晴時多雲

頻道logo
  • 2025-02-23 17:36

    美國女子出國旅遊後腿部灼熱 竟是腦部感染肺鼠蟲

    一名30歲女子從泰國、日本和夏威夷旅行返國後,出現腿部灼熱、頭痛以及意識混亂等嚴重症狀,起初被誤認為是時差反應。然而,最終診斷結果卻令人震驚:她的腦部感染了罕見的肺鼠蟲 (rat lungworm) 寄生蟲!科學新聞網站《Science Alert》報導,這名來自美國新英格蘭地區的30歲女子,結束為

  • 2024-11-30 14:03

    健康網》胃不舒服竟因5公分海獸胃線蟲!醫:少吃這料理

    葉立斌/核稿編輯雖不少人喜歡吃生魚片,然近期有位50多歲病患經常感到胃部不適,然做胃鏡時,醫師驚見胃中有長達5公分的活體寄生蟲,黏在胃壁上造成紅腫發炎。用內視鏡夾出後還在動。醫師說明,若誤食海獸胃線蟲,通常會有噁心嘔吐,糞便帶血等症狀,想治療只要將蟲抓出來即可。當然海獸胃線蟲可能在人體內死亡,因此診

  • 2024-10-28 23:04

    23歲正妹「戴隱眼玩水」遭寄生蟲感染 右眼慘失明

    祝蘭蕙/核稿編輯玩水盡量避免戴隱形眼鏡!美國德州一名23歲女子與朋友前往海邊戲水時,因佩戴隱形眼鏡而感染寄生蟲,導致右眼失明。對此,眼科專家建議,佩戴隱形眼鏡者應避免在淋浴、游泳或使用熱水浴時佩戴鏡片。根據《每日郵報》報導,23歲的麥卡斯蘭(Brooklyn McCasland)在8月與朋友前往阿拉

  • 2024-10-12 05:30

    婦臉部紅癢治不好 枕邊人「蟎臉」蟲蟲作怪

    小晴(化名)是一位中年婦女,近幾年來飽受臉部泛紅發癢所苦,並產生丘疹膿皰等症狀,造成日常生活以及外觀上極大的困擾。多次被診斷為臉部蠕形蟎蟲增生症,並在接受殺蠕形蟎蟲的外用藥物治療後獲得改善。蠕形蟎蟲大量超標 全家一起治療近年來,每年夏天小晴的症狀都還是會捲土重來,一直反覆發作讓小晴不勝其擾。她的家人

  • 2024-09-18 13:42

    台東蝸牛小米粽釀3死! 別生吃蝸牛 染廣東住血線蟲恐穿腦

    相關新聞請見:死者生前包蝸牛小米粽 台東部落守靈疑中毒12送醫3死4命危台東部落「蝸牛小米粽」疑釀食物中毒 食藥署鎖定5大檢驗項目沈莉馨/核稿編輯台東南迴線的賓茂及壢坵部落今(18)日凌晨疑似集體食物中毒,導致12人送醫,3人不幸身亡,另有4人命危,據了解,患者前1天都食用死者自製包有蝸牛、豬肉及竹

  • 2024-09-13 05:30

    玩貓染弓漿蟲 女移工險失明

    苗栗縣26歲印尼籍移工小莉(化名),日前因左眼視力突然變得模糊且視野中出現黑影,到頭份市為恭紀念醫院眼科就診,檢查發現左眼視力僅剩0.2,且患有虹彩炎,合併玻璃體混濁及視網膜血管炎,進一步抽血及影像檢查,是感染弓漿蟲所導致。醫師問診,得知小莉喜歡與貓咪玩耍,進而導致寄生原蟲引起的感染。

  • 2024-09-12 10:55

    視力僅0.2!26歲女玩貓 寄生弓漿蟲染上眼

    苗栗縣26歲印尼籍移工小莉(化名),日前因左眼視力突然變得模糊且視野中出現黑影,到頭份市為恭紀念醫院眼科就診,檢查發現左眼視力僅剩0.2,且眼底鏡及螢光攝影檢查顯示,左眼患有虹彩炎合併玻璃體混濁及視網膜血管炎,進一步抽血及影像檢查,發炎主因是弓漿蟲感染所導致。醫師問診後發現,得知小莉喜歡與貓咪玩耍,

  • 2024-08-25 20:01

    健康網》日少年戲水釀上吐下瀉 專家:傷口勿沾溪水

    葉立斌/核稿編輯不少青年喜歡到河流或溪邊玩水,除了要防範溺水以外,寄生蟲與細菌也是需注意的一點。日本有不少高中生到瀑布戲水,返家後卻高燒39度以及上吐下瀉等症狀。當地政府已到瀑布檢驗水質,同時呼籲避免到溪中玩水,當然更不能喝溪水。日媒《熊本県民テレビ》報導,近日有高中生前往熊本縣天草市自然景點「轟の

  • 2024-08-19 12:16

    6旬翁遊日小腿冒詭異瘜肉 吸血蜱蟲寄生回台

    高雄60多歲吳姓老翁日前到日本旅遊,返台前,發現左小腿長出一塊小瘜肉,而且有刺痛感,返國後連忙就醫,結果醫師用鑷子一夾,這塊「瘜肉」是1隻活生生的吸血蜱蟲寄生在皮膚上,幸好吳翁未染上萊姆病,經使用抗生素藥物治療,數日後傷口已癒合康復。博田國際醫院皮膚科醫生郭怡彣指出,蜱蟲又俗稱壁蝨,主要棲息於草地等

  • 2024-08-15 15:13

    恐怖!「眼蟲」現蹤美國 人類也可能感染

    美國疾病管制暨預防中心(CDC)8月14日發出警告,一種罕見且具有潛在危險的眼部寄生蟲正逐漸在美國蔓延,並且可能感染人類。這種名為「眼蟲」(Eye Worm)的寄生蟲過去主要見於狗和貓,但最近在賓夕法尼亞州的一隻黑熊體內首次發現了此寄生蟲的存在,顯示這一威脅正在擴大。

  • 2024-08-14 18:12

    健康網》「6不」保住你的肝! 醫點名注意4保健成分

    沈莉馨/核稿編輯想必大家都聽過「肝若不好,人生是黑白」,日常飲食決定肝健康,別傷害它卻不自知!胸腔暨重症醫學科醫師黃軒整理出護肝該做的「6不」行為:不喝酒、不喝含糖飲料、不吃生食、不吃隔夜菜、不迷信保健食品、不吃消夜也不熬夜。其中亞洲人多有吃保健品、中藥養生觀念,但要特別注意水飛薊、五味子、朝鮮薊,

  • 2024-07-31 11:38

    腦部治療新曙光?寄生蟲變身藥物運送員

    《科學新聞》(Science News)7月29日報導,一項令人驚訝的研究結果顯示,一種常見的腦部寄生蟲可能成為治療神經系統疾病的新工具。科學家們成功改造了弓形蟲(Toxoplasma gondii),使其能夠將大型治療蛋白質輸送至大腦,這一突破性發現為難以治療的腦部疾病帶來了新的希望。

  • 2024-07-23 20:41

    疥瘡小蟲奇癢無比 男患病半年至少3家人感染

    1名30多歲男子身上有許多散在性紅丘疹,常覺得很癢,尤其在晚上會影響睡眠,長達半年之久,他到診所診治都未改善。之後到醫院就診發現雙手紅丘疹有疥瘡的隧道病灶,顯微檢查有疥蟲與卵,接受皮膚科醫師投藥治療4週、1週1次,完全殺死疥蟲。醫師詢診確認男子女友、父親與胞妹1家4人都罹患疥瘡,其他3人也是疑似病例

  • 2024-07-14 15:21

    健康網》你也愛吸貓吸狗?日專家:恐染多種傳染病

    現在不少人會養貓與狗,飼主們更喜歡貓與狗身上的特殊香味,「吸貓」、「撸狗」等行為更是天天都要做,相當療癒。但專家認為,病菌可能透過寵物的分泌物,經過黏膜組織進入人體,可能感染皮癬菌、巴氏桿菌等。日媒《東洋經濟》報導,北海道大學獸醫學研究院公共衛生學(大学院獣医学研究院衛生学分野公衆衛生学教室)教授苅

  • 2024-05-30 11:41

    健康網》沖繩驚傳食物中毒 吃生拌鯖魚染「海獸胃線蟲」

    葉立斌/核稿編輯遊日最棒的莫過於大啖海鮮,然近日日本沖繩傳出有民眾食用生魚片後,卻感染寄生蟲。報導指出這次釀禍的寄生蟲為「海線寄生蟲」,日本媒體《NHK》報導,沖繩縣醫藥生活衛生課在28日說明,有餐廳發生食物中毒事件,有3名40多歲顧客食用生拌鯖魚後,其中1人有嚴重腹痛與噁心等症狀,就醫發現為安尼線

  • 2024-05-20 18:31

    謠言終結站》生魚片沾芥末殺菌、殺寄生蟲? 營養師:不能

    葉立斌/核稿編輯許多人吃生魚片時一定要沾芥末,不但增添風味,而且聽說這樣可以殺菌,是真的嗎?營養師曾筱庭於臉書粉專「Ting營養師的日常食光」發文解釋,生魚片沾芥末並不能有效殺菌。雖然芥末(特別是日本山葵)具有一定的抗菌性,但其殺菌效果有限,並不能消除生魚片中的所有有害細菌或寄生蟲。

  • 2024-05-20 16:12

    壽司驚見蛞蝓》「廣東住血線蟲」恐穿腦 醫:無有效療法

    相關新聞請見連鎖壽司店 花壽司驚見活蛞蝓葉立斌/核稿編輯北市有消費者到連鎖壽司店用餐,驚見花壽司內有正在動來動去的活蛞蝓。但當事人向店家反映卻未得到妥善回答。胸腔重症醫師蘇一峰表示,蝸牛與蛞蝓常有廣東住血線蟲,生食可能會被感染。人吃下去,寄生蟲會爬到腦部寄生,產生腦膜炎癲癇死亡,目前無有效治療方式。

  • 2024-05-19 15:59

    壽司驚見蛞蝓》恐潛伏「廣東住血線蟲」醫:全球首例在台灣

    相關新聞請見壽司店驚現活蛞蝓 小心寄生蟲危機壽司上驚見活蛞蝓 北市衛生局稽查:責令5/22前改善完成葉立斌/核稿編輯北市有消費者到連鎖壽司店用餐,驚見花壽司內有正在飯內動來動去的活蛞蝓。但當事人向店家反映卻未得到妥善回答。醫師提醒,吃到蛞蝓特別要小心的是廣東住血線蟲引發嗜酸性腦膜腦炎。另外,這項疾病

  • 2024-05-19 13:50

    壽司驚見蛞蝓》小心寄生蟲「廣東住血線蟲」恐侵犯眼球

    相關新聞請見壽司上桌驚見「活生生蛞蝓」 台北市衛生局將稽查葉立斌/核稿編輯北市有消費者到連鎖壽司店用餐,驚見花壽司內有活的蛞蝓。但當事人向店家反映卻只被招待甜點致歉。過去衛福部曾嚴正提醒民眾勿生食未煮熟的螺類與蝸牛。有民眾在爆料公社發文指出,18日在北市連鎖壽司店用餐,點了花壽司,竟在上面看到活生生

  • 2024-05-10 18:52

    健康網》男愛吃生魚片爆肝膿瘍 一查揪出「牠」

    沈莉馨/核稿編輯1名30歲男子,本身沒有免疫、糖尿病問題卻罹患肝膿瘍。在醫師詢問下,才發現男子愛吃生魚片,甚至每隔2天就想吃1次,經檢查確診感染中華肝吸蟲引發肝膿瘍。醫師強調,人體對於多數微生物皆具免疫能力,因此不是完全不能吃生魚片,而是必須注意食物來源,以及食用頻率不要過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