羅彥宇 台東聖母醫院院長、神經內科主治醫師
簡介
自從1994年來花蓮讀書,除了中間服役與進修之外,長期服務於東台灣,2024年7月1日改到台東聖母醫院服務
專長於巴金森症與失智症等神經退化疾病
興趣於哲學與教育
經歷
慈濟大學醫學系畢業(2001)
服役海軍軍艦兩年(2003)
花蓮慈濟完成住院醫師訓練(2007)
後於美國巴金森研究院擔任研究員
並取得史丹佛大學碩士(2009)及加州柏克萊大學流行病學博士(2012)
前花蓮慈濟醫院神經內科主任
相關文章列表
-
2025-07-10 05:30
失智症病患突然不走路 壓迫性骨折作祟
洪女士雖然才70歲出頭,卻是已有7年病史的早發型失智症患者,加上近年來行動緩慢,生活起居都需要看護協助。這次由女兒與看護陪伴就醫,主要是因為2個月來不太愛走路,幾乎要以輪椅代步。 -
2025-07-01 05:30
服用血清素藥物 巴金森病友不「憂鬱」
70歲的蘇阿姨從學校退休近10年,也是我照顧近10年的老病人。這次回診拿藥剛好有空檔,她回憶起當時手抖,加上動作緩慢,又要忙於家務照顧罹重病的先生,身心俱疲之時,得知自己得了巴金森病,相當沮喪,一直想要「靠意志力戰勝病魔」,所以看診初期極度排斥藥物。 -
2025-06-26 05:30
尿失禁、走不穩、認知變遲鈍 常壓性水腦症作怪
83歲的黃伯伯是1位農民,除了高血壓之外,過去身體健康狀況良好,但是這兩個多月以來,不僅走路慢,而且是小碎步,似乎就是跨不開腳步行走。為了預防跌倒,這次由兒子推著輪椅來到門診。 -
2025-06-17 05:30
阿茲海默症新藥上市 非適用所有失智症
2款號稱能夠清除腦內類澱粉蛋白的新藥悄然上市,在快速通過食藥署的審核後,今年將可以在台灣的病人身上使用。 -
2025-05-27 05:30
有吃比較好? 失智症須「對症下藥」
69歲的蔡先生是退休外交官,過去駐點多處邦交國,英文與社交能力相當好,然而5年前開始記憶力與判斷力漸差,工作上的事情常丟三落四,雖然以體力或生理的觀點來說,當時蔡先生依舊健朗,但屆齡退休也是不得已的選擇。蔡太太一路陪伴,從失智症的診斷到用藥,早已尋遍北部各大名醫,然而近年來的行為衝動異常,已經造成照顧上的困擾,因此來到門診諮詢。 -
2025-05-20 05:30
帶狀疱疹?肚子痛? 失智症病人常說不清病痛
80歲的彭伯伯是榮民,患有輕度的阿茲海默症,平時不太愛講話,但情緒也算是平穩,所以女兒幫他安排白天在專責失智症的日照中心,一方面有人看護著,一方面有機會跟其他長輩互動。2天前,彭伯伯跟照服員反映肚子痛,但是食慾倒是挺好的,接著又說是腰很痠,女兒不放心,所以帶來門診。 -
2025-05-13 05:30
醫師無法「一眼定奪」 診斷需靠充份資料
73歲的蔡阿姨是退休果農,氣色爽朗,但習慣到各醫療院所就醫,四處拿藥,這次就醫是因為聽說有專門看記憶不好的醫師,所以興致勃勃前來,看有什麼妙藥良方,可以一次解決頭暈、失眠等不適。 -
2025-05-06 05:30
得了巴金森症? 用藥有疑問 勇敢請醫師解惑!
75歲的林阿姨非常注重自己的健康,不僅每日清晨固定到操場運動,也堅持「少鹽、少糖、少油」的飲食。大約2年前注意到雙手顫抖,雖然不嚴重,但是在夾菜、盛湯時總是特別明顯,因此就醫。 -
2025-04-29 05:30
老年人聽力不好 當心失智症
82歲的林先生由女兒陪同就診,因為家人注意到他經常將東西亂擺,洗澡、吃飯都要三催四請,平時不太愛講話,而每次跟他講話都像是雞同鴨講,2年前去耳鼻喉科檢查確定有聽力障礙,但他不願意配戴助聽器,令家人十分困擾。 -
2025-04-23 05:30
嚴重失智患者「最後一哩路」 「安寧緩和醫療」助平安善終
80歲的邱媽媽這半年來為了照顧84歲的邱先生,長期處於焦慮、失眠、憂鬱,整天頭暈而不安的狀態中。邱媽媽說:「我的先生前年中風後,不僅右側肢體乏力,還經常妄想,漸漸地也無法溝通,需要人餵食,我們送到安養機構後,因他不時發燒、感染,需被送到急診就醫,反覆發生多次後,只能送回家臥床,由家人及小孩輪流照顧,但是他晚上都不睡覺,一直大呼小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