晴時多雲

限制級
您即將進入之新聞內容 需滿18歲 方可瀏覽。
根據「電腦網路內容分級處理辦法」修正條文第六條第三款規定,已於網站首頁或各該限制級網頁,依台灣網站分級推廣基金會規定作標示。 台灣網站分級推廣基金會(TICRF)網站:http://www.ticrf.org.tw

健康網》慎防糖尿病神經病變 醫:「這時機」需篩檢

2024/05/26 15:47

醫師表示,血糖、血脂的控制及胰島素缺乏等有關。早期預防及診斷、早期治療並控制良好的血糖、血脂、正確的足部自我照護為神經病變主要治療目標。(圖取自shuttestock)

葉立斌/核稿編輯

〔健康頻道/綜合報導〕衛福部在110年公布統計資料顯示,106-109年「國民營養健康狀況變遷調查」發現,18歲以上國人糖尿病盛行率為11.1%(男性12.4%;女性9.7%),預估全國約有218.6萬人罹患糖尿病。醫師表示,糖尿病的併發症中,神經病變為其中之一。醫師提醒,第二型糖尿病患者初診斷時,需篩檢糖尿病神經病變;若能做到早期預防、診斷,控制血糖,正確足部自我照護,將是有效的神經病變治療目標。

彰化秀傳急診小兒科醫師黃士倫在臉書粉專「黑倫醫師x健康諮詢」發文指出,糖尿病神經病變是糖尿病常見的慢性併發症,可引起神經系統結構和功能的損傷是造成糖尿病人殘障之主要原因之一。研究結果顯示,隨著病程的增長有高達50%的糖尿病人發生糖尿病神經病變,糖尿病神經病變的致病機轉為多元化:血糖、血脂的控制及胰島素缺乏等有關。早期預防及診斷、早期治療並控制良好的血糖、血脂、正確的足部自我照護為神經病變主要治療目標。

病變為神經功能障礙 這兩時機需篩檢

何謂糖尿病神經病變?黃士倫說明,當糖尿病人出現周邊神經功能障礙,但找不出其他致病原因時,就稱之為糖尿病神經病變。糖尿病神經病變的定義,是糖尿病患者有神經的功能障礙,無法歸咎於其他疾病所致的神經病變。「嚴格地說,糖尿病神經病變是一種排除性的診斷。」

黃士倫表示,第二型糖尿病患者被初診斷時,與第一型糖尿病患者被診斷五年後,建議需接受糖尿病神經病變篩檢,確定是否有糖尿病神經病變;之後至少每年需針對神經病變施行臨床檢查。在某些有周邊神經症狀的糖尿病前期病患,可以考慮篩檢神經病變。

神經病變高風險因子 男性、高血糖控制不良

黃士倫表示,糖尿病神經病變之診斷是依據臨床症狀、徵象及客觀性的評估。這些評估客觀的檢查包括一般身體理學檢查,神經電生理檢查及感覺功能檢查。排除其他可能造成相同症狀及徵象的周邊神經病變之病因。臨床檢查包括觸覺、溫度、本體感覺、肌力、深部肌腱反射及自律神經:

●針刺疼痛感覺:可用針或牙籤

●温度:可利用冰的金屬湯匙或音叉

●振動:128 Hz 音叉

●Semmes-Weinstein 10克單纖維(monofilament):碰觸腳掌及腳背有無感覺變 差。

●扣診鎚:測試肌腱反射有無下降

●足部外觀檢查:肌肉有無萎縮或無力,足部是否有傷口或失養的變化。

黃士倫表示,已知糖尿病神經病變發生,有關的因素為年齡、性別(男)、糖尿病期、高血糖控制不良、以及眼底病變之並存等。糖尿病程愈久神經病變機會愈大。

病變分兩大類 瀰漫型與自律神經病變

黃士倫表示,糖尿病神經病變因為受影響的神經不同,會有不同的症狀表現。根據臨床症狀的表現與病程,可以分成兩大類:瀰漫型感覺神經病變及自律神經病變。

☆健康新聞不漏接,按讚追蹤粉絲頁
☆更多重要醫藥新聞訊息,請上自由健康網

不用抽 不用搶 現在用APP看新聞 保證天天中獎  點我下載APP  按我看活動辦法

網友回應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