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即將進入之新聞內容 需滿18歲 方可瀏覽。
孤獨傷身! 研究:親友相伴降心臟病、中風風險
〔編譯陳成良/綜合報導〕最新研究顯示,與親友保持良好互動不只能提升免疫力,還可能預防心臟病、中風和第2型糖尿病等重大疾病。研究團隊分析超過4.2萬名成年人的血液樣本後發現,社交活動與人體內多種保護性蛋白質的表現密切相關,為「社交即良藥」提供了科學證據。
根據福斯新聞(Fox News)報導,這項刊登於《自然人類行為》(Nature Human Behaviour)期刊的研究,由英國劍橋大學與中國復旦大學(Fudan University)共同主導。研究人員透過分析「英國生物資料庫」(UK Biobank)中4.2萬名40至69歲成年人的血液樣本,首次揭示社交行為影響健康的生物機制。
研究團隊發現,在調整年齡、性別與社經背景等變數後,有175種蛋白質與社會孤立相關,26種蛋白質則與孤獨感有關。這些蛋白質多半參與發炎反應、抗病毒及免疫調節,同時也與心血管疾病、第2型糖尿病、中風和早逝風險密切相關。
劍橋大學精神醫學系教授薩哈基安(Barbara Sahakian)指出:「這項發現再次證實社交互動對健康的重要性。隨著各年齡層愈來愈多人感到孤獨,世界衛生組織(WHO)已將社會孤立和孤獨感列為全球公共衛生課題,我們必須設法解決這個日益嚴重的問題。」
研究團隊特別關注社會孤立與孤獨感的差異。社會孤立是以客觀指標評估,包括是否獨居、與他人互動頻率、參與社交活動程度等;孤獨感則是個人主觀的情緒感受。
最引人注目的發現是,研究確認有5種蛋白質的含量會隨著孤獨感增加而上升,其中腎上腺髓質素(ADM)與大腦結構改變具有密切關聯。研究發現,ADM含量越高,負責處理身體內部感知的腦島(insula)體積越小,同時也會導致參與情緒、獎勵及社交處理的左尾狀核(left caudate)萎縮,甚至增加早逝風險。
復旦大學腦啟發智慧科學與技術研究院博士沈君(Chun Shen)表示:「這是首次從分子層面解開社會孤立和孤獨感危害健康的謎團,特定蛋白質的含量會因孤獨感直接改變。」
英國華威大學(University of Warwick)教授馮建峰(Jianfeng Feng)補充,這項研究透過人工智慧(AI)和高通量蛋白質體學(high-throughput proteomics)技術,從人體內超過十萬種蛋白質中找出關鍵目標,為未來開發相關治療方法開闢新方向。
網友回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