限制級
您即將進入之新聞內容 需滿18歲 方可瀏覽。
根據「電腦網路內容分級處理辦法」修正條文第六條第三款規定,已於網站首頁或各該限制級網頁,依台灣網站分級推廣基金會規定作標示。 台灣網站分級推廣基金會(TICRF)網站:http://www.ticrf.org.tw
早期三陰性乳癌免疫標靶治療 納健保
記者邱芷柔/台北報導
「我要活下去!」53歲的Amanda在2年前確診罹患早期三陰性乳癌,靠商業保險自費200多萬元接受「術前免疫搭配化療」,手術時腫瘤已完全消失,挺過這場硬仗。但並非每個人都像她一樣幸運,有人因經濟壓力,只能眼看癌細胞侵蝕身體,如今困境終於有解,「健保自6月起首度將免疫治療與PARP抑制劑納入早期三陰性乳癌給付,讓患者一開始就有機會打贏這場戰。
乳癌更接近「可長期控制慢性病」
健保署今年透過癌症暫時性支付專款,自6月起將免疫療法擴大至「非鱗狀非小細胞肺癌第一線」、「轉移性大腸直腸癌第一線」、「早期三陰性乳癌」,預估嘉惠約3400名癌症患者,年藥費32.95億元。
台灣乳房醫學會理事長陳芳銘表示,三陰性乳癌惡性高,5年內復發風險近3成,尤其腫瘤超過2公分或有淋巴轉移,過去只能靠化療,效果有限。透過「術前免疫搭配化療」,能讓腫瘤在開刀前大幅縮小,提升完全消失率,降低復發,也能縮小手術範圍,改善生活品質。
陳芳銘指出,這是近20年來早期三陰性乳癌治療上的重大突破,研究顯示,帶有BRCA基因的患者,術後使用PARP抑制劑,遠端轉移與復發風險降4成;其他高風險患者搭配免疫藥物,5年內復發降近4成,死亡率也下降3成5。健保擴大給付,讓乳癌更接近「可長期控制的慢性病」。
病友團體也力挺,乳癌病友協會理事長黃淑芳表示,這次給付對年輕患者尤其重要,幫助穩定病情、重返家庭與職場。
台灣年輕病友協會理事長潘怡伶也說,過去不少病友因負擔不起免疫藥物而放棄,現在終於等到轉機。
癌症希望基金會副執行長許怡敏則盼,政府能持續與國際接軌,讓病友有更多元的治療選擇。
發燒新聞
網友回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