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即將進入之新聞內容 需滿18歲 方可瀏覽。
陳菊腦血管阻塞 把握黃金3小時 國健署6招遠離中風
葉立斌/核稿編輯
〔健康頻道/綜合報導〕監察院長陳菊日前因感冒至醫院就診,診斷出右側腎臟長了1顆約3.5公分腫瘤,已於21日手術切除。原訂術後3-5天出院,孰料出院前1天又因右下肢無力,檢查為左側腦血管阻塞,經治療已無礙。對此,衛福部提醒,把握6原則,就能降低罹患腦中風風險:掌握三高關鍵控制數字、健康飲食、規律運動、維持健康體重、拒絕菸品危害、定期健康檢查。
陳菊在本月(21)日接受高醫團隊以精密的達文西機械手臂手術切除腎臟腫瘤,術後恢復良好,原計劃於術後3-5天出院,但出院前一天早上,突感右下肢無力,檢查為左側腦血管阻塞,已於黃金時間妥善處置,化解危機,目前陳菊健康狀況穩定,正在休養中。
衛福部指出,民眾之中風類型以缺血性中風最多,急性缺血性中風患者若能於發生後3小時內給予血栓溶解劑靜脈注射治療,將可有效減少中風導致之殘障等後遺症,因此若出現中風症狀,應立即送醫爭取治療時間。
辨別中風口訣 把握搶救黃金3小時
國民健康署呼籲民眾牢記FAST(快、快、快)辨別中風口訣,以辨識中風初期的重要症狀,把握「急性中風搶救黃金3小時」。
1.「F」就是FACE-臉歪:請患者微笑或是觀察患者面部表情,兩邊的臉是否對稱。
2.「A」就是ARM-手軟:請患者將雙手抬高平舉,觀察其中一隻手是否會無力而垂下來。
3.「S」就是SPEECH-大舌頭:請患者讀一句話、觀察是否清晰且完整
4.「T」就是TIME-記下時間、快打電話:當上面三種症狀出現其中一種時,要明確記下發作時間,立刻送醫,爭取治療的時間。
6原則降低罹患中風風險
國民健康署表示,大部分的中風是可以藉由健康的飲食與生活型態、治療積極控制三高來預防的,國民健康署呼籲民眾只要把握以下原則,就能夠降低罹患中風之風險。
1. 掌握三高關鍵控制數字:若發現有三高問題,務必尋求專業醫療協助,如需用藥,應遵照醫師指示用藥及定期回診追蹤,將三高數值控制在血壓<140/90mmHg、醣化血色素<7%、低密度脂蛋白膽固醇<100mg/dl。
2. 選擇健康飲食:養成三餐定時、少吃零嘴及含糖飲料的好習慣,飲食要包含豐富蔬菜水果;挑選低鈉飲食,每日鈉鹽量攝取維持2.4克以下(約1茶匙)。
3. 養成規律運動:維持每週五次(或至少3次)、每次30分鐘,依身體狀況挑選健走、伸展操、跳舞、慢跑、騎自行車等活動。
4. 維持健康體重:肥胖(超過理想體重20% 以上)會增加高血壓、冠心病、心衰竭或中風的風險,建議BMI維持在18.5 ~ 24.9之間,腰圍男性小於90公分,女性小於80公分;若能適當減重,預期每降低10公斤體重,血壓約能降低5-20mmHg。
5. 拒絕菸品危害:直接吸菸或被動吸入二手菸,都會增加罹患中風的風險,鼓勵民眾要立即主動戒菸。
6. 定期健康檢查:利用國民健康署提供40到64歲民眾每3年一次,65歲以上民眾每年1次的免費成人預防保健服務,服務內容包括BMI、腰圍、血壓、血糖、血脂等心臟病重要危險因子的檢查。及早發現身體異常,調整不良生活習慣及控制三高等危險因子,遠離疾病威脅。
☆自由電子報關心您,吸菸有害健康☆
發燒新聞
網友回應