限制級
您即將進入之新聞內容 需滿18歲 方可瀏覽。
根據「電腦網路內容分級處理辦法」修正條文第六條第三款規定,已於網站首頁或各該限制級網頁,依台灣網站分級推廣基金會規定作標示。 台灣網站分級推廣基金會(TICRF)網站:http://www.ticrf.org.tw
研究顯示:腸道細菌恐成膀胱癌的幫兇
〔編譯陳成良/綜合報導〕美國知名科技網站《物理學家組織》(PhysOrg)報導,歐洲分子生物學實驗室(European Molecular Biology Laboratory,簡稱EMBL)7月31日,發表了一項重要研究,揭示腸道菌群在膀胱癌發展中的關鍵角色。這項研究表明,腸道細菌能將菸草煙霧中的致癌物轉化為能在膀胱中積累的化學物質,進而引發腫瘤。該研究由EMBL與克羅埃西亞斯普利特大學(University of Split)合作完成。
致癌物是能使正常細胞轉變為癌細胞的化學物質,菸草煙霧是其中最著名的來源之一。在實驗中,研究人員發現,如果給予小鼠抗生素以消滅99.9%的腸道細菌,暴露於致癌物N-亞硝基丁基(N-nitrosobutyl (4-hydroxybutyl) amine,簡稱BBN)的小鼠中僅有10%會發展成膀胱癌,而未給予抗生素的小鼠中,90%會發展成膀胱癌。這一發現表明,腸道細菌在調節BBN的體內代謝中起著關鍵作用。
研究團隊透過各種微生物學和分子生物學方法,發現小鼠腸道中的細菌能將BBN轉化為N-亞硝基(4-氫氧丁基)胺(BCPN),這種物質會在膀胱中積聚並誘發腫瘤形成。進一步的研究在人類糞便樣本中也得到了驗證,表明人類腸道菌群也具備類似的轉化能力。
研究人員還發現,不同個體的腸道菌群在轉化BBN的能力上存在顯著差異,這可能解釋了為何有些人在暴露於致癌物後不會發展成癌症,而其他人則會。這項研究為進一步探討腸道菌群在化學致癌過程中的作用奠定了基礎,有助於預測個體的癌症風險並潛在地預防癌症的發生。
網友回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