晴時多雲

頻道logo
  • 2025-04-16 10:27

    健康網》10大傷腎職業排行! 夜班者排第3 「它」排第1

    葉立斌/核稿編輯小心日常生活、飲食習慣,傷腎卻不自知!洪永祥診所院長洪永祥依照個人20年腎臟科醫師臨床經驗,再參考相關職災醫學文獻所推出的排行榜,排行出10大傷腎職業,1-10名依序為:加油站與工廠勞工、戶外勞動者、夜班工作者、醫護人員、民意代表、電子工程師、家庭主婦、健美運動員、職業司機及廚師,分

  • 2025-01-08 05:30

    微創靜脈曲張抽除手術 風險低、不擔心復發

    60歲曾姓主婦,6年來深受靜脈曲張所擾,右腿搔癢、腫脹、浮青筋等症狀日益嚴重,5個月前到台中市澄清醫院中港分院就醫,自費接受微創靜脈曲張抽除手術,將病變的靜脈完全挑除,穿3個月彈性襪後,順利康復。術後穿3個月彈性襪 順利康復澄清醫院中港分院整形外科醫師呂明川指出,靜脈曲張依據CEAP分類評估患部位置

  • 2024-10-21 20:47

    健康網》10大NG習慣傷攝護腺! 含糖飲排第2「它」奪冠

    沈莉馨/核稿編輯保護下半身健康,別傷害攝護腺健康而不自知!洪永祥診所院長洪永祥整理出傷害攝護腺健康10大行為,排名前後依序為:菸酒不拒、常喝含糖飲料、不當憋尿、久坐、熬夜、射精次數太少、常吃紅肉與高脂肪食物、忍住不射精、不安全性行為,以及常騎坐墊差的腳踏車。

  • 2024-09-06 11:02

    健康網》下床第一步腳跟刺痛 足底筋膜炎3特點

    沈莉馨/核稿編輯上班族小美最近發現每天早上起床時,腳跟處會出現一種刺痛感,尤其是在第一步踏下去的時候,疼痛特別明顯,這情況持續了幾週,疼痛感逐漸加重,甚至在久站後,也會感到腳底灼熱感。就醫後,經醫師診斷為足底筋膜炎;板橋樹林中醫診所主治醫師邱凡誠指出,足底筋特點有:膜炎腳跟疼痛、長時間活動後加劇、疼

  • 2024-08-18 13:46

    健康網》不只久站久坐、肥胖易患靜脈曲張 醫曝這因素也入列

    沈莉馨/核稿編輯靜脈曲張是困擾不少人的問題,除了會影響美觀外,嚴重者甚至可能會影響走路。中醫師邱伯恩表示,除了久站久坐、長期肥胖的人容易患有靜脈曲張外,長期便秘的人亦容易有此困擾。邱伯恩在臉書專頁「中醫好邱-邱伯恩醫師」發文分享,靜脈曲張主要是因為靜脈血液回流不良所致。而靜脈曲張發生時,腿部血管會出

  • 2024-08-01 20:45

    健康網》告別下肢水腫! 中醫教「這樣做」緩解:水還是要喝

    葉立斌/核稿編輯夏天天氣炎熱,想穿短褲或短裙出門,卻發現下半身水腫?雲鼎中醫診所中醫師羅珮嘉表示,除了中醫治療外,生活中應避免久站久坐,每隔30分鐘活動,或穿著彈性襪、睡前抬腳,以及避免吃太鹹、辣的食物。千萬不要因為水腫就不喝水,這樣反倒會無法把廢物代謝掉,更容易血液循環不佳,使腎臟無法將尿液排出,

  • 2024-05-30 05:30

    久站軟骨磨損 餃子店老闆雙膝換人工關節

    藝人團體ENERGY「16蹲」舞蹈,近期爆紅,但是連續激烈蹲跳或是長時間久站,要注意膝蓋發出警訊。台中市東勢一名姚姓餃子麵館老闆,每天蹲站著洗菜與煮麵,雙膝軟骨嚴重磨損,憂心晚年恐得坐輪椅或拄枴杖助行,上個月前往大甲李綜合醫院求診,置換人工膝關節後,才放下心中大石,預計復健2個月後再開店。

  • 2024-05-18 23:36

    健康網》腳底痛不是足底筋膜炎 足跟脂肪墊損傷狀治療一次看

    賴以潔/核稿編輯碰到腳底痛就是足底筋膜炎嗎?那可不一定,還有可能是足跟脂肪墊損傷症候群,板橋亞東醫院骨科主治醫師陳鈺泓表示,它的症狀常跟足底筋膜炎搞混,雖然同樣是久站久坐後出現的絞痛,成因卻不相同。陳鈺泓在臉書專頁「鋼鐵爸爸 陳鈺泓醫師 板橋骨科推薦 脊椎專業 骨鬆骨折骨刺 運動傷害」發文說明,足跟

  • 2024-04-24 15:11

    健康網》肩頸痠痛怎預防? 中醫籲養成3點好習慣

    沈莉馨/核稿編輯總覺得肩膀和脖子又痠又痛、好僵硬?當心是肌筋膜出了問題!翰醫堂中醫診所中醫師楊宗翰於臉書專頁「翰醫堂中醫診所」發文指出,想要預防肌筋膜痠痛,建議做到3撇步:保持良好的姿勢、避免久坐或久站以及適度運動,像是瑜伽、游泳。保持良好的姿勢:日常生活中,不良的姿勢會對筋膜施加額外的壓力,導致疼

  • 2024-04-10 14:11

    健康網》小腿「水腫」怎麼辦? 4常見原因、對策一次看

    葉立斌/核稿編輯現代人經常久坐,一天下來卻發現小腿水腫?桃園新竹聖宜診所醫師吳易儒說明,因長時間保持同一姿勢,會讓身體部位受到壓迫,阻礙血液和水分的正常流動,使液體在小腿積聚,引起水腫。因此建議定期改變姿勢,並於晚上時,抬腿15-30分鐘,讓小腿抬高角度高於心臟。此外,她也分享其他水腫原因,包括:鹽

  • 2024-03-02 17:37

    健康網》一踩地就痛!醫曝足底筋膜炎4原因

    沈莉馨/核稿編輯早上一下床踩到地板腳底就很痛,小心可能是足底筋膜炎惹得禍,翰醫堂中醫師詹博恩表示,與長時間站立、行走給予腳底壓力,足弓問題及穿著不支撐或不合適的鞋子有關,然而長時間久坐也容易導致筋膜僵硬。詹博恩於臉書專頁「翰醫堂中醫診所」發文說明,足底筋膜炎是一種與足底筋膜組織發炎有關的疾病,主要發

  • 2023-11-01 19:46

    健康網》2姿勢超傷脊椎! 物治師教3伸展運動緩解僵硬

    你也是久坐一族?常一坐就是一兩個小時,甚至半天時間都不曾挪動地方,小心這樣行為恐造成脊椎極大傷害。對此,禾悅物理治療所物理治療師彭柏儒表示,想讓脊椎傷害降低,建議日常可做頸椎-收下巴運動;胸椎-胸椎旋轉運動;腰椎-貓牛式等3種伸展活動,有助緩解脊椎僵硬和疼痛,還能提升身體柔軟度。

  • 2023-10-18 05:30

    陳年「人工髖關節」感染 再置換手術還「好腳力」

    70歲王姓婦人,10多年前曾動過人工髖關節置換手術,術後恢復良好,但近半年來發現久站或走路時,右側髖關節會感到痠痛無力,甚至發燒、局部腫脹,就醫檢查後,診斷為人工髖關節感染合併骨缺損,醫師建議接受「多階段性再翻修手術」,除再次更換人工髖關節,也一併解決細菌感染、骨缺損等問題,讓她開心又可以四處趴趴走

  • 2023-10-17 15:08

    嬤人工髖關節出問題腰痛腿麻 多階段性再翻修手術助回春

    70歲王姓婦人,10多年前曾動過人工髖關節置換手術,術後恢復良好,但近半年來發現久站或走路時,右側髖關節會感到痠痛無力,甚至發燒、局部腫脹,就醫檢查後,診斷為人工髖關節感染合併骨缺損,醫師建議接受「多階段性再翻修手術」,除再次更換人工髖關節,也一併解決細菌感染、骨缺損等問題,讓她開心又可以四處趴趴走

  • 2023-09-24 05:30

    60歲多出一顆睪丸? 腹股溝疝氣來亂!

    「陳醫師,我怎麼多了一顆睪丸?」一名年約60歲的顏先生捂著下腹走進診間,面露尷尬地敘述著近期發現的身體異狀,原來是他的左側下腹部出現莫名的突起,有時突起,但有時又消下去,雖沒有強烈的痛感或是不適,但他懷疑怎麼這年紀了,還會多長一顆睪丸?這個疑惑困擾了他好幾個月,在家人的勸說下,才終於前來看診,經診斷

  • 2023-09-10 05:30

    靜脈曲張腳踝發黑 微創手術選擇多

    許多人喜歡在天氣炎熱時,想要穿著短褲、短裙清涼一下時,卻發現腿上浮現許多細微像蜘蛛絲狀的血管,小腿踝部也有色素沉澱、發黑的現象,而這是靜脈曲張常見的症狀。腿部的血液回流需要依靠肌肉收縮擠壓,才能抗地心引力回到心臟,而靜脈瓣膜就像樓梯的台階,讓血液在回流的過程中暫時停留、防止逆流。如果表淺靜脈彈性變差

  • 2023-09-07 15:00

    健康網》久坐族注意! 醫盤點5大行業易便秘:1動作別做

    現代人工作壓力大,加上少吃飲食不均,蔬果攝取較少,這都是造成便秘情況。義大醫院大腸直腸外科主治醫師陳致一表示,若排便需要很用力,糞便又硬又乾,且超過2天才大1次就是有便秘問題;其中行銷活動企劃人員、助理及秘書、專櫃銷售人員、餐廳服務生和老師等5大行業最容易中鏢,同時提醒民眾應避免「邊上廁所邊滑手機」

  • 2023-07-21 21:27

    健康網》櫃姐膝蓋痛軟腳 中醫內外雙管治療 久站也不怕

    45歲櫃姐半年前開始膝蓋痠痛脹緊,想說是長期久站沒運動,所以例假日就去爬山或是跑步,剛開始運動時下肢真的比較放鬆,但只要運動量一大,膝蓋周圍就會開始痛。一段時間之後,發現膝關節蹲到一定角度後就引發膝蓋外側疼痛,甚至嚴重到站起來時會突然軟腳,於是到馬光中醫診所治療,經醫師予以中藥及針灸,大幅改善症狀。

  • 2023-05-15 05:30

    簡易筋膜伸展 改善久站族痠痛

    常見作業員、專櫃人員、餐飲業者或教師等,需要長時間站立工作,這些「久站工作族群」也容易引發從頭到腳的痠痛,因此在工作站立時,可用短暫的休息時間,簡單利用一張椅子做全身筋膜伸展,改善因長時間或不良站姿引起的痠痛外,更可以改善工作及生活品質。●前側筋膜牽拉(圖1):改善長時間駝背站姿,減少身體前側緊繃。

  • 2023-04-27 15:02

    痔瘡怕開刀? 微創雷射痔瘡消融手術 疼痛少、恢復快

    屏東基督教醫院引進「微創雷射痔瘡消融手術」,不但手術時間短、住院日短、疼痛度及傷口都比傳統切除手術小許多,術後很快就能回到職場,不耽誤工作。不必再像傳統手術得復原一個月,大幅提高患者生活品質。坊間常說十人九痔,痔瘡是許多人的困擾,但因為位置尷尬而使人諱疾忌醫,痔瘡易發生在長時間久坐、久站、負重、水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