晴時多雲

限制級
您即將進入之新聞內容 需滿18歲 方可瀏覽。
根據「電腦網路內容分級處理辦法」修正條文第六條第三款規定,已於網站首頁或各該限制級網頁,依台灣網站分級推廣基金會規定作標示。 台灣網站分級推廣基金會(TICRF)網站:http://www.ticrf.org.tw

健康網》南部粽水煮較健康? 營養師破解2陷阱不「粽」招

2024/06/07 18:05

營養師強調,雖然南部粽是用水煮的,但大多配料都會用油先炒過,因此食用重點還是在於份量。(資料照)

沈莉馨/核稿編輯

〔健康頻道/綜合報導〕端午節將至,應景吃粽子不可少!營養師李婉萍表示,許多人有「餡料單純的甜粽比鹹粽好」、「水煮南部粽、素粽比較不油、熱量更低」的迷思,但其實並不然,前者甜粽傳統做法會加入豬油或沙拉油攪拌,且餡料的糖份,也會在體內轉成三酸甘油酯,不會比較健康;而後者所述,其實鹹粽大多配料都會用油先炒過,素粽使用的素肉、素火腿、栗子、花生等,也有澱粉及油脂含量較高問題,因此食用重點在於份量。

盡情吃粽子 小心健檢冒紅字

李婉萍於臉書粉專「李婉萍營養師」與專欄發文提醒,端午節還沒到,已有病患因為太盡情享受粽子美味,健康報告重新冒出紅字,原本控制還不錯的三酸甘油脂又超過標準,因此分享2大吃粽陷阱:

●餡料單純的甜粽比鹹粽好:不選鹹粽,改吃沒有肥肉和油拌炒的甜粽,是否真的就能避免血脂升高的風險?事實上口感細密滑順的紅豆或芋泥等甜粽餡料,傳統做法都會加入不少豬油或沙拉油攪拌,且餡料裡的糖份,也會在體內轉成三酸甘油酯,因此患有高血脂症者一定要把握適量食用原則。同時,也經常碰到病人認為甜粽體積小,不知不覺便吃下2、3顆,這樣一來在相同重量下,油脂和熱量並不會比鹹粽低。

●水煮南部粽、素粽比較不油、熱量更低:不同於北部粽先將糯米與配料一起拌炒再炊蒸,類似油飯的做法,南部粽是用水煮、素粽沒有肥肉跟蛋黃,所以熱量較少。雖說如此,但其實鹹粽大多數配料還是都會用油先炒過,素粽使用的素肉、素火腿、栗子、花生等,也有澱粉及油脂含量較高問題,因此重點在於食用份量,粽子越大相對熱量也越高,甚至大、小顆肉粽間差距200大卡。

食粽技巧 取代正餐、注意順序

該如何避開吃粽陷阱?李婉萍提供2個技巧,包括:1次1顆,取代正餐;換個順序吃,提升飽足不怕胖:

●1次1顆,取代正餐:粽子屬糯米製品,包含澱粉、油脂及配料,基本上熱量超過1碗白米飯,要視為正餐,取代米飯,也就是主食代換的概念,且重量最好不超過250公克,不管鹹粽甜粽都需合併算入。尤其患有糖尿病、高血壓、高血脂症或有消化不良者,建議避免餐餐吃粽、一天1顆粽子較合適。

●換個順序吃,提升飽足不怕胖:粽子口感香甜軟糯易入口,加上沒有纖維質,導致單吃1個粽子不夠飽,因此又吃第2顆或其他東西,造成熱量爆表。建議搭配豆腐、豆乾等植物性蛋白質、足量蔬菜,以及絲瓜湯、竹筍湯或冬瓜湯,營養均衡又飽足!

此外,不妨依照「先蔬菜、再吃蛋白質、最後澱粉(粽子)」的順序,或在餐後選擇含有膳食纖維和消化酵素的鳳梨、木瓜、奇異果等水果,幫助消化,透過富含鉀離子的蔬果平衡粽子鈉含量較高的問題。

☆健康新聞不漏接,按讚追蹤粉絲頁
☆更多重要醫藥新聞訊息,請上自由健康網

不用抽 不用搶 現在用APP看新聞 保證天天中獎  點我下載APP  按我看活動辦法

網友回應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