晴時多雲

頻道logo
限制級
您即將進入之新聞內容 需滿18歲 方可瀏覽。
根據「電腦網路內容分級處理辦法」修正條文第六條第三款規定,已於網站首頁或各該限制級網頁,依台灣網站分級推廣基金會規定作標示。 台灣網站分級推廣基金會(TICRF)網站:http://www.ticrf.org.tw

健康網》「6不」保住你的肝! 醫點名注意4保健成分

2024/08/14 18:12

醫師整理出護肝該做的「6不」行為:不喝酒、不喝含糖飲料、不吃生食、不吃隔夜菜、不迷信保健食品、不吃消夜也不熬夜;示意圖。(圖取自freepik)

醫師整理出護肝該做的「6不」行為:不喝酒、不喝含糖飲料、不吃生食、不吃隔夜菜、不迷信保健食品、不吃消夜也不熬夜;示意圖。(圖取自freepik)

沈莉馨/核稿編輯

〔健康頻道/綜合報導〕想必大家都聽過「肝若不好,人生是黑白」,日常飲食決定肝健康,別傷害它卻不自知!胸腔暨重症醫學科醫師黃軒整理出護肝該做的「6不」行為:不喝酒、不喝含糖飲料、不吃生食、不吃隔夜菜、不迷信保健食品、不吃消夜也不熬夜。其中亞洲人多有吃保健品、中藥養生觀念,但要特別注意水飛薊、五味子、朝鮮薊,以及蒲公英屬傷肝成分,使用時要謹慎,避免濫用不明來源的產品,以及不過度食用,以免影響肝健康。

酒精1級致癌物 不應酬喝酒

黃軒在臉書專頁「黃軒醫師 Dr. Ooi Hean」與個人專欄發文強調,酒精一直是肝臟的頭號敵人,長期大量飲酒可能導致:酒精性肝病、肝硬化、肝癌,酒精被明確列為一級致癌物,最理想的選擇是滴酒不沾,「拒絕喝酒,肝臟健康才能順利長久。」

濫用不明保健品 恐害肝損傷

保健品適量食用!黃軒指出,有研究顯示,每10萬人中,近23.80人因亂服用藥物,導致肝損傷,主要原因是長期服用大量各類保健品,這些服用者佔26.81%的肝損傷患者。保健品和中藥中某些成分,可能導致藥物性肝損傷,提醒使用時要謹慎,避免濫用不明品牌或來源的產品,以免對肝臟造成負面影響:

●水飛薊(Milk Thistle):常見的草本植物,含有活性成分水飛薊素,具解毒和修復肝細胞的作用,但長期大量使用可能對肝臟產生不良影響。

●五味子(Schisandra):傳統中藥,用於增強肝功能。雖有研究表明,其具有抗氧化和抗炎特性,但過量使用可能對肝臟有負面影響。

●朝鮮薊(Artichoke):被認為有助於調節膽固醇和改善肝功能,但某些人可能對其過敏,或在大劑量使用時出現不良反應。

●蒲公英(Dandelion):作為排毒和保護肝臟的草藥,雖然富含維生素和抗氧化劑,但過量使用可能對肝臟產生不良影響。

醫師提到,含糖飲料含有大量果糖,攝入過量時,肝臟無法有效處理,導致三酸甘油脂的合成增加,增加脂肪肝的風險;示意圖。(圖取自freepik)

醫師提到,含糖飲料含有大量果糖,攝入過量時,肝臟無法有效處理,導致三酸甘油脂的合成增加,增加脂肪肝的風險;示意圖。(圖取自freepik)

含糖飲料增脂肪肝風險

黃軒提及,脂肪肝,尤其是非酒精性脂肪肝(NAFLD),已成為全球日益嚴重的健康問題,其發病率與多種生活方式因素密切相關,含糖飲料被認為是重要風險因素之一。含糖飲料含有大量果糖,攝入過量時,肝臟無法有效處理,導致三酸甘油脂的合成增加,增加脂肪肝的風險。

黃軒引述《Journal of Hepatology》的1項研究發現,每天飲用含糖飲料的人罹患NAFLD的風險比不飲用或偶爾飲用者高出31%。另一篇研究結果顯示,每週喝少於1杯含糖飲料,得脂肪肝機率是14%;每週喝1-6杯,罹患脂肪肝機率26%;每週喝超過7杯者,脂肪肝機率是53%。因此,應減少攝入含糖飲料,並將其視為預防和控制脂肪肝重要關鍵!

隔夜菜儲存不當 易滋生細菌、毒素

隔夜菜儲存不當,往往成為細菌和毒素滋生的溫床。黃軒舉例,金黃色葡萄球菌和沙門氏菌在溫暖潮濕的環境中迅速繁殖,產生耐熱的毒素,即使加熱也難以消除,食用後可能導致急性食物中毒,並對肝臟造成負擔。

黃軒說明,黃麴毒素是由黃麴霉菌產生的毒素,常見於受潮或儲存不當的玉米和花生等食品,具有極強的致癌性,尤其對肝臟造成損害。研究顯示,黃麴毒素是導致肝細胞癌重要原因之一,特別是在許多亞洲地區的發展中國家,食品儲存條件較差,更容易出現黃麴毒素污染。另1項研究指出,黃麴毒素通過損害肝細胞DNA引發突變,導致肝癌的發生,不只如此,其毒性還會加重慢性肝炎和肝硬化病情,增加癌變風險。

黃軒提醒,應重視飲食安全,尤其在儲存、處理食物時,務必防範細菌和毒素的產生,維護肝臟健康。

醫師強調,魚、蝦、貝類等海產品是許多寄生蟲的宿主,寄生蟲感染後會在人體的肝臟和膽管中寄生,引發膽管炎、肝硬化,甚至膽管癌等;示意圖。(圖取自freepik)

醫師強調,魚、蝦、貝類等海產品是許多寄生蟲的宿主,寄生蟲感染後會在人體的肝臟和膽管中寄生,引發膽管炎、肝硬化,甚至膽管癌等;示意圖。(圖取自freepik)

生食易有寄生蟲或細菌 增肝臟感染風險

●海鮮產品:魚、蝦、貝類等海產品是許多寄生蟲的宿主,包括肝吸蟲和異形吸蟲等,可通過食用未經充分煮熟的海產品傳播。根據《Journal of Hepatology》的研究,這些寄生蟲感染後會在人體的肝臟和膽管中寄生,引發膽管炎、肝硬化,甚至膽管癌等嚴重肝臟疾病。

●生肉產品:特別是牛肉和豬肉,可能攜帶各種致病細菌,如大腸桿菌、沙門氏菌和李斯特菌,恐在人體內引發嚴重的食物中毒,並通過血液傳播,影響肝臟健康。研究顯示,這些細菌引發的感染可能導致肝膿腫、肝功能衰竭,甚至致命的敗血症。特別是免疫功能較弱者,如孕婦、老人及慢性病患者,更容易因食用受細菌污染的生肉,而引發肝臟感染。

愛吃消夜、熬夜 不利於肝臟健康

●消夜傷肝:夜間人體的代謝功能相對較低。研究顯示,消夜會促進非酒精性脂肪肝的發展,特別是高脂、高糖的消夜食品,對肝臟的負面影響尤為顯著。此外,宵夜還會導致胰島素抵抗的增加,加劇肝臟脂肪沉積,導致肝硬化和肝癌等。

●熬夜傷肝:根據研究指出,熬夜會干擾肝臟的生理時鐘基因表現,導致代謝失調,增加肝臟損傷的風險。不只如此,還會改變肝臟與糖、脂肪代謝相關基因的節律性表現,導致能量代謝的紊亂。這就是為什麼長期熬夜的人群容易出現血糖波動,控制不好、脂肪代謝異常,這些代謝異常,進而累積對肝臟的損傷,增加罹患肝臟疾病的風險。

☆健康新聞不漏接,按讚追蹤粉絲頁
☆更多重要醫藥新聞訊息,請上自由健康網

不用抽 不用搶 現在用APP看新聞 保證天天中獎  點我下載APP  按我看活動辦法

網友回應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