晴時多雲

  • 2022-05-11 12:57

    健康網》防染疫重症死亡3部曲 醫:還是「這招」最有用

    本土武漢肺炎(新型冠狀病毒病,COVID-19)疫情持續升溫,也陸續出現重症與死亡案例。胸腔暨重症專科醫師黃軒表示,現今醫療,有「防重症死亡」3部曲,然而最好的防範方式,仍是接種疫苗。黃軒在臉書粉專「黃軒醫師 Dr. Ooi Hean」分享,預防勝於治療的概念要被落實,否則面對Omicron變種病毒

  • 2022-05-10 16:06

    健康網》武肺口服藥服用時機 醫:病發後5天內且還是輕症時

    隨著台灣武漢肺炎(新型冠狀病毒病,COVID-19)疫情邁向高峰,要如何有效減少中重症,減少死亡是重中之重。前台大感染科醫師林氏璧指出,台灣到5月8日之前確診的有99.75%是輕症或是無症狀,也不需要接受抗病毒藥物的治療,但年齡大於65歲,或是糖尿病、癌症等,有轉為重症的高風險因子的患者,需要在發病

  • 2022-05-08 16:38

    長照機構確診者的密切接觸者 快篩陽性即可投藥

    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今日公布,住宿型長照機構武漢肺炎(新型冠狀病毒病,COVID-19)確診者的密切接觸者,不用等到PCR陽性,只要快篩陽性,即可投藥治療,且可回溯至5月5日起的個案,並澄清口服抗病毒藥物並非網傳中重症個案才可使用,主要是用於無症狀與輕症患者,降低中重症風險。

  • 2022-05-04 17:38

    謠言終結站》網傳「瑞德西韋由蛇毒製成」 查核平台:謠言無根據

    武漢肺炎(新型冠狀病毒,COVID-19)可用藥物瑞德西韋治療,但近日網路上有傳言稱「瑞德西韋是由蛇毒製成」,聲稱有邪惡勢力正利用瑞德西韋、飲用水和疫苗等散播蛇毒,而經事實查核平台「MyGoPen」查證後表示,實際上在疫苗和治療藥物中,並沒有和蛇毒相似的成分,網傳說法沒有根據,是錯誤謠言。

  • 2022-04-23 16:07

    一週用掉百人份 陳時中:這兩天會有大量輝瑞口服藥到貨

    本土武漢肺炎(新型冠狀病毒病,COVID-19)確診者中今(23)新增1例重症、10例中症,目前患者多半使用瑞德西韋藥物治療,我國也有採購70萬人份的輝瑞口服藥「Paxlovid」,日前有超過18萬人份抵台,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今(23日)表示,這兩天還會有輝瑞口服藥抵台外,目前使用也呈現增加趨勢。

  • 2022-03-25 15:02

    本週境外本土定序皆Omicron 新增1中重度個案曾打3劑疫苗

    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公布最新一週武漢肺炎(新型冠狀病毒病,COVID-19)境外移入與本土病毒基因定序,境外移入中確定增加66例Omicron案例,本土增加16例Omicron案例,並無Delta株個案,不過新增1名中重度個案,為70多歲的個案,曾打過3劑疫苗,有中度肺炎,使用瑞德西韋治療後病況穩定

  • 2022-02-22 20:59

    防疫老將談抗疫1》 張上淳:同島一心是決勝關鍵

    2019年11月中國武漢爆出COVID-19疫情後,全球掀起近代最大的一場隔離行動,原本被全球譽為防疫資優生的台灣,去年5月經歷本土疫情爆發,全台防疫警戒升為三級,直到8月初疫情才趨緩,接續面對Delta與Omicron變異株挑戰,如今行政院定調未來防疫規範逐漸朝正常生活的方向,外界解讀是疫情已看見

  • 2022-01-14 16:12

    感謝醫檢師、藥師防疫辛勞 基隆醫院送蛋糕打氣

    今天1月14日為醫檢師節、明天是藥師節,衛生福利部基隆醫院院長林慶豐院長與副院長陳韋達等人,為醫檢師和藥師送上蛋糕,感謝他們這陣子默默付出、承受很大壓力,為他們打氣,一起對抗疫情。醫事檢驗科杜琦超主任說,謝謝院方沒有遺忘這群藏身幕後在實驗室默默付出者;藥劑科主任朱婉兒感謝長官,肯定藥劑科熱血又熱情的

  • 2021-10-07 14:02

    獨家》早期確診者也能用瑞德西韋 張上淳:不符單株抗體可評估採用

    近期治療武漢肺炎(新型冠狀病毒病,COVID-19)口服藥有眉目,而原本國內僅開放重症患者使用的瑞德西韋,在美國最新發表研究顯示,輕症患者早期使用可降低後續轉成重症風險達87%。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專家諮詢小組召集人張上淳表示,若早期確診者不符合使用單株抗體治療,院方評估有必要也可提供瑞德西韋,降低

  • 2021-09-28 23:04

    健康網》武肺口服藥將面世 默沙東藥廠最快年底前申請EUA

    武漢肺炎新型冠狀病毒病,COVID-19)口服藥即將開發成功?據外媒《CNN》報導,美國國家過敏與傳染病研究所(NIAID)愛滋病部門主任迪芬巴赫(Carl Dieffenbach)指出,目前最少有3種抗新冠病毒的藥物正在臨床測試中,在幾個月後就能清楚這些抗病毒藥物表現如何,最有競爭力的默沙東藥廠開

  • 2021-09-09 13:46

    瑞德西韋對武肺重症效果有限 醫:亞洲人療效最差

    武漢肺炎(新型冠狀病毒病,COVID-19)疫情肆虐,各國除了致力於普及疫苗的接種外,最重要的課題就是確診後的治療,醫師表示,日本最新研究發現,瑞德西韋對於重症患者的治療效果有限,尤其是針對亞洲民族療效是最差的,僅對美國人與白人效果較好。台北市立聯合陽明醫院胸腔醫師蘇一峰在臉書「蘇一峰」發文指出,根

  • 2021-06-08 16:18

    重症患者不再用瑞德西韋 張上淳:實證顯示恐更危險

    國內近期疫情造成不少武漢肺炎(新型冠狀病毒病,COVID-19)重症患者,但有病人與家屬遲遲等不到抗病毒藥物瑞德西韋,對此,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專家諮詢小組召集人張上淳表示,從實證資料來看,已經進入插管或使用葉克膜的患者,使用瑞德西韋對於預後或降低死亡率其實沒有幫助。

  • 2021-06-06 16:39

    引進最新抗體藥 指揮中心:預期將可減少重症

    國內武漢肺炎(新型冠狀病毒病,COVID-19)疫情嚴峻,死亡與重症族群集中在患有慢性病的中高齡長者,目前國內用於對抗武漢肺炎重症的藥物為瑞德西韋,此外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也緊急向國外採購最新抗體藥物及高流量鼻管治療儀,預計本週陸續抵台,對此指揮官陳時中今(6日)證實,引進最新抗體藥,希望能夠減低輕

  • 2021-05-30 13:20

    救命藥物傳缺貨? 專家:免驚!瑞德西韋只是「加減用」

    全台三級警戒,武漢肺炎(新型冠狀病毒病,COVID-19)本土疫情每天確診數字仍維持3、4百例高峰,重症、死亡數也持續增加,被視為救命藥物的「瑞德西韋(Remdesivir)」傳出緊缺情形,外界憂心對疫情恐怕雪上加霜,對此專家認為,瑞德西韋的效果眾說紛紜,即使短缺,對防疫的衝擊很有限,外界無須恐慌。

  • 2021-05-29 09:39

    中研院採購高通量自動化平台 有望擴大篩檢量能

    本土武漢肺炎(新型冠狀病毒病,COVID-19)確診者從15日迄今已超過6千人,由於社區感染者多,各地快篩站都大排長龍,為了加速採檢結果出爐,指揮中心縮短結果上傳步驟外,我國學術龍頭中研院也向國外採購「高通量自動化平台」,將可一天3班制,每台檢驗1千個檢體,協助擴充採檢量能。

  • 2020-10-16 16:04

    WHO對瑞德西韋失望 李秉穎:上葉克膜了效果當然糟糕

    世界衛生組織(WHO)日前表示,對於治療武漢肺炎(新型冠狀病毒病,COVID-19),瑞德西韋對住院患者的死亡率影響「很小」或「沒影響」;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專家小組委員、感染科醫師李秉穎說,若用在已經上葉克膜、生命垂危的病患,的確效果不大。

  • 2020-08-06 05:30

    「地塞米松」納治療指引/與瑞德西韋作用不同 效果類似

    老牌的類固醇藥物「地塞米松」被認為用在嚴重的武漢肺炎(新型冠狀病毒病,COVID-19)病患身上有效,本週二在專家會議中通過,將其納入治療指引;不過指揮中心提醒,它和新藥「瑞德西韋」是完全不一樣的藥物和作用,不能混為一談。地塞米松是已被使用許久的類固醇藥物,可抑制人體的免疫系統,當新冠病毒感染人體後

  • 2020-08-05 17:26

    地塞米松納入武肺治療藥 指揮中心:和瑞德西韋完全不一樣

    老牌類固醇藥物「地塞米松」被認為用在嚴重的武漢肺炎(新型冠狀病毒病,COVID-19)病患身上有效;不過指揮中心提醒,它和新藥「瑞德西韋」仍是完全不一樣的藥物和作用,不能混為一談。地塞米松是已被使用許久的類固醇藥物,可抑制人體的免疫系統,當新冠病毒感染人體後,為抵抗病毒,人體會有炎症,免疫系統過度反

  • 2020-07-03 15:37

    美買斷3個月份瑞德西韋 莊人祥︰國內份量足夠55人用

    美國藥廠吉利德(Gilead)開發瑞德西韋被認為有助治療武漢肺炎(新型冠狀病毒病,COVID-19)病患,但美國買斷未來3個月所有的瑞德西韋產量;我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發言人莊人祥說,我國仍有儲備333支瑞德西韋,足夠55名重症病患使用。莊人祥說,台灣有參與瑞德西韋的全球臨床試驗,試驗結束仍保留25

  • 2020-06-27 14:13

    健康網》又見老藥治武肺 希臘研究︰秋水仙素可能減緩病情惡化

    武漢肺炎(新型冠狀病毒病,COVID-19)全球疫情仍然嚴峻,各國努力找治療藥方,繼羥氯奎寧無特別有效、瑞德西韋稀有的情況下,又有老藥治武肺的研究出爐,希臘醫師研究發現,用秋水仙素治療三週,可能可以有效減緩病情的惡化。陽明大學助理教授、陽明醫院胸腔內科醫師蘇一峰在臉書上指出,《美國醫學會雜誌》(J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