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4-09-02 20:23
健康網》史蒂芬強森症候群 藥物引發嚴重過敏須警惕
葉立斌/核稿編輯藥物過敏要小心!林口長庚醫院風濕過敏免疫科醫師在臉書上提醒,民眾要注意一種嚴重的皮膚過敏反應—史蒂芬強森症候群(Stevens-Johnson Syndrome)。醫師指出,這種疾病聽起來像是一個常見英文名字,但其實是一種潛在危及生命的疾病,通常由藥物引起。
-
2024-06-21 15:36
四肢出現骨質異常 2個月大男嬰染梅毒!
疾管署今(21日)公布今年第2例先天性梅毒確定病例,為2個月大男嬰,6月上旬高燒40度,並有四肢部分骨骼骨質異常,父母也都驗出梅毒陽性,3人都在治療中。疾管署副署長曾淑慧指出,近年年輕族群感染梅毒、淋病個案數增加,且女性增幅較大,民眾務必落實預防措施,並在發現異常時儘速就醫。
-
2024-06-11 05:30
擦類固醇藥膏 皮下出血長紫斑
葉先生回家探視母親,被母親頸部下方的皮膚紅疹嚇到。母親表示,已經塗抹藥物,但效果不好。葉先生特地帶母親來醫院求診。檢查發現,頸部下方有大小不一紅色及紫紅色斑,不痛也不癢。身體其他部位沒有出現類似的紅點。我詢問患者:「您有沒有長期使用什麼藥膏在頸部的皮膚?」
-
2024-06-02 14:25
健康網》天氣濕熱濕疹大爆發? 中醫:日常掌握4招助改善
葉立斌/核稿編輯近期天氣濕熱,不少人因體內濕氣排不掉,導致濕疹開始大爆發。瀚威中醫診所中醫師王威鵬表示,濕疹是發炎性表現的皮膚疾病,常見片狀紅疹、丘疹、水泡、乾燥、角質增厚、龜裂傷口等症狀。濕疹可分風、濕、熱、燥等體質,依體質不同治療也不同。提醒除對證治療,日常也建議按時服藥、不搔抓、勤用外用藥與乳
-
2024-03-16 14:00
年輕男打AZ後腦靜脈竇血栓 獲賠25萬救濟金
衛生福利部預防接種受害救濟審議小組(VICP)最新公布救濟審議結果,桃園市20餘歲的楊姓男子,在接種AZ疫苗後,出現頭痛、嘔吐等症狀,就醫後診斷為腦靜脈竇血栓,專家研判與接種COVID-19疫苗相關,核定25萬元救濟金,為此次最高救濟金。VICP最新公布的審議結果,共審議135案,其中15案獲救濟,
-
2024-01-17 14:51
7旬嬤長紅疹以為冬季乾癢 竟是帶狀疱疹惹禍
近日一名70多歲的阿嬤皮膚出現紅疹、搔癢及刺痛,原以為是冬季乾癢,多塗點乳液就可改善症狀,沒想到患部持續向外擴散,且搔癢感、疼痛感加劇,並長達數日之久,讓她連飯也吃不下、睡也睡不好,直到前往皮膚科門診就醫後才發現是帶狀疱疹發作,而非冬季常見的皮膚疾病或罕見毒蟲叮咬,對症下藥後情況緩解許多,阿嬤也重回
-
2024-01-07 21:24
健康網》發燒超過5天 當心川崎氏症 醫揭7大症狀
劉力仁/核稿編輯嬰幼兒發燒超過5天,就算精神好也應該回診再檢查,因為醫師最怕「川崎氏症」。兒科醫師傑登在臉書「傑足先登 傑登醫師」部落格發文表示,川崎氏症,會直接攻擊心臟,增加將來形成血栓心肌梗塞的風險,其症狀為高燒、結膜炎、口腔黏膜變化、淋巴腺腫大、皮膚紅疹、四肢腫脹脫皮、卡介苗疤痕泛紅。
-
2023-11-14 18:46
健康網》妊娠蕁麻疹易起水泡、少見於臉部! 中醫列常見3種類型
懷孕時最擔心身體出現問題,影響胎兒健康,中醫師提到,妊娠蕁麻疹會產生水泡,並少見於臉部。其可分為血虛風燥、氣鬱化火,以及濕熱引起的,因此需針對不同類型,給予不同藥物使用,以改善問題。何謂妊娠蕁麻疹?中醫師在臉書粉專「臻觀/澄觀中醫診所」發文分享,妊娠蕁麻疹會產生水泡,消失速度較慢,且少發生於臉部。而
-
2023-10-13 18:05
健康網》像被鞭打的紅疹兇手竟是生香菇 醫:香菇皮膚炎最長達3天
看起來像被鞭打留下來的皮膚紅疹,竟是因為吃到沒有熟的香菇,所引起的毒性反應!林口長庚風濕過敏免疫科醫師蔡昀臻分享,目前的研究認為,香菇皮膚炎所出現的鞭狀紅斑,是由香菇中的一種多醣體lentinan所引起的毒性反應,通常在食用生或未煮熟的香菇後的24-48小時內出現,最長可達3天。
-
2023-07-31 12:02
雨後積水易釀登革熱病媒蚊孳生 防疫4要領「巡、倒、清、刷」
杜蘇芮颱風帶來降雨,積水易孳生蚊蟲,新北市府與各區公所加強清除孳生源,今日在板橋光華里舉行「市民清潔日活動」,副市長朱惕之與局處首長、多名里長、志工分頭進擊巡查、清掃。朱惕之呼籲大眾落實「每週1日清潔日」,做好居家環境巡查、掌握「巡、倒、清、刷」4大要領,清除積水容器與容器減量,杜絕登革熱。
-
2023-07-08 13:35
2國中生接種BNT竟患MIS-C、胸悶 獲6萬、2萬救濟金
衛福部「預防接種受害救濟審議小組」公布最新救濟結果,兩名國中生曾接種BNT武漢肺炎(新型冠狀病毒病,COVID-19)疫苗後罹患MIS-C(小兒多系統發炎症候群)和胸悶,審議小組成員認為這和接種疫苗有關,核予救濟金6萬元和2萬元。台北市鍾姓國中女學生接種BNT疫苗後13天,開始出現發燒、皮膚紅疹等狀
-
2023-07-03 15:03
戶外曬衣皮膚紅疹 小心禽蟎上身
春夏是禽蟎繁殖的季節,嘉義基督教醫院皮膚科主任邱健群表示,近日多位遭禽螨叮咬,患處奇癢無比患者求診,提醒民眾盡量不要在鳥類出沒停留的空地及陽台上晾曬衣物,避免禽螨趁機上身,引螨叮咬。禽螨主要寄生於鳥類及家禽類的皮膚表面,以吸血為食的蟎蟲,成蟲約0.7-1mm,肉眼勉強可看見,8隻腳,灰白色,吸飽了血
-
2023-06-07 05:30
芒種濕疹蠢動 中醫祛濕熱防發作
昨天為農曆二十四節氣的「芒種」,也進入梅雨季,空氣潮濕、天氣悶熱,許多人因環境濕熱造成皮膚發癢,70歲的林先生長期手、腳、胸、背、鼠蹊部常起塊狀紅疹、搔癢感明顯,經常抓到流血,嚴重影響睡眠品質,以中藥調理祛除濕熱,3個月後,皮膚穩定好轉。台北慈濟醫院中醫部中醫師廖振凱把脈問診,發現林先生因體內濕熱產
-
2022-09-13 18:37
健康網》烤肉完皮膚癢狂冒痘! 醫:「PAHs」好毒
愉快烤肉後,卻開始發生皮膚癢、皮膚紅疹或狂冒痘痘的情形!雅丰美膚診所副院長陳昱璁指出,這是因為烤肉的炭火會產生大量高濃度的多環芳香烴(PAHs),可能會讓身體處在「過敏狀態」,誘發皮膚過敏、氣喘、接觸性皮膚炎(紅腫癢、脫屑等)、青春痘的症狀,還會加速皮膚老化!
-
2022-08-07 05:30
水母螫傷沒留意 小腿紅腫冒水泡
一名約30歲年輕人假日至海邊戲水,上岸後小腿外側疼痛,仔細查看小腿局部出現水泡與紅疹,症狀持續一週後都沒有緩解,才至皮膚科門診就醫,並表示當時好像有看到水母,在海裏漂流,診斷推測可能是水母螫傷,經給予口服及皮膚藥膏所幸無大礙。夏日至海邊戲水是許多民眾的消暑行程,但玩樂之餘也記得多注意腳邊。
-
2022-08-02 22:51
健康網》BA.5與登革熱病毒雙雙來襲! 醫曝它們的「不一樣」
除了武漢肺炎(新型冠狀病毒病,COVID-19)BA.5病毒要留意外,胸腔暨重症專科醫師黃軒提醒,連續性高溫、大雨過後,是病媒蚊最容易滋長的時節,也容易爆發登革熱疫情。登革熱和武肺有4個相似症狀包括:發燒、頭痛、肌肉痠痛、噁心嘔吐。但是登革熱可能出現「皮膚紅疹,後眼窩痛、骨頭關節疼痛」、嚴重時也可能
-
2022-07-25 19:05
台東縣今+171 衛生局籲自猴痘高風險國家入境民眾落實3+4
台東縣今日新增171例,139人戶籍或居住地分在台東、32人為外縣市醫院通報,累計確診個案39897人、居隔者982人,縣衛生局呼籲自猴痘高風險國家入境民眾應落實執行3+4,若出現發燒、皮膚病灶疑似症狀應立即通報衛生局。衛生局表示,目前台東確診者分流收治截至24日下午4點為止,住院收治人數為35、加
-
2022-07-24 15:25
猴痘藥物買到了! 莊人祥:預計8月抵台
世界衛生組織(WHO)正式將猴痘疫情列為「國際關注公共衛生緊急事件」(PHEIC),我國衛福部疾管署副署長莊人祥表示,目前國內累計通報10例猴痘,其中2例確診,均為境外移入,1例已出院、1例仍住院治療中,強調猴痘藥物Tecovirimat已完成簽約,預計8月抵台,疫苗合約則尚在修訂中。
-
2022-07-11 05:30
確診婦併發「皮蛇」中藥降低神經痛後遺症
65歲的梁太太在新冠肺炎(COVID-19)確診後的兩天,突然發現自己腋下與肩上出現紅疹,初期以為是濕疹,過幾天後,成群的紅疹處開始出現水泡,最終被診斷為帶狀疱疹病毒發作,也就是俗稱的「皮蛇」,讓她惴惴不安,後來經中西合併治療,目前水泡已消,神經痛的後遺症狀也很輕微。
-
2022-07-08 05:30
扁平疣塗藥後 突然腫又癢 免疫發炎反應作怪
王小姐因為兩頰及頸部的紅疹(圖1)來到診間,她說原本就有扁平疣的問題,使用醫師處方外用的免疫調節藥物塗抹,有慢慢改善,但前幾天突然紅腫起來,而且伴隨搔癢症狀,她很擔心是不是這一陣子她都戴兩層口罩,再加上天氣悶熱潮濕,所以才導致扁平疣突然惡化,趕快前來就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