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4-10-26 05:30
手術+「熱化療」 晚期卵巢癌死亡、復發風險雙降
卵巢癌被稱為是女性的無聲殺手,因初期症狀不明顯,發現時多已進入晚期。馬偕紀念醫院指出,針對晚期卵巢癌患者透過術前輔助性化學治療,並在後續手術中結合「腹腔內熱化療(HIPEC)」,將加熱的高濃度化學藥物灌入腹腔,可徹底殲滅癌細胞,院內婦癌科與外科團隊跨科合作,並追蹤治療效果,已有不少患者成功抗癌,開啟
-
2024-10-25 12:58
「腹腔內熱化療」殲滅癌細胞 晚期卵巢癌死亡、復發率雙降
卵巢癌初期症狀不明顯,發現時多已進入晚期,因此被稱為是女性的無聲殺手。馬偕紀念醫院今(25日)分享,針對晚期卵巢癌患者透過術前輔助性化學治療,並在後續手術中結合「腹腔內熱化療(HIPEC)」,將加熱的高濃度化學藥物灌入腹腔,有助於徹底殲滅癌細胞,馬偕婦癌科與外科團隊跨科合作並追蹤治療效果,不少患者成
-
2024-10-21 10:12
27歲女罹乳癌 微創內視鏡全乳房切除手術重建自信
27歲林小姐因左側乳房疼痛,至台北慈濟醫院乳房中心就醫,沒想到卻在右側乳房檢查出小腫瘤,為惡性腫瘤且癌細胞已轉移至腋下淋巴結,確診為乳癌第二期。外科醫師陳昱天安排半年的化學與荷爾蒙治療,實施「微創內視鏡全乳房切除手術」,術後林小姐恢復狀況良好,定期回診追蹤中。
-
2024-10-08 14:20
23歲男常流鼻血 一查驚見腫瘤鼻咽癌第4期
台中23歲蕭姓男子,去年12月起右側鼻孔反覆出現流鼻血症狀,多次前往診所治療都不見好轉,前往醫院就醫經鼻咽內視鏡檢查,赫然發現腫瘤,確診為「鼻咽癌第4期」,經採用「化學放射治療」與「免疫藥物治療」,順利康復且無殘留癌細胞,目前定期門診追蹤中。
-
2024-09-06 18:36
健康網》降低直腸癌局部復發風險 多專科團隊謀最佳療效
羅碧/核稿編輯52歲的王先生在45歲時,罹患第3期直腸癌,先接受放射線合併化學治療縮小腫瘤後才手術,手術後的病理期別為第1期。手術後繼續做化療,總共完成12次的化學治療。昨天他出席和信治癌中心醫院(簡稱和信醫院)舉辦的《全彩圖解 大腸直腸癌診治照護全書》新書發表會分享親身經歷,並感謝醫療團隊的細心治
-
2024-09-05 10:12
下背不痛不癢腫塊迅速長大 竟是惡性軟組織肉瘤
65歲男子偶然在右下背摸到一個不痛不癢的小腫塊,原想著過些時日再去醫院掛號做檢查,沒想到這個小腫塊卻迅速長大,3個月內像吹汽球似地長到了7公分大,故到新竹臺大分院新竹醫院就診,經檢查診斷是惡性軟組織肉瘤。新竹臺大分院整形外科醫師張晏誠說明,惡性軟組織肉瘤是癌症的一種,約佔所有癌症診斷的 1%,算是較
-
2024-08-19 17:56
頭麻痛、視力模糊以為壓力大老花 竟是鼻咽癌4期
58歲的李先生,2年多前常覺得頭部痠麻痛、視力模糊,因狀況持續2、3個月沒改善,到安南醫院求診,進一步檢查發現右眼後有1顆腫瘤,是鼻咽癌4期導致海綿竇症候群,雖然處理棘手,醫、病討論後,患者接受影像導引的好神刀放射線治療,精準除去癌瘤,治療2年來復原情況佳、持續追蹤。李先生罹癌治療後也把過去的菸、酒
-
2024-07-23 09:53
婦人突上腹痛、血便是胃癌4期 免疫治療合併化療治癒
66歲徐姓婦人有貧血問題,但每年皆健檢,日前突上腹痛解血便、呼吸急促,到台中慈濟醫院檢查竟為胃癌4期並轉移到肝臟。經該院副院長、一般外科醫師余政展安排住院,接受免疫治療合併化學治療,3個月肝臟轉移、胃腫瘤幾乎消失,到達完全緩解。余政展呼籲晚期胃癌病人不要放棄,免疫治療合併化學治療,有機會翻轉胃癌。
-
2024-07-02 15:32
菸酒男「連粥都吞不下」半年狂瘦7公斤 食道癌上身
台中47歲鄭先生20多年來菸酒來者不拒,1年多前開始覺得吃東西總是「卡卡的」,吃太快還會反胃嘔吐,半年來暴瘦7公斤,日前更是「連一口粥都吞不下」,就醫經內視鏡檢查赫然發現食道下段有長達7公分腫瘤,確診是食道癌,醫師安排手術切除及重建,所幸癌細胞尚未轉移,正持續努力抗癌中。
-
2024-06-03 15:48
蠟筆小新動畫導演膽管癌逝世》小心隱藏癌王! 4症狀快就醫
相關新聞請見:《蠟筆小新》動畫導演鴫野彰膽管癌病逝 享壽70歲葉立斌/核稿編輯日本漫畫《蠟筆小新》動畫版導演鴫野彰(しぎのあきら)於5月30日膽管癌病逝,享壽70歲,稍早鴫野彰所屬官方也證實其死訊。醫師提醒,膽道癌早期症狀不明顯,若出現黃疸、右上腹痛、噁心嘔吐、體重減輕等症狀,應儘速就醫診治,並建議
-
2024-05-16 21:45
健康網》年輕男子小心「蛋蛋的哀愁」 醫揭睪丸癌4治療方式
羅碧/核稿編輯好發於年輕男性的癌症之一,除了大腸癌、肺癌,還有睪丸癌!台北醫學大學附設醫院泌尿科醫師戴定恩在臉書專頁「熱血暖男 戴定恩醫師|台北 文山 新店 泌尿科 疝氣 結石 攝護腺專業」發文分享,根據研究顯示,男性確診睪丸癌的平均年齡大約落在33歲,若不幸確診睪丸癌,可採取化學、放射、幹細胞治療
-
2024-04-22 05:30
婦人腹痛、皮膚變黃 驚罹罕見十二指腸腺癌
1位64歲女性過去身體狀況良好,這次是因為上腹悶痛且皮膚變黃,又在3個月內,體重減輕了8公斤,來醫院後發現黃疸指數過高,且有嚴重的貧血,因此安排相關的檢查。疑高糖飲食或愛吃紅肉引發透過斷層掃描顯示,患者肝內膽管擴張,十二指腸腸壁有增厚的情形,高度懷疑為惡性腫瘤(如圖);胃鏡可見在十二指腸第2段,有連
-
2024-04-20 18:23
4期大腸直腸癌 醫:特殊條件可免疫治療搭基因檢測
台灣地區大腸癌發生、死亡人數,每年呈快速增加趨勢,居所有癌症發生率及死亡率的第2位與第3位,每年約有1萬多人得到大腸癌,並有超過5千人因大腸癌死亡。新樓醫院指大腸直腸癌若到第4期,其5年存活率未達2成,但4期大腸直腸癌如有下列特殊情況,可運用免疫治療與搭配基因檢測來治療。
-
2024-03-26 16:25
健保納免疫治療對象 醫:晚期胃癌、食道癌可降2成死亡
根據最新癌症登記報告所示,國內胃癌患者約30%發現時已是第4期,食道癌確診時為第4期比例更高達45%,醫師表示,近年免疫治療加入治癌行列,健保也已將免疫治療納入一線胃癌與二線食道癌納入給付適用對象,可降低約20%死亡風險,成為晚期癌友抗癌的新希望。
-
2024-03-26 11:59
5旬婦腹悶1個月暴瘦9公斤 就醫一查胰臟腫瘤指數是正常7倍
葉立斌/核稿編輯別再以為自己胰臟沒事!一名50歲女子平時不菸酒、無慢性病和家族史,卻突上腹不適已1個月,體重也減輕9公斤就醫,一照腹部超音波時,驚見胰臟有4公分陰影,斷層掃描顯示高度懷疑胰臟癌,腫瘤指數為200多(正常
-
2024-03-10 17:25
健康網》每2人就有1人感染幽門桿菌 醫:100%易致慢性胃炎
葉立斌/核稿編輯一名60歲男子腹痛好幾個月,經胃鏡檢查後,發現是大範圍的浸潤性胃癌,病因起自於幽門桿菌,禾馨民權內科診所腸胃科醫師葉秉威表示,一旦感染幽門桿菌,100%會造成慢性胃炎,20%會造成潰瘍,1%會造成胃癌。全台灣帶菌率約4-5成,每兩人就有一個是感染者。
-
2024-01-29 11:58
孩子高燒不退、體重下降 兒童癌症9大警訊
新竹一名4歲男童最近2週突然高燒不退,卻沒有任何呼吸道感染的常見咳嗽或流鼻水症狀,家長帶去多間診所反覆檢查,篩檢過各種盛行的病毒也沒有發現病原。母親說除了發高燒之外,孩子這兩週食慾也不佳,常常吃藥嘔吐,體重降低了4公斤。診所醫師聽完察覺情況有異,便立即將男孩轉診至新竹市立馬偕兒童醫院檢查,經血液腫瘤
-
2024-01-16 17:51
癌患化療後手腳麻無力走 中醫藥出手讓他能放掉柺杖
57歲李男罹患攝護腺癌,幾年前做過根除性手術,但因骨轉移與攝護腺特異抗原(PSA)指數異常,做化學治療PSA漸穩定控制,但在化療3、4個月後出現手腳麻木無力,症狀漸加重,步行困難要用柺杖,症狀在化療停止後也未改善。患者改求診奇美醫院中醫,接受2個月中醫辨證處方治療,今年初回診手腳不再麻木,不必靠柺杖
-
2023-12-22 05:30
腦瘤治療新利器 衛福部核准電場治療裝置
台灣每年約新增400例膠質母細胞瘤(GBM)個案,確診時就像被宣告死刑,存活率只剩下1年至1.5年,隨著醫療進展,可控制腫瘤生長的「腫瘤電場治療裝置」成為最新國際標準治療,衛福部近日也核准創新「腫瘤電場治療裝置」。台灣神經腫瘤學學會前理事長、新北市立土城醫院副院長魏國珍指出,使用「腫瘤電場治療」搭配
-
2023-12-15 05:30
健保給付新標靶藥 罕見淋巴瘤患者受惠
70多歲陳女士,在30多歲時,眼睛黏膜、牙齦、子宮異常出血,先後至眼科、牙科、婦產科就診,遲遲未找出病因,最後確診是「華氏巨球蛋白血症」(WM)。華氏巨球蛋白血症 眼、牙、子宮異常出血WM在淋巴瘤中極少見,台灣每年新發病例不到50人,高風險族群5年存活率僅36%,但衛福部健保署今年12月起給付新一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