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即將進入之新聞內容 需滿18歲 方可瀏覽。
疱疹病毒與阿茲海默症有關? 最新研究顛覆傳統觀點
〔編譯陳成良/綜合報導〕1種常見的疱疹病毒,竟然可能與阿茲海默症(Alzheimer’s disease)的發病有關!美國匹茲堡大學的科學家們近期發現,單純疱疹病毒一型(herpes simplex virus-1,簡稱HSV-1)與阿茲海默症之間存在著驚人的關聯,這項發現發表於1月2日的《細胞報告》(Cell Reports)期刊,為這種神經退化性疾病的成因,提供了新的線索。
據《每日科技網》(scitechdaily)報導,阿茲海默症是1種常見的神經退化性疾病,患者的腦部會出現2種主要的病理特徵:類澱粉蛋白斑塊(amyloid plaques)和濤蛋白(tau protein)形成的「神經纖維纏結」(neurofibrillary tangles)。過去,濤蛋白通常被認為是有害的,然而這項新的研究卻發現,濤蛋白最初可能是大腦對抗病毒感染的一種防禦機制。
這項研究的資深作者,匹茲堡大學眼科學系助理教授謝梅什博士(Or Shemesh, Ph.D.)表示:「我們的研究挑戰了傳統觀點,顯示濤蛋白最初可能是大腦免疫防禦的一部分。這個發現強調了感染、免疫反應和神經退化之間的複雜交互作用,為治療藥物的開發,提供了新的視角和潛在的新標靶。」
研究團隊在阿茲海默症患者的大腦樣本中,發現了與HSV-1相關的蛋白質。更重要的是,在患者大腦中特別容易受到阿茲海默症影響的區域,發現大量的病毒蛋白與「磷酸化濤蛋白」(phosphorylated tau)形成的纏結共同存在,且隨著病程發展,這個現象更為明顯。
為了進一步驗證,研究人員利用培養皿中培養的人類大腦迷你模型進行實驗。結果顯示,HSV-1感染可能會調節大腦中濤蛋白的含量及其功能。這似乎是一種保護機制,可以減少感染後的人類神經元死亡。
雖然HSV-1如何影響濤蛋白,進而促成阿茲海默症的確切機制尚不清楚,但謝梅什博士和他的同事們計劃在未來的研究中,進一步探索這些問題。他們預計將測試針對病毒蛋白或微調大腦免疫反應的潛在治療策略,並調查類似的機制是否也與其他神經退化性疾病有關,例如帕金森氏症(Parkinson’s disease)和肌萎縮性脊髓側索硬化症(ALS,俗稱漸凍症)。
發燒新聞
網友回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