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4-12-03 20:31
健康網》冬季熱水澡驅寒! 國健署:兒童浴室安全有3守則
羅碧/核稿編輯冬天氣溫驟降,許多家庭喜歡用熱水澡驅寒,但洗澡過程中可能潛藏意外風險,特別是兒童。國民健康署近日在臉書發文提醒家長,應遵守「兒童洗澡3守則」,包含勿獨留、試水溫、要通風,保障孩童安全,讓洗澡過程更舒適。守則1:勿獨留—避免意外發生
-
2024-09-14 17:47
健康網》烤肉「5原則」遠離致癌物! 炭火不冒煙再烤
沈莉馨/核稿編輯中秋煙燻烤肉過程中,可能會產生致癌物質。食藥署在臉書粉專「食用玩家-食藥署」及官網發文提醒,烤肉要注意的重點,選擇通風良好的場所,避免吸入過多煙霧;等待炭火溫度穩定不冒煙時,再進行食材燒烤;易出油或出水食材,以鋁箔紙包覆再燒烤;難熟的食材,先煮再進行燒烤;燒焦部位去除,別食用;搭配新
-
2024-08-29 16:09
苗縣近1週腸病毒疫情降 衛生局:開學勿輕忽
衛福部疾病管制署統計,最近一週國內腸病毒就診人次較前一週上升5.8%,雖苗栗縣下降3.3%,不過苗栗縣衛生局提醒民眾仍處流行期,研判疫情傳播風險持續,尤其明(30日)天是開學日,呼籲民眾應加強教導學童落實正確洗手等良好衛生觀念,並注意居家、學習環境的通風與清潔。
-
2024-08-03 15:20
橙色燈號 新北啟動防熱機制 籲民眾記住急救5步驟
中央氣象署今天發布新北市新店區、樹林區、鶯歌區、三峽區為橙色燈號,可能連續出現36度高溫,新北市政府啟動高溫防熱機制,通報各相關局處及區公所啟動防熱因應措施,呼籲民眾注意防護。新北市消防局長陳崇岳提醒,夏季高溫容易引起中暑、熱衰竭、熱痙攣等各種熱傷害,高溫來襲時應盡可能待在通風良好或有空調的室內,減
-
2024-04-25 18:38
健康網》雨天雙足變「香港腳」臭又癢!預防很簡單
葉立斌/核稿編輯中央氣象署預測,明(26)日鋒面影響,幾乎全台都可能下雨。每當大雨季節,所有人最害怕的莫過於「香港腳」!不少人襪子被濺濕,又不便換穿襪子,香港腳就上腳了。要如何遠離香港腳?醫師建議保持雙腳通風、乾燥;若真的感染也不必憂心,找皮膚科醫師治療即可。
-
2024-04-02 06:30
健康網》絕不能就「蒜」了! 農糧署教3招 輕鬆種出蒜苗
葉立斌/核稿編輯蒜頭是廚房常備配料之一,但您是否遇過買一大包蒜頭用不完,等下次拿出來時卻發芽了?農糧署提到,雖然發芽的蒜頭可食用,但其實在發芽過程中,會導致蒜瓣萎縮、乾癟,風味及營養降低,因此建議不要吃,也不要丟!透過居家種植,讓發芽後變蒜苗,便能再次食用。
-
2024-02-28 17:31
尼泊爾達人Ruby傳一氧化碳中毒亡! 消防專家:這些症狀要注意
沈莉馨/核稿編輯今(28)日傳出旅居尼泊爾20年的台灣旅遊達人「尼泊爾達人Ruby」(簡如邠)疑似在通風不良處洗澡,導致一氧化碳中毒離世,享年46歲。專家表示,一氧化碳中毒輕微者會頭痛、噁心想吐,嚴重者會暈眩、昏迷甚至死亡,若出現以上症狀,應立即停止使用熱水器,打開窗戶通風,並建議將屋外式熱水器裝在
-
2024-02-09 09:58
採買年貨有訣竅 專家:小心「油魚子」混充烏魚子
農曆年將至,不論是宴客聚會、祭祀祖先常少不了各類菜餚生鮮,民眾若是想要採購囤積,哪裡買、又該如何挑選與保存都是課題,逢甲大學合作經濟系副教授、台灣農業合作社聯合社顧問楊坤鋒建議,菜類保存講求通風或包報紙後再入冷藏;海鮮選購活體最佳,魚蝦冷凍,而蟹類烹煮後冷藏;烏魚子則要留意油魚子混充的問題。
-
2024-02-08 14:20
過年大掃除 化學署提醒使用清潔劑牢記「3要點」
過年大掃除,許多民眾會使用清潔劑對付陳年頑垢,但使用清潔劑如有不慎,恐吸入有毒氣體危害健康。為了預防清潔劑傷害,環境部化學署提醒民眾務必遵守「通風」、「隔絕」、「勿混用」3大使用原則,切勿購買來路不明或成分標示不明的清潔產品,避免居家還未變乾淨,就先傷身。
-
2023-12-20 15:29
健康網》聖誕樹能有50種以上黴菌! 過敏兒小心罹「聖誕樹症候群」
沈莉馨/核稿編輯耶誕節要到了,到處都可以看到漂亮的耶誕裝飾,胸腔暨重症專科醫師黃軒引述國外研究表示,聖誕樹不論真假都能累積灰麈和50種以上黴菌,當搬進有暖氣的屋子後黴菌會快速繁殖,釋出孢子在室內,可能會引起室內的過敏反應,像是流鼻水、發癢、呼吸困難、疲勞等症狀。建議可在聖誕樹旁放置除濕機或置於通風處
-
2023-12-17 15:15
低溫來襲冷吱吱 宜縣消防局提醒大家防範一氧化碳隱形殺手
中央氣象署發布低溫特報,北部地區可能跌破攝氏10度,宜蘭縣政府消防局今天發布新聞稿提醒大家,使用瓦斯、燃氣熱水器要注意通風,若有頭暈、想吐、四肢無力等一氧化碳中毒跡象,立即打開窗戶,身體嚴重不適者,請儘速就醫。根據統計,今年截至11月21日,全國發生17件一氧化碳中毒,造成3人死亡、43人送醫,每年
-
2023-12-14 18:45
健康網》有條紋竹筷比馬桶蓋髒7-8倍!醫揭3大細菌來源
羅碧/核稿編輯筷子為亞洲國家常用餐具之一,但您有注意過它的清潔嗎?胸腔暨重症專科醫師黃軒引述國內研究表示,有條紋的竹筷含菌量高達13,000,是一般竹筷37倍,也比馬桶蓋骯髒7至8倍。其中筷子細菌來源多為口腔細菌、食物殘渣,以及環境細菌殘留所致,因此建議每週清毒,並定期更換筷子,降低細菌含量。
-
2023-12-01 15:13
健康網》保護呼吸道遠離病毒 醫授3招:室內空氣品質也要顧!
冬季天氣寒冷,許多人出現呼吸道問題。輔大醫院耳鼻喉科主任胡皓淳臉書專頁「胡皓淳醫師-耳鼻喉科生涯一筋」發文分享,照顧呼吸道健康,平時應保持室內空氣品質、適當穿衣保暖,以及堅持良好的衛生習慣,降低感染病毒風險。●保持良好的室內空氣品質:冬天大家都不喜歡出門,甚至因為寒冷,會把門窗關得緊緊的,不過保持室
-
2023-11-13 20:02
高雄本土登革熱+40 衛生局呼籲:居家噴藥別「包」過頭
高雄市今天(13日)新增本土登革熱40例、累計1749例,由於三民區、鳳山區陸續爆發社區群聚感染,衛生局將兩行政區列為全區為高風險警示,另有13區33里也需警戒,衛生局也呼籲,居家噴藥時若過度覆蓋,反而提供病毒蚊藏匿空間,使滅蚊效果大打折扣。
-
2023-10-25 11:34
健康網》5食材冷藏反糟糕 醫:番茄保存靠這招
不少民眾可能都認為,食材一定冷藏才能保鮮、不意壞。不過,胸腔暨重症專科黃軒列出「5種日常食品」,實際上並不需要冷藏以維護它們的品質和最佳食用期。像是為了讓番茄保鮮時間更長,建議將它們的莖部朝下儲存在一個涼爽、通風良好且遠離直接陽光的地方。黃軒在臉書粉專「黃軒醫師 Dr. Ooi Hean」發文指出,
-
2023-08-04 16:31
健康網》濕氣重易胃脹、水腫! 醫推6除濕撇步:多喝溫水活化內臟
炎夏天氣悶濕交替,不僅讓人感到不舒服,身體也會因潮濕環境,而影響體內濕氣不易排出。胸腔暨重症專科黃軒表示,想讓身體除濕,建議應調整飲食習慣、多喝溫開水、適當運動、睡眠充足、保持衣物和居住環境乾爽及多開窗通風。另,喝溫水可活化內臟,稀釋和排出體內濕氣,促進血液循環和新陳代謝;冷飲、油膩、甜食等最好少吃
-
2023-07-22 18:11
健康網》小朋友暈車怎麼防? 醫:減少視覺與平衡感刺激
暑假帶小朋友出遊,難免碰到暈車狀況。對此,徐嘉賢兒科診所院長徐嘉賢在臉書粉專「黑眼圈奶爸Dr. 徐嘉賢醫師」發文分享,要避免暈車應保持通風、盡量睡覺、減少視覺和平衡感刺激。或可事先準備分散注意力的歌單、有聲書,或兒童用暈車藥。徐嘉賢表示,以通則來說,小於2歲的孩子較少暈車,2歲以上孩子暈車機率較高。
-
2023-07-14 16:58
好熱!嘉義今氣溫飆到35.7 醫:有「這些」症狀速就醫
嘉縣溪口今下午3點半測得攝氏35.7度高溫,嘉義基督教醫院家醫科主任翁成傑表示,當人體不當地承受一定程度悶熱,身體無法調節高溫及散熱時,就可能發生熱衰竭、熱痙攣等熱傷害,嚴重甚至會中暑、多重器官衰竭、死亡,如發現身旁有人出現熱傷害症狀,應到空氣流通良好、陰涼處解開衣物協助患者散熱,如患者出現意識不清
-
2023-07-05 16:10
健康網》預防高溫熱傷害! 國健署教「涼、補、心」3字訣
據中央氣象局表示,近日各地天氣高溫炎熱,今(5日)中午包含花蓮、台東、新北、基隆、高雄等縣市都突破36度高溫。國健署提醒,民眾從事戶外活動或工作,暴露於高溫環境的頻率或時間增加,容易讓人感覺到炎熱、心情煩躁、頭痛、噁心等中暑或熱衰竭現象,所以應避免或減少曝曬於高溫環境下,並牢記保持「涼」爽、「補」充
-
2023-04-15 20:30
健康網》妹妹搔癢、不舒服? 醫授保養5招
天氣悶熱、潮濕,易使「妹妹」搔癢不舒服,女性私密處該如何保養呢?對此,新竹國泰醫院婦產科主治醫師張瑜芹表示,除了穿著棉質透氣內褲、多喝水多排尿、保持私密處乾燥通風、平時注意清潔,性行為後一定要清潔,避免細菌感染。張瑜芹在臉書粉專「美麗而剽悍 婦產科女醫 新竹竹北 張瑜芹醫師」發文提醒,天氣漸熱,婦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