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年人聽力不好 當心失智症
文/羅彥宇
82歲的林先生由女兒陪同就診,因為家人注意到他經常將東西亂擺,洗澡、吃飯都要三催四請,平時不太愛講話,而每次跟他講話都像是雞同鴨講,2年前去耳鼻喉科檢查確定有聽力障礙,但他不願意配戴助聽器,令家人十分困擾。
在診間,我問林先生:「請問你叫什麼名字?」他笑笑地回答我:「拍謝,我重聽。」因此我用手寫板跟他溝通,詢問他:「旁邊的這位小姐是誰?」他看了我寫的字,回答:「他是我的女兒。」反應很正常。接著我寫:「您的身體有什麼不舒服?」他依舊回答我:「拍謝,我重聽。」這時我突然意識到林先生的問題好像不是重聽而已。
在來回的手寫對話之後,我發現他回答的語句流暢,但是不知道所在的醫院為何,回答的內容也經常不是我所要問的。林小姐看到我們的對話仍舊以為是聽力障礙的問題,但是我跟她解釋:「老年人聽力下降是常見的問題,不過也要考慮語言障礙表現的失智症。因為聽力檢查基本上需要受試者的配合,如果他不能正確理解聽力師的指令,不確定何時該按鈕,那麼結果就不準確了。」林小姐也想起有時候父親又好像聽力正常地跟她對話,只是常常文不對題。
及早聽力輔助介入 可降低認知功能退化
我們安排了腦部影像掃描,確定了大腦整體皮質萎縮,特別是掌管語言理解區的顳葉,配合認知功能的檢測,臨床的初步判定是漸進性失語的失智症,也是額顳葉型失智症的一種。雖然不算是「確診」,但是我就不敢貿然使用乙醯膽鹼酶抑制劑,以免增加了躁動與遊走的可能。
目前的臨床研究不僅發現聽力障礙與失智症有正相關,美國約翰霍普金斯大學的耳鼻喉科團隊於2023年在英國《刺胳針》期刊更指出,針對失智高風險的老年人及早聽力輔助的介入,能夠降低3年內認知功能退化的機會。
及早矯正聽力是一件重要的事,同時也要仔細鑑別「聽力不好」和「語言理解退化」兩件事。如果家人發現長輩越來越不愛講話,講話內容貧乏或是文不對題,不僅要做聽力的鑑定,也需要考慮到是否為語言功能的退化。失智症的評估不只是記憶,語言也是重要的環節。
(作者為台東聖母醫院院長、神經內科醫師)
發燒新聞
網友回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