失智症病患突然不走路 壓迫性骨折作祟
文/羅彥宇
洪女士雖然才70歲出頭,卻是已有7年病史的早發型失智症患者,加上近年來行動緩慢,生活起居都需要看護協助。這次由女兒與看護陪伴就醫,主要是因為2個月來不太愛走路,幾乎要以輪椅代步。
由於洪女士已經不太言語,僅能簡短回應與眼神示意,所以我問照顧者:「阿姨這樣依賴輪椅的時間有多久了?」印尼看護回答說:「已經有2個月了,不但不喜歡站起來,坐的時候身體也歪歪的,但是腳還是動得很好,晚上幫她按摩的時候,腳還是很會踢呢!」
原本我擔心洪女士腦中風,但是神經學檢查沒有發現單側肢體無力,也沒有嘴角歪斜或是病理性反射且雙腳的力氣正常、兩側的髖膝關節也沒有壓痛,甚至輕敲下背也沒有明顯疼痛,我實在是想不透為何會在短短2個月內就不會走路,就算是嚴重失智症的失用症,也不至於在短時間內退化成依賴輪椅。
一屁股就坐下去 骨鬆老人出狀況
接著我發現,當看護扶著洪阿姨從輪椅移坐在另一張診療椅時,她習慣的方式是一屁股就坐下去,而不是緩緩坐定,令我想到有可能是「腰椎壓迫性骨折」。立即安排她接受胸椎及腰椎的X光檢查,果不其然,就在腰椎第一節出現了壓迫性骨折。
疼痛敏感度下降 以不愛走動表現
她的女兒很驚訝地問:「只是從站著改成坐著就骨折?」我回答她:「對於有骨質疏鬆的老年人來說,這樣簡單的動作確實就可以造成壓迫性骨折,也經常是發生在胸椎的末端或是前幾節腰椎。失智症的病人有時不會喊痛,就只是以突然不愛走動來表現。」
確立骨折診斷後,我們即刻使用骨鬆藥物,並衛教看護未來在移動洪女士時,要緩緩地讓她坐下,而不要直接放手,平時注意後背要有支撐,姿勢保持正確,以免不正確的施力。
失智症與骨質疏鬆症都是老年常見疾病,但是中度以上的失智症,不僅對於疼痛的敏感度下降,就算有疼痛,也不見得能清楚表達。對於突然不能走路而下肢力氣卻又正常的失智長者,一定要考慮到脊椎壓迫性骨折這個診斷。
(作者為台東聖母醫院院長、神經內科醫師)
☆健康新聞不漏接,按讚追蹤粉絲頁。
☆更多重要醫藥新聞訊息,請上自由健康網。
熱門賽事、球星動態不漏接
發燒新聞
網友回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