包含人參、遠智、菖蒲、益智仁、天麻。另外,常按摩百會穴、四神聰穴、攢竹穴,也能幫助耳聰目明!。吳奕璇指出,這裡指的變聰明,不只是說智商很高,是代表「耳聰目明」的意思。當思緒清
-
2024-10-20 15:40
健康網》草蜢成員蔡一傑罹腦瘤 醫曝常見症狀
相關新聞請見:驚!57歲草蜢蔡一傑認了腦瘤 剃光頭開刀近照流出沈莉馨/核稿編輯57歲草蜢成員蔡一傑今(20)日在社交平台發文證實罹患腦瘤,並露出開顱手術後的巨大疤痕,讓粉絲們震驚與不捨。亞大醫院神經外科醫師指出,腦瘤症狀會視腫瘤大小和位置而定,常見症狀包括:頭痛、頭暈、步態不穩、癲癇、視覺障礙、噁心
-
2024-09-12 17:43
巴金森病友隔3小時服藥才能動 百萬級腦部治療不再「斷電」
65歲的紀先生6年前因步態不穩,就醫確診罹患巴金森症,服藥控制5年後效果變差,每隔3小時得服藥,每次只能維持2小時能好好活動,非常痛苦,今(2024)年3月手術置入健保給付的新型深腦訊號偵測刺激器,用藥量減半,肢體也能維持活動,重拾行動力,更願意外出,還能擔任志工。
-
2024-08-30 05:30
唾液腺長腫瘤 良性也建議切除
1名40多歲的女子發現右耳前下方有1處腫塊,幾個月未消,經就醫,接受頭、頸部超音波等檢查後,發現是腮腺長了「多形性腺瘤」,手術切片後確認是良性,但醫師仍完整摘除,後續仍需門診追蹤有無復發。新竹臺大分院病理部醫師李宥徵說,人體大唾液腺分布在腮腺(耳下腺)、頷下腺、以及舌下腺3處,是多形性腺瘤是最常生長
-
2024-08-29 12:47
女性常見!唾液腺若有多型性腺瘤 醫:建議切除
1名40多歲的女子意外發現自己右耳前下方有處腫塊,幾個月未消,經新竹臺大分院生醫醫院為她做頭、頸部超音波等檢查後,發現是腮腺長了「多形性腺瘤」,經手術切片後確認是良性,但仍完整摘除,後續門診追蹤有無復發即可。新竹臺大分院病理部醫師李宥徵說,人的頭頸部有腫塊,除可能是唾液腺腫瘤,還有淋巴結等諸多可能性
-
2024-08-12 05:30
嘴唇紅腫塊不斷變大 血管瘤潛伏發作
55歲女性病患因下唇有紅色腫塊前來就診。外觀上可見下唇深紅色的腫塊,不痛不癢,腫塊表面平滑,無潰爛或是分泌物(圖1),臨床診斷是血管瘤。由於似乎逐漸變大,加上外觀上有點異狀,病人決定要手術切除。仔細檢查可以看到外唇的深紅色腫塊宛如水面上的冰山,且延伸到下唇內側黏膜(圖2)。切除後,將傷口縫合(圖3)
-
2024-07-11 11:08
健康網》3D齒雕做完怪怪的? 醫:出現3情況快回診
葉立斌/核稿編輯3D齒雕又稱為陶瓷嵌體,是一種修復牙齒缺損的治療方式,員林銓威、台中東隆牙醫師劉馥萱表示,3D齒雕術後可能會出現一些不適症狀屬正常現象,若出現3種特殊狀況請請留意回診檢查,包括:咬合不適、牙齒敏感、磨牙破損。劉馥萱在臉書專頁「劉馥萱醫師 假牙贗復家庭牙醫」發文,3D齒雕術後可能會出現
-
2024-07-01 19:15
健康網》顏面神經麻痺嘴歪眼斜 中醫教防治全攻略
羅碧/核稿編輯突然嘴歪眼斜、喝水會漏水?當心是顏面神經麻痺!對此中醫師王大元分享預防守則,根據臨床研究,針灸有助於神經修復,像是合谷、睛明、頰車、地倉等穴,同時加上電療更能活化顏面神經、防止肌肉萎縮。平時飲食清淡為主,避免寒涼瓜果類及辛辣物,並要保持排便順暢、血壓穩定、頭頸保暖和避免熬夜、推臉按摩等
-
2024-03-24 17:39
健康網》口臭常見4大原因! 牙醫教對症下藥
葉立斌/核稿編輯口臭頻傳令人尷尬,還容易影響自信心、人際關係。牙醫師歐凱捷指出,口臭常見因素包含:口腔衛生不佳、牙周病、口乾舌燥、消化系統問題。若想解決口臭問題,以口腔、消化道方面下手,應保持良好口腔衛生習慣;若是口乾舌燥引起的口臭,則建議大量喝水、咀嚼口香糖等。
-
2024-01-23 12:04
桃園騎士深夜猝逝路旁 衛生局:三高、心血管疾病者注意保暖
入冬最強寒流來襲,桃園市43歲王姓男子18日才因心臟不適就醫拿藥,22日深夜卻在騎機車上班途中猝逝路邊,死因有待檢警相驗釐清,今(23)、明(24)兩天是氣溫最低時段,桃園市衛生局提醒,有三高、心血管疾病等慢性病患者及長者,需特別留意日常保暖,如出現胸悶、胸痛、頭暈、暈厥症狀,或是發生臉歪、手垂、大
-
2023-12-27 21:46
健康網》乾眼症讓眼睛好痠澀 中醫推蘿蔔、牛奶7飲食助預防
劉力仁/核稿編輯長期配戴隱形眼鏡、下班滑3C、或接受近視雷射手術都可能造成乾眼症。育群中醫診所院長林名育分享預防之道,像是保持正常作息不熬夜、避免灰沙或風塵等外物刺激、多喝水等;飲食方面則建議多吃紅蘿蔔、動物脂肪、豬肝、雞蛋、牛奶、魚肝油、波菜等食物,或按摩眼眶四周的穴位,以毛巾熱敷也有幫助。
-
2022-11-17 05:30
舌尖腫塊突然變大 淋巴管瘤作怪
1位30歲的男性,過去3-4年間,舌尖下方有個圓形平滑的小腫塊逐漸地變大,不痛不癢沒有什麼感覺。從外觀看,腫塊將近1公分的大小(圖1)。病患表示,這個腫塊似乎從小就有了,但直到最近幾年之間漸進地變得越來越大,因此前來就醫。病患相當擔心這腫塊是否會有異常的組織變化,在討論後即接受手術切除。
-
2021-09-02 18:34
口腔癌病患一天昏倒3次 原來是頭頸放療後導致頸動脈狹窄70%
60歲的黃先生3年前發現罹患口咽癌,除了接受化療,也做頭頸部放療,近1年來常暈眩甚至一天暈倒3次,就醫檢查出頸動脈已狹窄70%,今年8月接受頸動脈支架手術,並配合藥物治療,及時預防中風發生,醫師建議頭頸癌患者放療後應每3到6個月做頸動脈超音波檢查追蹤。
-
2020-11-13 05:30
《健康充電站》頭頸健康講座
新光醫院耳鼻喉頭頸外科主任侯勝博接受洪鈞培文教基金會邀請,11月15日上午10時至12時,在新北市立圖書館演講廳(新北市板橋區貴興路139號3樓,捷運板南線-亞東醫院站3號出口)主講「頭頸健康-快樂生活」。洽詢電話為(02)2395-5211洪鈞培文教基金會、(02)2953-7868新北市立圖書館
-
2016-02-24 21:27
介入治療技術進步 成醫:頭頸部血管疾病福音
成大醫院醫師張哲肇表示,頭頸部血管內介入治療技術近年來有重大發展,多篇發表在各大國際期刊的研究指出,腦部大血管阻塞造成腦中風患者,其身體檢查適宜者,可在六小時內以血管介入治療方式進行動脈支架取栓術或血拴抽吸術,患者有高機率得到良好治療成效與生活功能。
-
2012-12-09 06:00
內視鏡窄頻光 有助診斷口腔疾病
全世界每年約會出現50萬例頭頸部惡性腫瘤的新病患,在台灣的癌症死亡率中,頭頸部癌症高居男性癌症的第4位。因此,防治口腔疾病成為臨床醫學中不可忽視的焦點。頭頸部惡性腫瘤的發展模式,是由正常黏膜上皮細胞逐漸轉化變成黏膜不良異生、原位癌、甚至到癌細胞。黏膜上皮細胞開始發生異生變化時,就應該積極治療,以降低
-
2012-03-26 06:00
治療頸源性頭痛 先矯正頭頸部位置
頸源性頭痛是一種慢性、半側頭部疼痛綜合症狀,源於各類頸部的疾患,包括第一至第三頸椎神經根支配的解剖構造。疼痛常轉位自頸部的骨骼結構或軟組織。三叉頸神經核區為三叉神經(三叉神經核尾)下行徑中的感覺神經纖維,被認為和上部頸椎根的感覺纖維相互交錯。這種高位頸髓和三叉神經感覺通路的功能性合流,使得來自頸部上
-
2006-06-01 06:00
頸椎痠又麻 可能是後頸神經痛
您是否有過頭後枕部和脖子髮際凹陷處的疼痛麻刺感,在低頭或轉動時更加不舒服?如果有,那可能就是後頸神經痛。所謂後頸神經痛是指,第二節的頸椎神經根受到壓迫,產生病變引起的後頸部和頭側的疼痛。在中醫的範圍來講,是在風池穴(後頸部髮凹陷處中)附近位置的疼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