羅彥宇 台東聖母醫院院長、神經內科主治醫師
簡介
自從1994年來花蓮讀書,除了中間服役與進修之外,長期服務於東台灣,2024年7月1日改到台東聖母醫院服務
專長於巴金森症與失智症等神經退化疾病
興趣於哲學與教育
經歷
慈濟大學醫學系畢業(2001)
服役海軍軍艦兩年(2003)
花蓮慈濟完成住院醫師訓練(2007)
後於美國巴金森研究院擔任研究員
並取得史丹佛大學碩士(2009)及加州柏克萊大學流行病學博士(2012)
前花蓮慈濟醫院神經內科主任
相關文章列表
-
2025-04-29 05:30
老年人聽力不好 當心失智症
82歲的林先生由女兒陪同就診,因為家人注意到他經常將東西亂擺,洗澡、吃飯都要三催四請,平時不太愛講話,而每次跟他講話都像是雞同鴨講,2年前去耳鼻喉科檢查確定有聽力障礙,但他不願意配戴助聽器,令家人十分困擾。 -
2025-04-23 05:30
嚴重失智患者「最後一哩路」 「安寧緩和醫療」助平安善終
80歲的邱媽媽這半年來為了照顧84歲的邱先生,長期處於焦慮、失眠、憂鬱,整天頭暈而不安的狀態中。邱媽媽說:「我的先生前年中風後,不僅右側肢體乏力,還經常妄想,漸漸地也無法溝通,需要人餵食,我們送到安養機構後,因他不時發燒、感染,需被送到急診就醫,反覆發生多次後,只能送回家臥床,由家人及小孩輪流照顧,但是他晚上都不睡覺,一直大呼小叫…」 -
2025-04-15 05:30
尿道感染 引起失智症急性譫妄
85歲的陳媽媽罹患阿茲海默症多年,合併糖尿病,平日的生活由女兒照料。陳小姐本身是高中老師,懂得按時服藥控制糖尿病的重要性,一方面很認真地幫媽媽量血糖、血壓,另一方面也親力親為照顧陳媽媽的生活。 -
2025-04-09 05:30
醫師開立「高階健檢」 應負起解讀資料責任
66歲的楊伯伯育有2個女兒,她們相當關心父親的健康,因此當聽說有高階健康檢查的自費項目,立即花了4萬元安排父親接受檢查。由於擔心失智症的發生,所以勾選了腦部核磁共振的檢查。當結果出爐,報告寫著「腦部小血管病變第2級,建議於神經內科門診追蹤」,因而輾轉前來就醫。 -
2025-04-01 05:30
腦部核醫掃描 不宜追蹤巴金森病療效
70歲的李媽媽是巴金森病患者,雖然才剛診斷1年,但她很努力學習有關巴金森病的症狀與用藥知識,且深入了解。她就醫時談到最近陪同其他巴金森病友看診經驗,表示他們看了好幾位非神經內科醫師,而且這幾位醫師沒講到幾句話就叫病人自費治療,或做昂貴的基因檢查,同時也會拿腦部核醫掃描檢查結果告訴病人:「你看,這邊紅紅的,就是你多巴胺的細胞長出來了,證明治療有效!」 -
2025-03-25 05:30
多發性周邊神經病變》6旬男手麻腳麻 抗心律不整藥副作用
68歲的張先生是退伍軍人,這1年多來腳麻非常惱人,門診中主訴:「腳麻是從腳底開始,往上到腳踝,兩邊對稱,不太會有什麼痛感,也不影響走路,但是那種刺刺的感覺很不舒服。」他在1年多前照了腰椎核磁共振,外科醫師看到有些微的軟骨突出,所以幫他開了刀,但沒有好轉,麻感也繼續往上,讓他很困擾。 -
2025-03-18 05:30
幹細胞治療巴金森病? 尚無臨床佐證!
58歲的王太太罹患巴金森病已有6年,她的女兒王小姐為了母親的病情四處奔波、尋訪名醫,醫藥費負擔越來越重,但病情也不見改善。聽說幹細胞可以治療巴金森病,不惜血本施打了好幾輪的白血球生成激素(也就是G-CSF),結果白血球升高到4萬,外加骨關節疼痛,巴金森病完全沒改善,因此心生疑惑,前來諮詢。 -
2025-03-11 05:30
迷路與走失 並非失智症的必經之路
失智症長輩走失的案件時有耳聞,不少人常會問:「這是否為失智症進展的必經之路?」「該怎麼預防發生?」「有沒有方式能夠辨識出路上遇到的長輩為失智症患者?」「有沒有藥物可以治療?」 -
2025-03-04 05:30
原發漸進性失語症 罕見的失智症類型
75歲的林先生在太太陪同下就醫。敘述這半年來經常詞不達意,溝通很慢,動作也很慢。林太太補充:「好像就是打了疫苗之後才這樣的!他就會一直重複問同樣的問題。」近年來長輩施打疫苗頻繁,因此只要症狀是發生在打疫苗之後,很容易被認為是疫苗惹的禍。 -
2025-02-25 05:30
非牙痛也不是三叉神經痛 「非典型顏面疼痛」作怪!
52歲的張小姐是公務員,2個月前拔完牙之後,左邊的臉頰就隱隱作痛,但是回到牙醫的檢查卻又說沒事。牙醫懷疑是三叉神經痛,所以介紹去了一趟神經科門診,醫師試了1週神經痛的用藥,還是沒效,所以輾轉前來諮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