晴時多雲

限制級
您即將進入之新聞內容 需滿18歲 方可瀏覽。
根據「電腦網路內容分級處理辦法」修正條文第六條第三款規定,已於網站首頁或各該限制級網頁,依台灣網站分級推廣基金會規定作標示。 台灣網站分級推廣基金會(TICRF)網站:http://www.ticrf.org.tw

陪伴「憂鬱症」患者 多傾聽不批判

2020/04/11 05:30

▲憂鬱症患者常有無用、無望、無助感,最佳的陪伴方式是傾聽、同理、支持;圖為情境照,圖中患者與本文無關。(照片提供/林進嘉)

文/林進嘉

周小姐小學時,母親因憂鬱症自殺身亡,父親在外地工作,由阿嬤帶大;高中時,常被同學欺負,曾短暫出現輕生念頭;大學半工半讀,畢業後在科學園區工作。長期「做二休二」的輪班工作,她從30歲開始出現失眠,但未就醫。

兩年前因毛小孩不堪腫瘤疼痛而讓牠安樂死,周小姐的憂鬱症發作。整天憂鬱失神、提不起勁、睡眠差、吃不下導致體重下降、不想出門無法上班,甚至有輕生念頭。

憂鬱症的原因,當然不是綜藝天王吳宗憲所說的不知足。如果簡單講,可以說是體質(生物因素)和環境(心理社會因素)交互作用的結果。

以周小姐為例,母親憂鬱的家族史(體質因素),加上自幼喪母、支持系統可能較弱,最後促發因子是狗狗死別(心理社會因素)。每個憂鬱症患者的體質因素和心理社會因素所佔比重可能都不一樣。所以治療上便會有藥物治療和心理治療的選擇。

從抗鬱劑的作用機轉可知,憂鬱症是病人的神經傳導物質(主要是血清素、正腎上腺素等)失調所致。心理層面則是各種「失落」所致。

憲哥在「綜藝大熱門」的「不知足說」引起軒然大波後,在臉書直播澄清,「只是希望憂鬱症患者能多看看好的部分」。如果看作鼓勵病人「正面思考」,似乎沒錯。但這些鼓勵病人的話,即使是醫師,都要很小心;而且要依病人憂鬱程度和醫病關係,在適當時機才能說。

臨床上常遇到家屬抱怨:「我叫她想開一點,她就是想不開。」而病人則很痛苦:「生病又不是我能選擇、控制的,我就是沒辦法想開!」所以後來都不想跟家人講心事。

更有家人、朋友一直要病人堅強一點,這句原來可能是鼓勵人們的話,但在陷入憂鬱的人聽來,可能會變成「不夠堅強」的批評,不可不慎。

勿輕易給過多「理性」建議

憂鬱症患者在病情未康復時,常會有許多負面思考,即看待事物都往壞的方面想,嚴重時會覺得「自己沒有用、旁人不幫助、未來無希望」。除了接受精神醫療外,親友應該以不批判(Non-judgemental)的態度與之相處,關心其生活,不要輕易給過多「理性」建議。

一個人在憂鬱無助時,親友的傾聽、同理、支持是陪伴的最佳方式。

(作者為奇美醫院精神科主治醫師)

☆健康新聞不漏接,按讚追蹤粉絲頁
☆更多重要醫藥新聞訊息,請上自由健康網

不用抽 不用搶 現在用APP看新聞 保證天天中獎  點我下載APP  按我看活動辦法

網友回應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