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即將進入之新聞內容 需滿18歲 方可瀏覽。
尿失禁、走不穩、認知變遲鈍 常壓性水腦症作怪
文/羅彥宇
83歲的黃伯伯是1位農民,除了高血壓之外,過去身體健康狀況良好,但是這兩個多月以來,不僅走路慢,而且是小碎步,似乎就是跨不開腳步行走。為了預防跌倒,這次由兒子推著輪椅來到門診。
他的大兒子黃先生說:「他去年暑假還能騎車出門,最近也沒有跌倒受傷,可是他就是走路越來越不對勁,甚至因為動作慢,經常跑廁所來不及而尿在褲子上。」黃伯伯有些聽力障礙,但是面帶微笑地說:「我也不知道怎麼回事,腳好像就是重重的,想要跨卻又跨不開,膝蓋雖然不靈活,但也不會痛,而且我的力氣都還很好。」我測試了一下黃伯伯的握力,確實強而有力,臂膀就像有接受重訓般結實。
我請他坐在床沿,並且雙腳懸空,兩側下肢的遠端或近端肌力都正常,膝反射也正常,感覺測試也是正常,關節觸診也無異樣。
請他下來站穩後行走,一起步就非常地明顯不順暢,雙腳像是被地板吸住一樣。我想到了常壓性水腦症的可能,因此追問了有關尿失禁的問題。黃伯伯說:「我這幾個月常常來不及去廁所就尿出來,不確定是不是因為動作慢,但是這也是這幾個月才有的事情。」除此之外,黃先生小聲地問我:「而且我爸好像變得鈍鈍的,跟他講過的事,他過沒多久就要再問1次,這樣是不是失智症啊?」
手術引流治療 症狀獲改善
我與黃伯伯及家人討論了我的初步想法是常壓性水腦,並且安排腦部斷層掃描。1週後的返診,腦部影像顯示雙側腦室膨大(圖1、圖2),但沒有腫塊或其他異常出血。我將黃伯伯轉至神經外科的同事處理,並預先告知施行引流手術治療的可能性。後來他接受了手術,裝了個可調整壓力的引流管,自費10多萬元。1個月過後,黃伯伯已能自行踏步進入診間,家人也覺得他的記憶力有些進步,尿失禁的問題好像也減輕了。
常壓性水腦症有3個臨床特徵:尿失禁、步態遲滯、輕度認知障礙。除了影像上的腦室膨大,也需要仔細地澄清臨床症狀的相關性,絕非「單看影像就能診斷」的疾病,如果有神經內科與神經外科的合作,較能減少誤診或過度診斷的風險。一般會住院時先暫時性引流,測試步態對引流是否有反應,然後才會進行手術。
常壓性水腦症並非常見,盛行率每10萬人口約為20人,但由於其具有可回復性的特性,所以也需與退化性失智症鑑別診斷。
(作者為台東聖母醫院院長、神經內科醫師)
發燒新聞
網友回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