晴時多雲

限制級
您即將進入之新聞內容 需滿18歲 方可瀏覽。
根據「電腦網路內容分級處理辦法」修正條文第六條第三款規定,已於網站首頁或各該限制級網頁,依台灣網站分級推廣基金會規定作標示。 台灣網站分級推廣基金會(TICRF)網站:http://www.ticrf.org.tw

心臟衰竭再住院率難降!醫盼加強社區醫療網絡

2024/06/15 12:55

王兆弘認為,台灣目前對於重症後心臟衰竭患者的社區化醫療網絡仍相當缺乏;情境照。(圖取自shutterstock)

〔記者林志怡/台北報導〕全台高齡人口比例不斷攀升,心臟衰竭患者與風險族群持續增加。基隆長庚心衰中心主任王兆弘指出,雖健保署已推出「急性後期整合照護計畫(PAC)」,但重症後患者仍長期需要具有專業醫療知識的護理師或個管師協助,並通過社區化網絡加強照顧,台灣在相關規劃上仍相當缺乏,需設法吸引專業人力投入,並強化社區醫院的連結。

心臟衰竭患者逐年增加,王兆弘說,數年前曾有健保資料庫數據分析發現,全台因心臟衰竭住院的人數較10年前增加9倍,且另有調查指出,個案因心臟衰竭住院後,半年內有30%至40%的患者會因病再度住院。

王兆弘指出,台灣心臟衰竭患者增加的原因,一方面與人口老化有關,另一方面則是因為醫療進步,許多心肌梗塞的患者及時就醫雖能存活下來,但未來出現心臟衰竭的風險也大大提高,這樣的病患越來越普及,是未來需要面對的問題。

雖目前健保署推動PAC,但王兆弘提到,該計畫內容僅限於重症發生後的6個月,當計劃結束、患者回家,幾乎就只剩下吃藥控制,缺乏非醫師的專業人員持續照顧與引導,一有問題就再度往醫學中心送,醫師治療後接著開藥,患者回家雖情況改善,但過一陣子又出狀況、再度回到醫院,長期不斷地循環。

王兆弘說,心臟衰竭會跟著患者一輩子,且隨著年齡增長,嚴重度會越來越高,長期用這樣的方式照顧重症患者,並非長期解決之道,台灣目前缺乏對於心臟衰竭患者的社區化照顧網絡,導致患者離開醫學中心後,無法順利連接社區醫院,很難持續得到非藥物方面的疾病控制引導。

此外,王兆弘提到,重症患者的生活模式改變與疾病緊急情況應對,並非單純的衛教師就能勝任,需要具有專業醫療照護知識的護理師進行協助,但多數護理師若轉任個案管理師,薪資條件不見得更好,未來怎麼改善薪資條件、讓專業人力願意加入也是一大議題。

王兆弘說,近年來歐美、日本持續投入照顧人力,加強心臟衰竭後的患者照顧與教育,並發展出類似「心臟衰竭導師」的專業護理人員,若要降低患者的再住院率與後續生活、疾病控制情況,台灣亟需強化社區醫院網絡的聯繫,並考慮如何吸引專業人力投入。

☆健康新聞不漏接,按讚追蹤粉絲頁
☆更多重要醫藥新聞訊息,請上自由健康網

不用抽 不用搶 現在用APP看新聞 保證天天中獎  點我下載APP  按我看活動辦法

網友回應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