嘴唇紅腫塊不斷變大 血管瘤潛伏發作
文/楊士維
55歲女性病患因下唇有紅色腫塊前來就診。外觀上可見下唇深紅色的腫塊,不痛不癢,腫塊表面平滑,無潰爛或是分泌物(圖1),臨床診斷是血管瘤。
由於似乎逐漸變大,加上外觀上有點異狀,病人決定要手術切除。仔細檢查可以看到外唇的深紅色腫塊宛如水面上的冰山,且延伸到下唇內側黏膜(圖2)。切除後,將傷口縫合(圖3),3個月後傷口癒合,下唇在外觀上幾乎看不出手術痕跡(圖4)。
好發頭頸部 大小不等
血管瘤好發於頭部和頸部,也可見於皮膚、黏膜或內臟器官的身體任何部位,直徑從幾公釐到幾公分不等。
同樣是血管瘤,發生在嬰幼兒和成年人身上,卻有不同疾病特性及治療成效。血管瘤是兒童最常見的血管腫瘤,是血管內皮變異產生的良性腫瘤,大約從新生兒出生後幾個月開始變大、變明顯,1歲之後再持續變大的狀況則少見,通常會開始退化、縮小,但在成人身上不常見,且通常大小穩定,大多不會隨著時間的推移而發生體積變化。
手術切除不留痕
嬰幼兒血管瘤被認為與遺傳和環境因素有關,成人血管瘤病因尚不清楚。
嬰兒血管瘤對於大多數情況來說,一般以觀察為主,必要時,可以採取藥物或是手術治療;成人病灶治療也是以觀察為主,若要積極治療包括硬化劑注射療法、雷射療法、手術切除,或針對有症狀或複雜病變的病灶處進行血管栓塞治療。
大多數嬰兒血管瘤在兒童早期就會消退,通常會留下最小的殘留變化;成人血管瘤預後也很好,隨著時間的推移,往往會更加穩定,但較不會像嬰兒那樣自然消退。正因如此,有些病患考量外觀而採取手術治療。
血管瘤若是快速長大、出現疼痛、潰瘍、出血、表面顏色變化、頸部出現硬塊腫塊,或是體重下降等症狀,要小心是否轉變成惡性血管瘤,不可輕忽。
(作者為基隆長庚紀念醫院耳鼻喉科醫師)
發燒新聞
網友回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