晴時多雲

頻道logo
  • 2025-01-12 19:03

    健康網》痠痛貼布別選錯 3大類別功效一次看!

    沈莉馨/核稿編輯根據復健醫學會的統計,台灣人平均每月使用6片痠痛貼布,年使用量高達4億3800萬片。藥師陳怡安接受《美醫誌》採訪指出,市售常見痠痛貼布依其主要成份分為三大類,包含:消炎止痛貼布、辣椒膏成份貼布及甲基水楊酸或薄荷貼布,若有疑慮可詢問專業醫師或藥師,針對痠痛的狀況、頻率、患部等因素評估,

  • 2024-12-05 16:28

    阿嬤「戰痘」偏方險毀容! 女大生痠痛藥布臉上貼

    女大生小美聽阿嬤建議,往痘痘臉上貼痠痛藥布,以為「消炎又止痛」,差點毀容;男大生阿凱也聽家人說,長大痘痘就會好。兩人最後鼓起勇氣到奇美醫院醫學美容中心,以口服A酸搭配雷射治療,重拾「好臉色」。奇美醫院皮膚科主治醫師鄭百珊說,青春痘可分為粉刺型、丘疹膿皰型及結節囊腫型,治療方式需視痘痘的型態及發炎程度

  • 2024-09-20 16:01

    健康網》緩解肌肉痠痛「8要點」! 吃雞蛋、多喝水上榜

    沈莉馨/核稿編輯當肌肉痠痛發生時要立刻吃止痛藥嗎?食藥署分享緩解肌肉痠痛8種方法,若是肌肉使用過度發熱可冷敷;不是發炎狀態則可熱敷;按摩、伸展、多喝水、補充營養與蛋白質、充分休息都有助緩解肌肉疼痛;使用非處方藥緩解時,應遵循用藥說明,避免過量使用或用法錯誤。

  • 2024-03-24 11:51

    健康網》扭傷也有可能斷韌帶 處理原則一次看!

    葉立斌/核稿編輯不少人都有在球場扭傷腳踝的經驗,冰敷或消炎藥膏都沒有改善時,要注意可能傷到韌帶!骨科醫師陳建樺表示,足踝扭傷處理方法有:照X光、冰敷、消炎藥、藥膏、痠痛貼布,或是使用輔具鞋、石膏、硬式腳踝來固定腳踝,來避免日後慢性扭傷。陳建樺在臉書「骨科 陳建樺醫師」發文表示,腳踝韌帶受傷共分三個等

  • 2024-02-28 18:31

    健康網》肌肉痠痛藥選內服還是外用? 醫:先選局部止痛藥

    沈莉馨/核稿編輯腰痠背痛總是找上您嗎?現代人在工作壓力大、長期使用3C產品的情況下,常常導致肌肉緊繃。耳鼻喉科診所醫師曾家承引述國外研究表示,局部止痛應優先於口服止痛藥物,主要原因是相似效果有較低的副作用。醫學上常用3種局部痠痛藥物有,局部非類固醇消炎止痛藥、局部辣椒素及局部麻醉藥,民眾應該挑選上述

  • 2023-09-29 05:30

    易誤認五十肩 需影像檢查診斷

    60歲的廖先生常用肩膀扛重物,造成肩膀痠痛等困擾,他只用痠痛貼布處理,但疼痛已持續數個月,睡覺側睡壓到時會特別痛,他後來發覺肩膀無力、無法抬高,以為是五十肩,到診所看診、復健3個月仍不見改善,到醫院就診才發現竟是「肩關節旋轉肌」破裂,破裂處約2公分大,接受微創關節鏡修補手術,術後恢復良好。

  • 2023-09-28 14:49

    容易跟五十肩搞混!肩痛無力、手抬不起來竟是肩膀「這裡」破洞

    60歲廖大哥長期做勞力工作,需要使用肩膀扛重物,經常有肩膀疼痛的困擾,大多使用痠痛貼布處理,但這次疼痛已經持續好幾個月,尤其睡覺時側睡壓到會特別痛,之後更發覺肩膀無力抬不高,以為是五十肩造成,於是在診所吃藥、復健,但3個月仍不見改善,到醫院就診才發現竟然是肩關節旋轉肌破裂,且破裂處有2公分大,經安排

  • 2023-07-16 08:50

    健康網》清潔消毒傷口用這3樣 食藥署列家中常備外用藥:依需求準備

    不小心割傷或是運動拉傷時,外用藥品總能派上用場,但平時家裡應該準備哪些外用藥品呢?對此,食藥署在臉書粉專「藥博士 正藥說」發文指出,居家常備的外用藥品,可依個人需求,準備傷口處理類、痠痛貼布、退燒栓劑及眼藥水。其中,居家常備的外用製劑,最常使用應屬傷口護理,若想對患部進行清洗及消毒時,可使用生理食鹽

  • 2023-05-17 21:50

    健康網》使用痠痛貼布不踩雷 避開「這3項」成分

    身體硬扣扣、這也痛、那也痛,貼塊痠痛貼布來消除痠痛?藥害救濟基金會在臉書及網頁表示,市面上非處方痠痛貼布,成分除了常見的非類固醇抗發炎藥外,還有利用刺激皮膚、發紅,轉移疼痛感覺的反刺激劑,如甲基水楊酸、薄荷和辣椒素,也是常見的主成分,認識這3種常見反刺激劑的相關注意事項,讓你輕鬆避開危險地雷區,安全

  • 2022-12-06 14:45

    健康網》一覺醒來脖子痠痛卡卡 醫授4招落枕快速復原法

    許多人都有落枕的經驗,一早起床發現脖子僵硬、轉頭就會痛。板橋亞東醫院骨科主治醫師陳鈺泓指出,落枕通常是因為睡覺姿勢不正確,或枕頭不適合自己而引發,建議可以透過4招來加速復原,包括先冰敷再熱敷、使用痠痛貼布或藥膏、適度按摩、更換枕頭。陳鈺泓在臉書粉專「鋼鐵爸爸 陳鈺泓醫師|新北板橋亞東骨科脊椎專業 骨

  • 2022-04-05 21:39

    謠言終結站》痠痛貼布治痘痘超有效? 食藥署:易孳生細菌

    近期有網友將知名的痠痛貼布貼在痘痘上,隔天整個痘痘就隨著貼布撕下來,感覺非常療癒。對此,食藥署呼籲民眾千萬別跟著這麼做,痠痛貼布通常不透氣,除了可能會產生藥布疹,也可能使代謝的廢物與油脂堆積在皮膚上,孳生細菌。食藥署在臉書粉專「藥博士 正藥說」發文分享,痘痘形成的4大要素包括:

  • 2022-03-27 16:31

    健康網》貼布分水性與油性 食藥署教正確選擇

    ​為何在藥局買的含藥貼布有些比較厚,容易掉,​而有些卻比較薄,但黏性很強呢?​對此,食藥署表示,其實一般常見的藥用貼布可以分成,水性與​油性等兩種貼布​,而他們的區別就在於基劑的不同,所以使用之前要先看一下產品的注意事項,​或詢問您的醫師、藥師來使用,​才能確保用藥安全。。

  • 2021-02-10 22:00

    健康網》大掃除讓你身體痠痛? 食藥署教正確使用痠痛貼布

    隨著農曆新年來臨,家家戶戶都忙著大掃除,許多人因此過度使用肌肉,痠痛問題便找上門。在家最方便的就是直接貼上痠痛貼布,但市面上販售的痠痛貼布種類琳琅滿目,對此,食藥署則發文教導民眾要怎麼買、怎麼用,才能在緩解問題同時又用得安心。痠痛貼布的材質差異

  • 2020-06-16 18:09

    健康網》痠痛貼布大量貼? 食藥署:超量恐致肝損傷

    年長者易因關節退化而出現疼痛,有的人會選擇使用痠痛貼布減緩不適。衛福部食藥署提醒,一般的痠痛外用產品都會有建議的使用量,切勿同時間貼超過建議的張數,或是大面積塗抹。食藥署在臉書粉絲專頁「守護厝邊頭尾 安全用藥」發文表示,外用產品在理論上是作用在局部部位,比起直接吞服是副作用相對較少的,但也因此很容易

  • 2020-01-19 05:30

    接觸性皮膚炎 貼了就癢

    王先生在去年冬至之後接受三九貼治療,本來預計接受3次療程,但是第2次貼藥物之後,後背貼藥的位置出現紅腫的斑塊,有些還出現大小不一的水泡;另一位陳小姐則是在第一次接受治療時,貼上藥物後,當下就出現紅斑。為什麼一樣是過敏,有些人立刻就出現不舒服的症狀,有些人卻好幾天以後才出現症狀呢?

  • 2019-04-22 06:00

    使用痠痛貼布 過量恐會傷腎

    不少民眾腰痠背痛時,習慣使用痠痛貼布或藥膏緩解不適,但近期國外竟然傳出有田徑選手猝死,解剖發現疑似過量使用痠痛藥膏。醫師表示,貼布成分經皮膚吸收後,會由血液循環到全身,若貼太多的話,可能出現不良反應;藥師也說明,使用相關產品切勿過量,且要避免同時多種併用,以免增加腎臟負擔,萬一症狀不見改善,最好儘速

  • 2017-05-02 06:00

    貼片百百款 聰明選健康用

    有些藥品會做成貼片(或貼布)劑型,但不同貼片有其不同的使用時間限制,但也有共通性。原則上,貼片需貼在清潔、乾燥、無毛髮、無傷口的皮膚上,如果毛髮太多,可用剪刀酌量修剪,勿用刮刀刮除毛髮,以免破壞皮膚表面,影響藥物的吸收,且不能塗抹油、粉末、乳液、保濕劑,這樣會讓貼片無法黏妥在皮膚上。

  • 2017-01-23 20:07

    痠痛貼布貼越久越有效? 食藥署:不是真的

    許多民眾腰酸背痛時,通常會使用痠痛貼布緩解症狀,且外傳貼越久越有效,但衛福部食藥署澄清,痠痛貼布的止痛成分經由皮膚吸收而產生作用,而黏貼時間過長,藥量可能吸收過多,加上皮膚長期密不透氣,容易產生紅、腫、癢等情況,因此痠痛貼布貼越久效果越好的說法,並不是真的。

  • 2016-12-01 19:58

    高中生愛用痠痛貼布 專家:過量恐成肝腎負擔

    據調查,國內高中生自行購買酸痛貼布情況普遍,但並沒有意識到痠痛貼布也是「藥」,過度使用恐造成器官衰竭,專家提醒千萬別過度亂貼。食藥署委託台師大調查國內5838名高中職以下學生用藥情形,發現最常購買的藥品類型是「非類固醇消炎止痛藥」、占整體23%,其中坊間常見的痠痛貼布就是屬於這類藥品。而高中職學生相

  • 2016-07-21 06:00

    痠痛貼布年耗4.3億片 每人每月用6片

    這裡痠、那裡痛,每個人都有痠痛經驗。根據健保署統計,每年約600萬人因筋骨痠痛就醫,年總花費53億元,另每人每月平均使用約6片痠痛貼布,以此估算,台灣人每年要貼掉4億3千8百萬片,用量非常驚人。柳營奇美醫院中醫部醫師李啟光指出,任何痠痛外用藥都不可使用於眼睛四周、黏膜、傷口及濕疹處,且不管是何種貼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