晴時多雲

頻道logo
限制級
您即將進入之新聞內容 需滿18歲 方可瀏覽。
根據「電腦網路內容分級處理辦法」修正條文第六條第三款規定,已於網站首頁或各該限制級網頁,依台灣網站分級推廣基金會規定作標示。 台灣網站分級推廣基金會(TICRF)網站:http://www.ticrf.org.tw

及早就醫治療 銀髮族不再憂鬱

2019/09/17 05:30

▲身體狀況和心理健康常互相影響,正確就醫診治,十分重要;圖為情境照,圖中人物與本文無關。(照片來源:PIXTA)

▲身體狀況和心理健康常互相影響,正確就醫診治,十分重要;圖為情境照,圖中人物與本文無關。(照片來源:PIXTA)

文/林進嘉

「那天看到先生自告奮勇走路去社區,買水餃回來讓我煮,眼淚差點掉下來」,陳太太感性地說。

記得初診時,陳太太帶著73歲的先生來,兩人都滿臉愁容。陳先生1年前被診斷出巴金森氏症,除常見手抖外,身體明顯僵硬,雖然腿力還不錯,但因啟動走路困難,想動卻常靜置在原地,陳太太希望他多走路復健,他卻因信心不足,常像小孩子一樣又哭又鬧。

而且因為害怕來不及,夜間如廁必須叫太太起來。陳太太原本就容易失眠,好不容易吃藥睡著,夜裡又被叫醒,整個人好像從夢中被拖出來,痛苦萬分。

陳先生也不願自己變成這樣,但卻無可奈何,整天擔心無法跨步出去,對原本感興趣的事情都興趣缺缺,甚至整日情緒低落,出現自殺意念。

憂鬱症的好發年齡,雖然不是65歲以上的老年人,但老年人罹患憂鬱症卻常常被忽略,因此治療也常被延誤。

及早就醫治療 銀髮族不再憂鬱

▲銀髮族若對原本感興趣的事情都失去興趣,甚至整日情緒低落,小心是憂鬱症,應及早就醫診治;圖為情境照,圖中人物與本文無關。
(照片來源:PIXTA)

常被視為老化 遭到輕忽

老年憂鬱症容易被忽略,是因為很多憂鬱症的症狀,都被誤以為是年老退化引起的。例如:睡眠障礙、胃口和活力下降、被視為老化的現象;社交退縮、不喜出門歸因於膝關節退化;興趣減少、不看電視推說是視力不好,再加上國人不擅表達情緒狀態,往往老人家說「活得沒意思」,也不受重視,造成憂鬱症診斷被低估。

另外,現代家庭,常是年輕人在外地打拚,兩老留在老家,子女能給予的情感支持及經濟支援,有時有限。如果老年人有經濟困難,再加上慢性疾病纏身,久病不癒常會產生憂鬱症狀,尤其是會造成殘障的疾病,如中風、巴金森氏症等,更易合併憂鬱症。這種共病,如果沒有好好治療,不僅影響到原本內科疾病的治療、復健,也很容易影響到照顧者(常常是老伴)的身心健康。

本文案例中的陳先生,在診斷憂鬱症,給予抗鬱劑治療後,情緒明顯改善,較有動機接受長照體系的日間復健,陳太太也因得到喘息而改善兩人負面的互動情緒,連帶巴金森氏症也得到較好的控制。

(作者為奇美醫院精神科主治醫師)

☆健康新聞不漏接,按讚追蹤粉絲頁
☆更多重要醫藥新聞訊息,請上自由健康網

不用抽 不用搶 現在用APP看新聞 保證天天中獎  點我下載APP  按我看活動辦法

網友回應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